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民族浩歌的史诗性呈现与表达——观“王迎春 杨力舟学术邀请展”感怀

时间:2024/6/25 20:01:15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太行浩气传千古

   甲辰仲夏,一场作品体量达三百四十多幅的艺术大展在山西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重磅推出,展览主题为“春舟晋渡”,顾名思义,“春”为王迎春,“舟”为“杨力舟”,两者均为中国画坛骁将、翘楚、领军人物!王迎春和杨力舟先生是为艺术而生的,是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大家!著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研员、北京陈少梅艺术研究会会长赵景宇先生应杨力舟先生邀请前往观展之时做如是说: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一代画家,杨力舟、王迎春先生在艺术上有着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艺术理想早在从艺初始就已经与国家的事业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杨力舟、王迎春先生立志用艺术反映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艺术创作坚持尊重历史真实的原则,尤其是把走进历史所生发出的那种“现场”感怀与对历史存在本质意义的思考密切、高度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他们对于历史的咏怀与赞颂!

挖山不止

   毫无疑问,在《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毛主席给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这幅经典美术作品中,对于毛泽东形象的刻画,可以说是这幅创作的点睛之笔,同时亦可谓是创作的难点!“文革”期间对于领袖人物的塑造,已经发展成为程式化的图像符号,很难再有笔墨及形式、语言上的突破,但杨力舟、王迎春先生从历史情境的真实性出发,将“毛泽东”这一领袖人物的动作落实在站立的身姿和拉弓射箭的手势上,这是谈话谈至主旨之时激动起身的自然动态,通过这一经典传神的动态不仅揭示了谈话的主旨思想,而且使得毛主席运用历史典故阐释革命道理的一贯风格得到了极为到位的呈现和表达!

如今管地又管天

   注重“现场”感觉、体验是杨力舟、王迎春艺术创作中侧重把握的基点,无论是革命历史主题还是现实生活主题,他们都在努力接近、感受、体验、塑造客观的现场图景,藉以形成作品真实、生动的艺术内美!

火线上的姐妹

   更为重要的是,杨力舟王迎春先生一方面重视笔墨语言本身的探索,大胆革新,将中国画的笔墨与西画的造型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经典,塑造形象,这一时期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如《挖山不止》、《如今管地又管天》、《黄河怨》、《黄河在咆哮》、《黄河愤》(黄河三联画)等,不仅摆脱了现实场景的束缚,同时通过平面性的布局以及黑白对比、泼墨团块和人物造型线条的节奏和韵律,成功地实现了史诗性的艺术表达和呈现!这在《火线上的姐妹》、《太行浩气传千古》、《太行铁壁》(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等经典美术作品中再次得到深刻而又完美的呈现和表达!?  在新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上,杨力舟王迎春先生的艺术是具有非常典型意义的研究范例。作为伉俪画家,两位先生的艺术创作相通相应,又各具风格,在历经了六十余载的沉潜思行后,已蔚然成为美术史上的独特的艺术风景!在这个漫长的合作过程之中,两位先生先后联袂合作向人民和民族致敬的数十幅大型创作早已成为经典美术作品而载入史册,这种独特的艺术现象继而亦建构起了其艺术历程中的诸多里程碑式的历史节点,这些作品,一方面不仅反映了中国美术创作主旋律的时代轨迹,更加彰显出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亦鲜明地体现了两位先生在艺术思想上的不懈追求和艺术形式及其艺术语言上所作的艰辛探索,由此链接起一条贯穿他们艺术人生的主线,在二十世纪后期及至进入新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杨力舟、王迎春作品赏析

艺术伉俪杨力舟、王迎春

   王迎春,当代著名人物画家,1942年生于山西太原,1966年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1978—198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班深造,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刘凌沧等教授,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中国美协第五、六届理事,中华全国青联第五、第六届委员,北京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长。现为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研究员,北京市文史馆资深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杨力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1942年生于山西省临猗县,1957—1966年在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及大学油画系学习。1978年中央美院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深造。1989年后任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馆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十、十一届委员。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院务委员、研究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