上一页 1/27页 共797条
|
|
焦点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 时间:2008/5/22 12:01:30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 昆明市民唐先生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捐款活动,一心想为汶川地震灾区奉献爱心的他,郑重地往募捐箱里投了600元钱。活动结束后,负责捐款统计的一位同事拿着一张百元大钞找到了唐先生:“小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公司领导最多的才捐500元,你却捐600元?”拿着被退回的100元爱心款,唐先生心里十分郁闷。(5月21日《都市时报》)
很显然,类似事例是个别人庸俗慈善观的反映,当爱心捐助中掺入“保持领导形象”等私心杂念,无疑是对纯洁、坦荡的慈善文化的一种玷污和扭曲。
想到一则故事: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参加在得克萨斯州举行的由富商、社会名流参加的慈善晚宴。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个手捧存钱罐的小女孩来到门前,保安拦住了她:“很抱歉,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保安解释说。“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小女孩的话让保安愣住了。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女孩。而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无疑告诉我们,资助他人的时候,同样捐出的还有救人济世的美德、善解人意的真诚,有温情守望和社会责任:关心他人,扶贫救弱,平等尊重,和蔼可亲,真诚无私,不求回报。捐助数目可能不是很大,但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牵挂,饱含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捐赠哪怕数量不大,也能让灾区群众得到巨大的心灵安慰。
而在扭曲、庸俗的慈善观之下,金钱就是捐出来、数量也不少,却包含着虚伪和冷漠、工于心计,缺乏“体温一样的关怀”。这种捐款所能表现的人道主义情怀也会大打折扣。在抗震危难时刻,这种“心理贫困”和“品质贫困”,是一种非常不利的负面因素。
真正的慈善家注重用“心”捐赠,注重在捐赠中完成自我道德责任和精神公民的追求,而很少用“得到回报”作为捐助的附加条件。而那些用“钱”捐赠人,却将一些功利性因素,如社会荣誉、功利回报等夹杂到捐赠追求中,可以理解,但不值得倡导。
没有钱是不是就不能做慈善家?我不以为然。我更欣赏这种说法:“慈善家就是做好事不求回报,如果你没钱,你想办法让别人捐钱帮助人,我觉得你也算是慈善家。慈善在心中嘛。有心就行,有的人为了名利做慈善,那不叫慈善家,是金玉其外。”话虽尖酸,不是很有道理吗?
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用“心”捐赠的慈善者,少一些用“钱”捐赠的慈善者,多一些真诚的捐助活动,少一些工于心计的“捐赠秀”,那才是慈善事业的幸福,也才是慈善文化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