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上海双年展解读



时间:2004/10/11 13:05:43

  一条1.7米高的玻璃长桥,犹如蜿蜒的“悬浮剧场”,将人们带到变幻瞬息的“影像”,真切地带出在不同语境中对“影像”的不同追求和相同的关注。同时,也拆去了以绘画艺术为主的传统图像艺术与以影像、录像为主的影像艺术之间的藩篱,呈现出一种互为激活、彼此兼容的格局。

  这个被称为“影像生存”的第五届上海双年展,汇集了来自35个国家108位(组)艺术家的观念和作品,致力探讨可视世界的制像技术,追问其在蔓生和蜕变中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影响,从而整体地展示艺术如何“在人文关怀中思考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深化人文的关怀。”

  随着视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媒体、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越来越成为影响时代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影像”对于艺术而言,一是记录现实和投射记忆,二是艺术家和摄影家用“影像”语言来表达纯粹的观念。它在传统与现代的语境中碰撞交融,产生了丰富的时空张力,这种张力在展品中得到展现。双年展在梳理概念与历史的基础上,着重探求在跨学科、跨媒体、跨国度、跨文化的交叉与重叠中形成的崭新的文化概念和艺术样式,从而揭示艺术未知领域中的互动性、融合性和一体性。这一切也许对普通百姓来说不易理解,但多看几遍,兴许能看出个道道。当然也希望专业人士作些深入浅出的辅导,让更多的人更快地走进当代艺术。

  诚然,当代艺术具有实验性,是一群严肃的艺术家进行的艺术劳动。他们正在探索某些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因为具有实验性,所以失败的可能很大。一旦成功,这些规律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艺术成果。(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