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母教》中国战地现实主义风格创作的高光

时间:2023/4/11 20:19:46  来源:美术报

《母教》是中国现实主义风格创作非常重要的作品(见图),对它的解读需从作者秦宣夫开始。

秦宣夫(1906-1998),是民国早期极为重视美术史论学习的留学艺术家,提振中国油画的视野、格局和抱负出类拔萃。大学阶段就读外国语系主修西方通史;1930至1934年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则进一步深化主修艺术史论研究,同时近乎疯狂地进行各流派绘画的学习训练……近五年来每逢假日,殷实的家境助其四方游历,采风和观摩了欧洲几乎所有著名的博物馆和展览馆,深入地研究西方绘画的社会生态环境,及艺术教育体系。毕业前夕,人们已然发现,这是一位极具艺术雄心的年轻人。其思维理性与形式感悟能力惊异超凡。

1933年1月徐悲鸿携《中国绘画展览会》全部作品赴法国开展,秦宣夫得以结识徐悲鸿。其所绘制的《卡邦齐夫人肖像》,获徐悲鸿称道(此画随后入展法国春季沙龙,并为卡邦齐夫人本人收藏)。中国绘画展览会获得巨大的成功,闭展不久,秦宣夫(与李健吾合作)便呈上了两万字的长文《巴黎中国绘画展览》。文中以其通晓艺术史论分析和艺术批评理论的实力与自信,对当时国内30余位绘画前辈艺术家(包括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张大千等一应巨匠)连同他们的作品进行了直截了当,不留情面的犀利批评。这份中国现代艺术批评的第一文章传回国内,在上海《文学》杂志一卷五号发表,举国轰动。

深谙艺术社会学的秦宣夫,及早便预见了现实主义风格绘画在中国的前景,1937年4月民国第二次全国展后就提出——应以固定周期举办全国展和设立奖金激励全国展优秀作品——两项动议,随后在第三次国展被采纳。

当抗战正值生死存亡关头,1942年12月民国三次国展急切呼唤战场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之时,秦宣夫的《母教》一问世,便以其深厚的流派美学底蕴、自身家庭现实独特的以小见大的事物观察视角,高超的技能操作手法,成就了中国油画现实主义风格创作的高光时刻,获得油画组二等奖(油画不设一等奖)。

解读《母教》,需要两个暗示理解。一,秦宣夫的家庭背景小空间暗示:重庆大轰炸下,因物质匮乏而饥饿成为常态,需要以家庭的温馨来弥补,需要以善良启智谦让来转移,教授甚至总以外出写生而省出粮食,减缓孩子的饥饿。(同时期留学画家好友吕斯百《谈谈秦宣夫先生的艺术》有对这六口之家,艰苦生活的描述)。家徒四壁,父亲缺席,母教女悟(母女情而非师生情)成为构图的必然选择。此形式中,母女关系真实性的质与度的拿捏:高超精湛准确地再现母亲慈祥而严谨的“教”之情与女儿乖巧而敏悟的“习”之情之间的协调和谐,是成败的关键,对画家形式操作技法提出了高度挑战;二,画面之外,对险恶社会生态,重庆大轰炸肇始者日本法西斯强盗的刻骨仇恨的大环境背景暗示。这个未能在画面中直接呈现,却又是现实主义作品必然要揭示的民族仇恨之义,考验着画家的感悟天赋、想象能力:他需要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和调动深厚的史论知识储备应对,在小家庭和大立意之间,“建立桥梁”。

荷兰小画派素以贴切揭示小空间民众生活,潜在细致的情感见长。其代表人物维米尔推理逻辑的手法,给了秦宣夫启迪与借鉴。《正在读信的穿蓝色布裙的女人》(维米尔1662-1663年,布面油画,46.5×39cm,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鉴于维米尔惯常的创作手法与逻辑思路,人们认为可信的解读应该是:高超技法刻画的面向左侧窗口而立的年轻女子,类似怀着身孕,独自生活,理应有所冀靠。迎着窗口为的是读清手中思念已久的信函,又似思绪向着远方,面部凝静,信函内容也许既无唤醒其快乐也无暗示其悲伤,更令读者扑朔迷离猜想纷纷……只有懂得维米尔画理的人点出了迷津:正面墙上的那幅军用地图。那个时期某些特种职业的家居布置多是那样。女人看不懂男人的物件,故没有趋近地图寻找来函的方位。谜底应该是新婚后不久男子从军或远游,投入危险的外部世界……女子总是忧心忡忡,盼望远方来信,又每每只有来函而无法回信;来信总是道个问候平安,报喜不报忧的模式。爱情的结晶已经育成,爱情本身却在无尽的牵挂之中……

维米尔不愧为世界级艺术大师。荷兰小画派,成为了《母教》创作的最佳借鉴参照。

为确保《母教》“以小示大”桥梁效率,秦宣夫的形式语言掌控能力同样引人注目:“《母教》构图简单而紧凑,母亲慈样的表情,小孩面部光暗的配合,与简练坚实的手法,最足以动人的。大凡东方民族,尤其中国人,大都富于哲理的与朴质抒情的情绪,所以在宣夫先生作品之中,很能体味西欧类似作风的印像,尤其是荷兰、西班牙、法国印象派的作风,他能消化融体而不显痕迹……凡默识伦伯朗、戈雅的画,一定更会了解其妙处。(吕斯百《谈谈秦宣夫先生的艺术》)”

当一切线索逻辑都丝丝入扣时,秦宣夫在其桥梁飞龙上点上了精彩万端的灵魂之笔,中国战场现实主义风格创作高光四射:那份人们不加注意的读物。母女教育授受的报纸头条图片: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恐惧地望着头顶一架投弹后拉起的日军轰炸机!

从家庭教育开始,树立国家忧患意识和对法西斯强盗刻骨的民族仇恨。《母教》实现了其现实主义风格创作的大立意。

2023年1月10日

(作者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方向博士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