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洋瓷与华彩: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

时间:2024/4/28 19:59:49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1/5)洋瓷与华彩: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


(2/5)花鸟纹盘


(3/5)花卉纹执壶


(4/5)花卉纹双耳盖碗


(5/5)碧筒杯

  展览名称:洋瓷与华彩: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

  展览时间:2024/04/30~2024/07/21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黄浦区蒙自路818号-(世博会博物馆)

  主办单位:世博会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文物

   展厅:1号临展厅

   「广珐琅」一词出现于18世纪的清宫文献档案,特指广东制造的珐琅器,包含画珐琅、透明珐琅、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等多个工艺种类,目前仅画珐琅得以流传下来,其余皆已失传。画珐琅是一种用珐琅釉料直接在胎体上彩绘的工艺,成品具有油画般的立体效果与色泽,按照胎体材质可分为金属胎、瓷胎、玻璃胎等。

   本次展览将展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以康雍乾为代表的清代广东产铜胎画珐琅,以「交往、交融、交流」作为展览主题,突出强调广珐琅融汇中西的特殊属性,展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

   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传教士前往中国,在进献皇帝的礼物中就有欧洲颇为流行的铜胎画珐琅器。在康熙皇帝的亲自指示下,清宫造办处的工匠参与到画珐琅技术的破解和研发中,制作出的珐琅器被用作御赐之品。

   广东烧制画珐琅的最早记录是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末年广州民间业已出现小作坊式经营,地方官宦为逢迎上好和满足自身之需落力访求,延揽广州民间匠人到官衙为宫廷或自己量身订制器物。至雍正年间,包含杯、盘、执壶的成套广珐琅茶具外销欧洲,翎管等官方用品流通至京城,形成宫廷、官宦、外销三大市场。早期广珐琅多为精英阶层所订制或使用,甚至有文人官员参与其中,品质可以媲美宫廷制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