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刘佳玉获评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年度艺术家”

时间:2024/4/1 21:58:37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3月30日,“在场——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暨第六届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开幕式在山东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王式廓基金会、山东美术馆、雅昌文化集团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王式廓艺术基金会理事谭平,当代艺术家杨晓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担任学术指导。展览以“在场”为主题,聚焦于当今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时代现场,并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此外,展览从北京移师山东,不仅是对王式廓先生的致敬,也是项目发展的新篇章。

   本届提名展邀请15位艺术界重量级嘉宾组成提名委员会进行提名,5位初评评委在提名委员会推荐的优秀候选者中遴选出入围艺术家:胡尹萍、李怒、刘海辰、刘佳玉、马文婷、童昆鸟、辛云鹏、张文超、朱玺、张沐辰、无声合唱团。开幕当天结合艺术家对创作理念的阐释和表达,由终评评委评选出年度艺术家。

   雅昌文化集团数据互联网总经理万林,西贝餐饮集团董事、北京王式廓艺术基金会理事张丽平,年度艺术家刘佳玉,“特别扶持项目”无声合唱团发起人李博,北京王式廓艺术基金会理事谭平合影(左起)

   其中年度艺术家由刘佳玉获得,本届提名展还增设了一个“特别扶持项目”,由无声合唱团获得。

   无声合唱团从心灵的感动出发,以平等、互助为宗旨,在听觉和触觉中寻找通感,让听障少年们奇妙的发声并组成“无声合唱团”。本届提名展增设的“特别扶持项目”,呈现了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深厚的人本精神和对社会多元群体的深切关注。该计划始终坚守“在场”的理念,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理解,提升个体的价值和尊严。王式廓基金会通过这一计划,不断推动艺术与社会的互动,鼓励艺术家们深入生活、关注现实,用艺术作品反映时代的声音,传递积极的社会信息。基金会的这一举措,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也为公众提供了理解和感知艺术的窗口,进一步彰显了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在致辞中讲道,春意盎然的3月,我们齐聚山东美术馆,共同感受青年艺术家们独特的个性魅力。本次展览旨在支持和激励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的创新与探索。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和影像等多种形式,展现了艺术家们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反思与展望,丰富了我们对当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的认识。

   他谈道,山东省作为文化大省,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借助山东美术馆新馆的建成和开放,我们既坚守传统文化之根,又积极拓展当代艺术领域。通过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和组织当代艺术活动,我们不仅丰富了美术生态,也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对促进地区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在青年艺术家的培养上,我们推出了“青未了”和“艺彩新锋”等品牌展览,致力于发掘和支持青年美术人才,展现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对山东的探索。我们鼓励青年艺术家紧跟时代步伐,践行创新,以增强本省的美术创作力量,推动山东美术事业迈向新高度。

   北京王式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孟祥轶因工作原因无法到场,特意通过视频的方式表示他对本届提名展的关注和祝贺,他表示,王式廓艺术基金会成立之初,即发起了“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暨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旨在为有艺术才华,勤奋执着,并在艺术造诣上有一定基础的成长期艺术家提供展示、奖励的机会,同时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打造交流平台,希冀以此激励艺术家创作,发掘时代艺术人物,反映时代面貌,并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参与艺术,支持艺术事业。

   时值王式廓先生逝世50周年,“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暨第六届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首次从北京来到山东,于王式廓的家乡举办,不仅是对王式廓先生的致敬,也是此艺术扶持计划的进一步延伸。

   孟祥轶感慨道,循迹发端于2016年的“王式廓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是一条长达八年的时间线,我们诚然无法编织起它的完整脉络,但在真实的时间年轮和真挚的感念反馈中,映照出了王式廓先生作为美术家与艺术教育家的赤子情怀、与青年艺术家们清晰可见的成长印记。

   本届“王式廓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以多元化的作品与丰富的艺术表达,展现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观照时代面貌的创作与“在场”,也间接投射王式廓艺术精神对于时代艺术人物的激励与“在场”,让人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不灭能量在此凝聚发光、交相辉映。

   评审学术委员会代表谭平在致辞中谈道,作为评审专家代表,我在参与本届提名展的评选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与往届相比,这次的评选充满挑战,作品的多元化和创新性,涉及绘画、装置、数字媒体等多个领域,使得选择过程变得复杂。评委们在深入讨论后,依据作品与“在场”概念的关联以及现场效果的独特性,最终达成共识,选出了契合五位评委以及基金会理念的艺术家。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考虑了艺术家当前的成就,也考虑了他们未来在艺术领域的持续影响力。我衷心感谢所有评委和艺术家的贡献,并期待继续得到专家们对王式廓艺术基金会的支持。

   展览学术指导吴洪亮在致辞中表示,在今日山东美术馆举行的终评评审中,我深感荣幸与感慨。谭平院长之前提及的评委们的纠结,反映了在有限时间内取得如此成果的不易,这背后离不开各方同仁的协作与支持。

   这是一个有性格的扶持计划,它特别重视那些坚持艺术创作十年以上的青年艺术家,坚持是进入评审逻辑的关键。此外,优秀的作品必须在现场展示,否则将处于不利地位。这个提名展的评审还要求艺术家现场陈述,意味着艺术家不仅需要创作才能,还需具备跨界传播能力。王式廓扶持计划是对艺术家综合素质的考量,优秀的艺术应将现场的复杂性与历史未来相结合,以纯净感人的方式呈现,将复杂性转化为共识,从而成就伟大的艺术创作。

   展览主题论坛也于开幕当天在山东美术馆同步举办。论坛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王式廓艺术基金会理事谭平,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就 “‘在场’与历史情景的对话”展开对谈,论坛由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总编裴刚主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首先谈到“在场”意义: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及其展览在山东美术馆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场”的重要性。在过去的评审中,我们未曾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物理空间交流的珍贵。五年前,我们未能预见到今日世界的变迁,疫情的暴发让我们认识到世界的多变和我们认知的局限。

   本届展览来到山东美术馆举办,这里是王式廓先生的故乡,历史的“在场”赋予了这次展览特殊的意义。当我们站在山东美术馆,提及王式廓的名字,回顾他的作品,再反观今天艺术家们的创作,我们意识到“在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今天,青年艺术家们分享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创作的成熟状态,为我们提供了触摸和感知中国艺术发展可能性的窗口。

   观看展览和评审过程中,无论是谭平老师还是张晓刚老师,我们都不禁对艺术家们的作品发出感叹,这些感叹对每位在场的艺术家和朋友都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讨论了艺术本身的问题以及艺术圈的划分问题。我特别赞赏王式廓艺术基金会在谭平老师的引领下,能够迅速调整评审逻辑,充分体现了“在场”的价值。理性与“在场”的感性激发和化学反应共同作用,让我们见证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评审和展览。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王式廓艺术基金会理事谭平接着分享道,曾经,我们简单地认为成为老师是件容易的事,渴望成为引领者,指导学生如何画得更好,规划他们的未来。然而,现在当我们面对学生,谈论未来变得困难重重。

   我记得在2022年1月举办了一场名为“告别未来”的展览,其实质是告别2022年。那一年,我们以告别的心态面对未来,这不仅让“在场”的意义得以显现,也让我们意识到未来并非单一,而是多元的。无论是马斯克的火星探索,扎克伯格的虚拟世界,还是选择隐居深山,未来有无数种可能。

   对我个人而言,我总是思考过去和未来,探索我的努力方向应该是什么。这种认识对于教育至关重要。当前学校教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我们作为老师的角色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的启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在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面对多元的未来,并为他们的未来探索提供支持和指导。

   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分享道,我有幸参与了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的多届评审,每届都有其独特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自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青年艺术家们的活力与创造力总是给我带来惊喜,让我体会到艺术的无限可能。艺术无定式,获得“年度艺术家”并非衡量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我赞同吴洪亮老师的看法,该扶持计划特别关注那些坚持艺术创作十年以上的艺术家,这不仅是对他们艺术生涯的认可,也是对他们艺术人生的肯定,这种肯定对艺术家极为重要。

   评审经历让我意识到,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艺术生涯是否创造了长远价值。许多艺术家的坚持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此外,我特别欣赏“在场”这一主题,它在疫情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在场”概念的多样反应和深刻理解。今天的展览展现了艺术家们的优秀才华,提名委员会和评论家们的辛勤工作令人印象深刻。我尤其被展望所写的推荐信所打动,他以同代人的角度,真实地表达了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尽管不同代的艺术家作品可能难以完全理解,但他们艺术的发展和前进是显而易见的。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推荐和评论团队,体现了基金会的号召力和坚定的价值观,这让人深感欣慰和敬佩。

   此次展览在山东美术馆的成功举行,见证了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和各方力量持续“在场”所带来的新动力。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4月7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