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传拓技艺的技术标准与审美原则



时间:2019/4/7 14:19:18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山东滕州汉画像石墓群发掘现场

 
山东滕州汉画像石墓群发掘现场

  源于中国古人崇古、嗜古、模古、访古的传统,古人面对石刻、砖雕或者像铜镜那样有着浅浮雕画面的古物,甚至像青铜器、陶器那样的立体文物,发明了用拓印的方式来保留图像,从而促进不可移动文物在移动之间的交流和收藏,并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金石学。因此,历代文人对于金石拓片的嗜好,往往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或者是考古、考据,或者是鉴赏、题跋,其中不同时期的文人彼此对于同一件拓本的爱好,一题再题,成为文人之间的佳话,也成为后世考据的对象。而基于此的交流则成为文人的一种特别的爱好。

  传拓技术在现代,不仅被考古学所利用,成为考古学获取金石文物原始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呈现漫漶不清原始图像的一种手段,为现代考古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金石拓本也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在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拓片作为文物的附加值,作为文物在移动过程中另一种形态的展现,其艺术特质正是那种斑驳的与古代人类文明创造相关联的特别的视觉图像。它与文物不同,又与类如摄影等手段获取的图像不同,是文物图像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

  所以,通过拓本可以欣赏到汉代画像砖石留给我们今天的特别的传承,因为它保留了汉代文明中最重要的信息,是汉代社会和文化的百科全书。通过这些拓片的传导,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汉代文明的伟大创造。当然,传拓作为一种技术,作为一种审美的对象,它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标准和一些审美的原则。因此,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在金石学的当代发展中,尤其是在史无前例的汉画拓片高度普及、并形成专业市场的今天,更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传拓技术标准和审美的基本原则,从而引领专业发展,指导大众审美,辅助大众收藏,同时,在传统的基础上,提升当代文人鉴赏、题跋的水平。

陕北绥德地区出土的画像石

陕北绥德地区出土的画像石

徐州汉画馆

徐州汉画馆

嘉祥武梁祠西壁画像,武氏祠博物馆,纵184,横140

微山两城小石祠西壁画像,微山县文物管理所,纵67,横57

  首先,传拓应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订),不得对被拓的画像砖石造成任何的破坏。当然,在传拓的过程当中,面对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文物,在可以拓和不可以拓之间可能都存在一种选择。对于文博工作者来说,在博物馆中的传拓和在户外考察中的传拓,与作为一种兴趣的传拓,有着决然的不同。不管是哪一种状态,不管是在博物馆中,还是在户外的考察过程中,都必须以保护文物为基本的准则。所以,轻重缓急,以及审视其石质状态,考察是否适合传拓,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不能因为传拓把那些已经风化很严重的文物再遭到破坏,或者不能因为传拓的技术不够而带来了新的损伤,或者是在新出土或新发现的砖石上初拓而在上面留下很多的墨迹,如此等等,都可能会影响到文物的实际状态(品相)。

山东滕州汉画像石墓群发掘现场

山东滕州汉画像石墓群发掘现场


山东滕州汉画像石墓群发掘现场

  传拓的第一个步骤是把宣纸放在被传拓的画像砖石之上,这就有一个宣纸摆放位置的问题。这个摆放的位置不仅是要适中,不仅是要左右居中。适中应该是其位置要有一个很好的视觉观感,让人看得舒服,而且这个适中还要注意到被传拓的图像将来在纸面上有可能会被其他爱好者题跋。因此,适当预留题跋的位置则是必须要考虑的。

  再就是摆放位置的适度问题。这个适度就是如果这块砖不是很大,却用了一张四尺、六尺很大的纸,使得拓本在纸面上的位置非常的小,看着不合比例。这个适度还在于预留它们的题跋位置,也应该和被它的对象相适应。这就造成了一些书画家在上面的题跋时因为题跋的位置超大,而写了很大的字在上面,喧宾夺主,不堪入目。所以,适度作为选择宣纸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初期阶段,是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当然,宣纸放在被传拓物上应该是位置平正,不偏不倚,也是一个基本的考量。但是,也要考虑到一些被传拓物的原始状态可能不是太平正,可能有歪斜的现象,因此,在宣纸摆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能够适当注意到纠偏的相关问题,是其能够通过纠偏而呈现出一种平正的视觉感受。当然,这样一种技术的要求,以及关系到审美的一些基本考量,要求传拓者具有较好的审美基础。只有在一定的审美基础上,才有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

  面对画像砖石在经过雕刻之后呈现出来的表面的高低不平,以及作为浮雕、线刻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在传拓的过程当中如何保持宣纸的不破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这关系到成品的品相。虽然有些人认为拓片将来可能通过装裱能够弥补其中的破损问题,但无破损也是技术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现代保留和展示的方式中,不一定所有的拓片都需要装裱。实际上,为了保留拓片的原始状态,现在很多展示是追求和原始状态之间有一种关联,一般不去装裱,而使其呈现出那种凹凸不平的感觉,使其表现出原始的状态。而如果有破损的话,那就会影响观感。毫无疑问,关于破损问题的提出,可能也要照顾到很多方面,如果是一般的浅浮雕,或者是像一般的画像石那样,其雕刻的深度不是很深,那么,做到无破损是比较容易的。而有些高浮雕,比如像山东吴白庄汉墓中的那种高浮雕,如果传拓要做到完全无破损是很难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样的技术标准是建立在除高浮雕以外的一般性的画像砖石上的。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拓工,应该能够把握这样一种基本的要求。

民间收藏与民间传拓

  近年来,由于商业化的影响,使得拓片在进入到商业渠道中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那么,这就要提出关于传拓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画像的基本内容这一基本的问题。因为各种历史的原因,有许多画像砖石在出土或发现之后,图像并不是很清晰,有的漫漶不清,传拓的过程当中可能有一个判断和选择的问题,而这种选择包括在主体图像和背景之间,该拓哪些图形,或者是哪种纹路,其间都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因此,完整准确地反映画像的真实情况,应该是传拓的一个基本的原则。而在现实中,为了造成图像的稀有性,往往会有一些人为的添加或者省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不应有的。当然,无意的判断失误,可以原谅;但人为的造成或追求,则是需要谴责的。准确而完整的保留画像砖石的原始状态,使之完整而准确地呈现出图像的内容,这是传拓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传拓者的个人素质以及对于图像理解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无意的添加或者省略,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传拓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需要对画像砖石有基本的认知,或者应该有一定的研究。

  因为画像砖石实际上是一种画像雕刻,那么,在具体的雕刻中有很多的手法,有很多手法的应用,所以,传拓应该能够很好地反映画像雕刻的状态,以及技法上的特色。关于这一点,需要对于雕刻和相关的技法能够有所了解,在保证其完整和准确反映图像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提出能够反映画像的雕刻状态,以表现其艺术上的特色。这种雕刻状态实际上有着多种手法的运用,有时是交互的,因此,这种交互的雕刻状态可能就不是一般的呈现图像的问题,包括剔底的方式和方法,会反映刻工的创意和水平;也包括面和线的结合,往往会表现出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还能表现地域上的特色。因此,传拓过程中需要能够把这些相关的问题都呈现出来,使之更加完善的显现出画像砖石的艺术特色。

  最后,当传拓完成之后,应该审视墨色是不是均匀,浓淡是不是适度。由于在宣纸打湿之后有个晾干的过程,还有晾干的程度,如何把握宣纸的干湿程度,需要实际的经验。因此,画面中不出现漫漶,没有死墨疙瘩,这些问题也是技术中的一些必须的要求。

  近年来,在拓片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状态,比如有一些根据画面的内容,把画面中的形象分成不同浓淡,尤其是把脸部拓的比较淡,以显现所谓的层次,出现了画像拓片上浓淡几种墨色不同的状态。这样一种所谓的“创新”,或者被称为“艺术”的拓片,已经偏离了传统审美中的核心价值观。画像拓本不能用一般绘画审美的方式,墨色的淡和浓,以及不同浓淡之间的变化,不能因为物象的区别,而使其在画像拓本上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从而改变了拓本在审美中黑白的本质关系。无疑,这里并非古代画论中的“墨分五色”。基于商业的考虑以及一般性的大众审美的需求,出现如此不正常的状态,而且此风日盛,形成了当下在拓片拓制和流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现在市面上有着这样一种说法,把最初的或者是传统的那种方式称之为“资料性”的拓片,而把那种分出墨色浓淡的称为“艺术性”的拓片,这种分法只能说是民间的、商业上的一种花样。应该说,这不符合汉画拓本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实际上,在业界也不存在“艺术性”和“资料性”的这样一种差异性。

汉画拓片的题跋应兼顾到画面大局,不应成为美学传达的负担

汉画拓片的题跋应兼顾到画面大局,不应成为美学传达的负担

  汉画传统的拓本形式以及手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质,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不管如何发展,不管如何去创造,都不能偏离它的核心价值观和审美的原则。现在还流行一种朱拓,以红色来炫人,迎合了一部分人不喜欢黑白的兴趣。那种用红色来改善黑白关系,偶尔为之不为过,前人也有过尝试,也有此爱好。但是,出现了大量的普遍的这样一种方式,实际上也反映了审美上的一些问题,反映了商业化的一种追求。还有在一幅以黑白为主的拓片中,出现了把其中某一部分图像用朱拓的现象,形成了极其不协调的画面。尽管这里朱拓的形象,或是生肖,或是祥瑞,刻意标出来的红色印记,呈现出了比较俗气的审美,并侵入到的汉画拓片的高雅之中。所以,对于这种朱拓的画像拓片,应该是不提倡,不赞成,不支持。相反,应该用舆论来限制它。要让更多的人理解汉画拓本的价值观和审美的原则,就是在黑白之间所呈现出的那种高古的感觉,那种斑驳的稚拙的制作,包括造型中的各种不拘成法,这正是汉代画像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质。因此,汉画拓本应该传导、保留它的艺术特质。尽管社会进入到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可是,拓本这样一种方式不能因为现代化的发展而改变它的文人特色和审美趣味。因为这样一种方式是建立在中国独有的传统基础之上,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优秀传统。

长清孝堂山石祠隔梁东面画像,孝堂山石祠文物管理所,纵89,横218

临沂白庄墓门楣画像,临沂市博物馆,纵52,横283

滕州龙阳店画像,山东博物馆,纵100,横99

  当某一块石头,某一块砖,只有唯一的话,那么,它可能只能供奉在博物馆中,或者成为私人的收藏。但是,如果有一些拓本能够让不同的博物馆去拥有,就能够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如果有一些拓本在民间流传,也能够让不同的人去欣赏,更能够让不同的人去题跋、去考证,那么,著名的书画家、考古学家在这些拓本上留下的文字和笔迹,也就成为重要的学术成果以及特别的艺术遗存,也会成为文物流传过程中的一段故事,还会成为传续中国艺术审美中与考古相关联的一项独有的艺术和独有的方式。

  综合以上,关于汉画的传拓应有如下的技术标准:

  一 传拓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得对被拓的画像砖石造成任何的破坏。

  二  宣纸摆放位置适中、适度。

  三  画像在拓本中的位置平正,不歪不斜。

  四  拓本品相完整,无破损(高浮雕除外)。

  五  传拓能够完整、准确的反映画像的基本内容,不添加,不省略。

  六  传拓能够较好的反映画像的雕刻状态以及技法上的特色。

  七  拓本墨色均匀,浓淡适度,不漫漶,没有死墨疙瘩。

 

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志愿者服务队一直致力于传拓技艺的传授.

贵阳孔学堂2019年清明节汉砖传拓体验

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安徽萧县,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