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北京保利2021春拍 | 水墨融成奇趣 笔端直抒胸臆——“扬州画派”拾珍

时间:2021/6/16 15:35:53  来源: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富商巨贾云集的扬州地区活跃着一批风格相近,清高狂放的艺术家群体。他们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这种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美术史上称这支异军突起的艺术流派为——“扬州画派”。

  Lot 1918
  李鱓(1686-1756)花卉册
  册页 设色纸本 27×30 cm×16

  万特国际黄金珠宝中心-东门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

  说明

  1.鉴藏印“宋燦之印”、“匡庐居士”、“翠微山馆所藏”、“蓉塘审定”均为大收藏家宋燦之印。宋燦,生卒年不详,号蓉塘、居庐山后更号为匡庐居士,室名翠微山馆、怀白楼。江苏苏州人。庐山小天池附近有其民国五年所建别业。其别业有“怀白楼”、“玉液山房”、“翠微山馆”等。
  2.李培源,字道园、蕙亩,江苏兴化人。乾隆十九年(1754)拔员。郑变推为“邑中三百年楷书第一”镌印亦精妙。

  李鱓《花卉册》

  此册为李鱓所作花鸟册页精品,水墨与设色兼用,风格清丽,气象空灵。对题者为同时代的李培源,李为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拔贡,官训导。据《兴化县志》记载,其正书力追颜真卿。尝言作字须读书数日,方可落笔。郑燮推为邑中三百年楷书第一。

  李鱓《花卉册》

  李鱓曾自题水墨花卉云:

  “八大山人长于用笔,而墨不及石涛。清湘大涤子用墨最佳,笔次之。笔与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余长于用水,而用墨用笔又不及二公甚矣,笔墨之难也。”

  可见他对自己用水之法颇为自得,欣赏此册,便可见其用水之妙。如“芙蓉翠鸟”一帧,纯用色笔,而有淡冶灵动的美感,正是由于其水分恰如其分的运用,浓不损韵,淡不伤神,火候把握极为到位。水仙一帧,取法自南田没骨,而以书法用笔写出,层次丰富,节奏明快。李鱓的水墨画以行草用笔写出,墨荷一帧,水墨互用,浓淡相宜,十分精彩。

  李鱓《花卉册》

  李鱓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锡学画,画法工致;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题诗作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饱满丰富,富有文人趣味。

  李鱓《花卉册》 李培源对题

  是册为李鱓小品画中精品,更有同时李培源以各体书法所作对题,内容紧扣主题,诗、书、画相互辉映,可称三绝。

  Lot 1919
  罗聘(1733-1799)墨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15×28 cm
  1759年作

  万特国际黄金珠宝中心-东门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

  说明

  1.吴?信题跋;方元鹿、陈骥德、李嘉福递藏。“良斋心赏”为陈骥德鉴藏印。陈骥德(1827-1875),浙江海盐人。字千里、子有、菊涧后人、良斋。恩科第十三名,戴花翎。著名书画收藏家,著有《吉云居书画录》。此“良斋心赏”鉴藏印入录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曾钤盖于周號《梅花图卷》。
  “石门李嘉福藏”为李嘉福藏印。李嘉福(1839-1904),浙江石门人。字笙鱼,一字北溪,别署麓苹。师从戴熙(1801-1860),为入室弟子。同、光间专泛两宋,研求画学,擅作山水,但不轻为人作,故传世极少。精于篆刻,有印谱行世。富收藏,为晚清收藏大家。“石门李嘉福藏”为其鉴藏印。
  2.方元鹿上款,“竹楼先生”即为方元鹿;“万卷方家”为方元鹿印。方元鹿(清),字竹楼,一作字苹友,号竹楼,又号红香词客,安徽歙县人,居江苏镇江。山水工细似李公麟,墨竹尤妙,能以书法行乎其中,风晴雨露,别具文心。诗学放翁(陆游),词宗梦窗(吴文英),楷则衡山(文徵明),行兼苏、米。本饶于资,少耽翰墨,凡习一艺,必扃室经年累月,磨炼以成。秃毫填满几榻,故家业废,而各臻妙。蒋士铨(1725-1785)有画竹歌赠之。清冯金伯《墨香居画识》云:竹楼工诗词,书法二王,画竹学东坡,诗学放翁,词宗梦窗,楷则衡山,行兼苏、米。清蒋宝龄《墨林今话》及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皆称元鹿善书画。

  罗聘《墨梅图》局部

  金农称赞罗聘“笔端聪明,无毫末之桀”。罗聘对花卉最为钟情,曾自言:“常梦入花之寺,因自号花之寺僧。”罗聘对于传统梅画技法的学习不拘泥于一家一派,而是博众家所长,并且能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自成一体。最终以繁花密枝式的构图,古拙质朴的笔法和秀逸典雅的审美格调,成为“扬州画派”中最有影响力的梅画代表人物。

  友人吴锡麒在为罗聘《香叶草堂诗存》的作序中,对他的绘画艺术作了全面而又形象的评述:

  “活梅花于腕下,生竹树于胸中,春山淡而秋山明,新鬼大而故鬼小,极云烟之变幻,姿粉墨之临摹。”稍晚于罗聘的画家秦祖永在他的《桐荫论画》中,把罗聘的绘画推为“神品”,并说“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翁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罗聘的妻子、儿女都能画梅,时人誉称“罗家梅派”。罗聘对后世影响极大,任伯年、吴待秋、溥儒等人的人物城市山林画、人物山水画均源于罗聘的创作手法。

  罗聘《墨梅图》局部

  此作为1759年罗聘26岁时所做,当时其与妻子伉俪情深,创作力喷薄泉涌。且已成为金农得意门生,正是在画坛风起水起之时。根据款识可知,此幅画作是罗聘为祖籍同为安徽歙县的仪征画家方元鹿所做。方元鹿此时应客扬州作画,《棕亭古文钞》记有1756年,安徽金兆燕客仪征,与方元鹿结交;蒋士铨著《忠雅堂集?二》记:仪征方元鹿为蒋士铨作杂花屏风。蒋士铨多次流连扬州,并在扬州主持安定书院。可知二人有交,因罗聘与蒋士铨交往颇多,其画《鬼趣图》,卷后即有蒋士铨题跋,所以三人结为好友,亦在常理之中。

  罗聘《墨梅图》局部

  罗聘画梅继承了金农的巧妙拙朴之风,兼有元人画梅的笔墨气韵。此幅画采用罗聘一贯的画梅技法,以淡墨写干,浓墨点苔,圆笔勾花。造型生动。梅枝疏影横斜,枝干虬曲盘折,花瓣勾圈略点粉,花朵茂密,千枝万蕊将视觉引向左上角的款识题字,使书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转折布势又具生拙趣味。梅干用笔具有罗聘特有的内在节奏,在追求朴拙的同时更注重生命的力量。不仅符合梅干的生长规律,而且表现了梅干挺拔向上、生机盎然的神韵。花朵用细笔勾勒,染色清淡或并不染色,仅用浓墨点染花萼。虽是繁密,但有神有骨、野趣秀逸,自成一体。花蕊则圈画点染、千姿百态、清冷出尘。画面浓墨、淡墨、干笔、湿笔并用,虚处空旷无忌,实处密不透风,意境深远。纵观画面,整体构图稳定,法度严谨,一派大家风范。法度固然严谨,但气息却不同于古人,在清旷中见出一种温润。虽是满幅着花,作者却处处精心而不怠慢。

  Lot 1922
  黄慎(1687-约1770)仙女执梅
  立轴 水墨纸本 180×87 cm
  1743年作

  黄慎《仙女执梅》局部

  Lot 1924
  金农、郑板桥、黄慎等 枫落吴江书画合璧
  手卷 设色纸本

  引首:24.5×61 cm
  画心:24.5×31.5 cm
  题跋1:25×181 cm
  题跋2:25×59.5 cm
  题跋3:24.5×724 cm

  万特国际黄金珠宝中心-东门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

  出版

  《金农书画编年图目·下》,第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万特国际黄金珠宝中心-东门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

  说明

  1.郇村先生即孙荀,字燕封,号郇村,雍正丙午(1726)举于乡,授知县,不就。改教职。
  2.孙骤庄旧藏。孙骤庄,孙荀曾孙。
  3.金农题端。夏之蓉、郑燮、王国栋、顾镕、张云锦、周榘、黄慎、鲍皋、马宏琦、董伟业、范承宣、王延年、鲍之钟、朱烜、王斯恬、袁彤、杨谦、董耀曾、焦以恕、顾惇量、殷成柱、姚遇奇、陈模、金廷诉、任大椿、任葆、汤钧、李述来、李昭琦、赵彦修、卞宏、徐宗干、达保元、鲍上传、鲍上宗、孙骤庄等三十七人题诗并跋。
  4.夏之蓉(1697-1784),字芙裳,号醴谷,江苏高邮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授检讨。工书法,用笔在赵、董之间。着《半舫斋诗集》。
  5.王国栋(?-1735),字左吾,汉军镶红旗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累迁光禄寺卿。
  6.周榘(清),字于平,号幔亭,江宁(今南京)人。与袁枚(1716-1797) 友善。能于尺绢画江河万里,兼善天文历算。所学穷凿幽隐。有《幔亭集》。
  7.鲍皋(1708-1765),字步江,号海门。江苏镇江丹徒人,国子生。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就。壮岁游姑苏、武林,客淮扬间,晚年颓放。善画,尤以诗赋名。沈德潜尝称其与余京、张曾为“京口三诗人”。
  8.马宏琦(1700-?),字景韩,号逊渚,江苏南通人。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一甲三名探花。授职编修内廷奉武英殿行走。历任山西道、陕西道监察御史,升刑科掌印给事中。
  9.董伟业(清),字耻夫,号爱江,自号"董竹枝",辽宁沈阳人,流寓扬州。乾隆五年(1740)作《扬州竹枝词》九十九首。著有《扬州杂咏》及《耻夫小稿》。
  10.范承宣(清),字敬淑,号南宫。江苏如皋人。清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3甲60名进士。官德清令,扬州府教授。著有《乐素堂制艺》、《书法汇钞》。
  11.王延年(清),字涌轮,号介眉,雍正丙午进士。
  12.鲍之钟(1740-1802),诗人。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丹徒人。鲍皋之子。
  13.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一字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御史。有《弁服释例》等。
  14.赵彦修,清代诗人。

  金农、郑板桥、黄慎等《枫落吴江书画合璧》引首

  此卷由陈模补景,金农题引首“枫林吴江”,郑燮、王国栋、顾镕、张云锦、周榘、黄慎、鲍皋、马宏琦、董伟业、范承宣、王延年、鲍之钟、朱烜、王斯恬、袁彤、杨谦、董耀曾、焦以恕、顾惇量、殷成柱、姚遇奇、陈模、金廷诉、任大椿、任葆、汤钧、李述来、李昭琦、赵彦修、卞宏、徐宗干、达保元、鲍上传、鲍上宗、孙骤庄等三十七人题诗并跋,此之倡和雅兴,可谓是清中期艺坛的一大盛事。

  金农、郑板桥、黄慎等《枫落吴江书画合璧》局部

  像主孙荀,孙荀,字燕封,号郇村,主要活动于雍正乾隆年间。雍正四年(1726)顺天举人,授知县不就,乾隆十一年(1746)官吴江教谕,卒于官,乾隆十二年(1747)尚在,最晚在乾隆二十年(1755)去世。此册主要有两大题跋群,一是孙荀的长子孙宝林请人题跋,二是孙荀的曾孙孙骤庄请人题跋。

  长子孙宝林请人题跋从金农、题跋一的夏之蓉至题跋二十七的任葆为止,时间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一主要时段,题跋一至题跋十三和孙荀有可能过接触,确定有,则是夏之蓉、郑燮、王国栋、鲍皋、马宏琦、丁有煜、范承宣、王延年等人。题跋十四至题跋二十七,则是孙荀的长子孙宝林的关系为主。原画只有像主孙荀而已,乾隆四十年陈模补上背景。

  ← 滑动浏览 →
  金农、郑板桥、黄慎等《枫落吴江书画合璧》
  郑板桥题跋
  孙宝林到处请人题跋,不下百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之后,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六十年(1795)各有题跋,次数少很多。后散佚。乾隆五十四年(1789),像主孙荀的孙子,孙骤庄的父亲在别处重见此册,已经不全。咸丰十年(1860),孙骤庄重得此册,再请人题跋,从题跋二十八汤钧至题跋三十七孙骤庄为止,时间从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

  像主孙荀本身资料不多,反而是题跋者名头较大,如官至刑部侍郎的王国栋,他的墨迹就很少见。王国栋(?-1735),字左吾,汉军镶红旗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累迁光禄寺卿。雍正八年(1730),命治刑部侍郎事,署山东巡抚。九年(1731),河南祥符、封丘等县水灾,命往治赈。迭署江苏、浙江巡抚。十年(1732),仍还刑部。十二年(1734),以议福建民蓝厚正杀兄狱失当,吏议降调。十三年(1734),复命署刑部侍郎,当年即卒。王国栋题诗落款中提到是在“庚辰宾鸿月”在扬州寓所题,即雍正八年(1730),正是在治刑部侍郎的时候,对于他的生平研究有很好的补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