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来一次观念创新,题壁“阅读之美”

时间:2024/5/1 17:07:51  来源:中国艺术报

“阅读之美”人文书画观念艺术展展览现场

  初次翻阅全民阅读推广人朱永新的著作《阅读之美》时,我便被其独特之处所吸引。书籍的设计独具匠心,封面和封底可被剪裁成书签。文字独树一帜,每一章节都围绕读书展开,配以丰富的实例。画家王绍昌根据朱永新先生的一百段关于读书的“小语”,画成了一百幅水墨画。这些充满中国传统笔墨意趣的画作,以令人回味悠长的中国审美意蕴帮助读者领悟文字的深意。这本用心用情的阅读之书,为读者提供了更为深入的阅读思考和阅读体验,可以说是在知识传播领域的一次观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他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近年来,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对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在文脉赓续的时代浪潮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以自己的方式去延续阅读的传统,让书香充盈身边。在今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我们特别策划推出了“阅读之美”人文书画观念艺术展,希望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感受到阅读的意义和魅力。

  展览内容基于朱永新著作《阅读之美》中的经典书语和王绍昌水墨画作品,试图通过具有创新性的呈现方式来放大《阅读之美》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迪。我想到了“题壁”。题壁在唐宋时期最流行,“文化人”几乎都在“壁”上题过诗。“壁”可以是石壁、寺壁、亭壁,也可以是门板、石砖、台阶,总体原则是随性而写。中国古代很多著名诗词都是从题壁中流传下来的。这样的书写方式,承载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沉淀、民族记忆,也昭示着中国代代沿袭的文化传承。古代的题壁书写,至今仍然展示着中国古老文明的魅力,让观者不仅沉浸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与性情,更是自然和人文的深度融合,对心灵产生的影响难以言说精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东坡在游历江西庐山时心有所感,题于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后经由代代相传,成为中国经典诗歌。

  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客观局限性去理解古代题壁书写的诞生与盛行,比如雕版印刷技术没有普及或者有限使用,古人的诗书作品还无法通过印刷广为传播,所以文人墨客们倾向于在墙壁上书写自己的作品,特别是人流量大的地方如酒楼、驿站或名胜处的墙壁成为题壁的首选地点。客观上讲,题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诗书画的大发展、大融合。但今天,由于印刷技术日益先进,书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平常事物,我们也就很难看到题壁书写。

  《阅读之美》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这不仅是一部文字作品,也是一部书画作品。它同时具备思想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对阅读的推广承载了更多的人文意义。如何通过一场展览来为全民阅读提供新的方法与路径呢?我考虑了多种方案,最后决定邀请老中青三代书法家将朱永新书中的书语直接书写在展墙上,与王绍昌水墨画形成对照和呼应,呈现一个人文书画观念艺术展。这是概念集中表达的新方法,一个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试图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

  实际上,这场展览也是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文明的一个小小窗口,让我们在阅读与艺术的交融中发现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以及自我的无限潜能,让我们感悟“阅读之美”时正视阅读对人类进步发展的巨大意义,并去反思阅读在今天这个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障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历史与我们的距离一点点拉开,名著典籍往往被消费者束之高阁,成为装点所谓“书香”气息的装饰品,电子阅读、网络阅读成为时代主流。信息的碎片化呈现,改变着阅读的本质:一方面是传统的纸质阅读所带来的全面深入理解和系统性思考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认知流于表面。此次人文书画观念艺术展,是我们对抗碎片化阅读的一次充满冒险的实践。

  阅读与艺术始终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了我们的现代文明。从概念层面来看,这次展览强调的是观念引领与创意交互,而非传统的静态展览,试图用观念艺术的方式,让观众感受阅读之美、思想之美,从而引发思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阅读和艺术的关系。从视觉层面来看,这次展览是教育家、画家、书法家合力来呈现、筛选有价值信息的一种创新性的创造。我们通过艺术的方式优化知识信息,建立起艺术化的阅读方法,让观众通过自身对艺术的本能反应,主动把身心从网络媒体营造的磁场中抽离出来,进入展览营造的仪式空间,暂时远离从海量信息中找寻价值和意义的日常生活情境,而把有限的时间用于高质量的阅读,以此获取思想的力量。

  这是一个严肃的展览,同时也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实践。展览邀请到张继、林阳、王振、封俊虎、李学伟、曹育民、袁亚平、白景峰、龙友、舒杰、陈晓敏、王嘉骥、张敬儒、王括等书法家参与创作。他们都是第一次在墙壁上进行书写,在自我挑战中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书写,也感受到了书法创作的无限可能。在宣纸上可以实现的反复书写,在墙壁上成为“必须一气呵成”。执笔、姿态、用墨、布局等各方面的改变,需要书法家调整到尽可能更好的适应状态,哪怕盘腿席地书写,也要保持书法的理想风格和气息。

  经过数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和传统的宣纸书写相比,书法家们付出了若干倍的体能和汗水,其紧张程度不言而喻,但我们以让我们自身都非常惊讶的视觉呈现,圆满完成了这个展览的创造。通过题壁与绘画的并置,展览把知识之美、阅读之美在美术馆这个仪式空间的白色墙面上唤醒并放大,让观众在书画的错落布局中、书法的流畅线条中、阅读的愉快节奏中体会到思想与观念的力量。这个展览看似是一个人文书画观念艺术展,实际上给观众与文艺工作者营造了一个阅读的仪式空间,引导沉浸式阅读、深度思考,以文化艺术的创新去传播推动社会进步的知识力量。

(作者系中国美协理事、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