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冒险!”
- 时间:2006/5/19 22:51:23
——克里斯托和他的地景艺术
1995年6月17日,对于德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天,柏林晴空万里,骄阳当头,数以万计的人群把国会大厦挤得水泄不通。这座高46米、长183米,宽1 22米的庞然大物,始建于19世纪末,曾经是魏玛共和国民主的象征。1933年,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一手策划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国会纵火案”,使国会大厦更以纳粹政治的象征成为尽人皆知的建筑物。194 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以占领国会大厦作为标志,宣告第三帝国的灭亡。战后,德国政府耗资7500万马克修复了这座大厦,并将其作为国家议会的所在地。从1971年开始,克里斯托前后用了整整24年的时间,申请包裹国会大厦。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游说了190位德国国会议员,终于感动了“上帝”,在德国议会投票表决中,以292票对223票获得申办的成功。克里斯托花费一千多万美元,采用银白色的化纤织物和深蓝的粗绳,将国会大厦包裹成通体闪烁着银色光芒的极为壮观的大地雕塑。他以超乎想像的创造性,让现代人以不同的方式面对物体,并借助大自然不同的光线的再创作,产生出令人惊异的效果,在原有的物体中注入了新的生命。展示期间,共有400万观众前来观看这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景艺术作品,为柏林旅游业带来了高达十亿马克的收入。
克里斯托,1935年生于保加利亚,1958年24岁时即已开始了他的“捆扎艺术”。他的小型包裹艺术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它来自作品中围堵、隐藏、插入。模棱两可和暧昧含混的混合意象。他的作品的美感,不仅在于包裹本身。也来自纤维织物拉扯牵伸之间所产生的张力。从1968年开始,克里斯托把包裹对象转向大型建筑物,他的第一件大型作品是包裹贝纳美术馆。第二年他又以《里外包裹》为题包裹了芝加哥当代美术馆。所谓的里外包裹,是指美术馆的三面外墙用深褐色帆布覆盖,而地下画廊的地板则用灰褐色布遮盖,布上每天坐满了从世界各地赶来的艺术家,作为作品的因素之一共同参与创作。 从1969年至1976年,克里斯托完成了三个最庞大、最富有戏剧性的地景艺术作品:《包裹海岸》、《峡谷垂帘》和《飞奔的栅篱》。其中,《包裹海岸》用了92900平方米塑料薄膜和37英里长的绳索,包裹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1609米海岸峭壁。《峡谷垂帘》是用重达3.6吨的橘黄色尼龙布,垂挂在美国科罗拉多来福峡谷1 200英尺的两个斜坡之间。《飞奔的栅篱》则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马林和索诺马县,用白色尼龙布制成高5.5米,长达40公里的栅篱。
自此之后,克里斯托的地景艺术作品越来越大型化,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几乎都成了他关注的目标。人们不时会因他的奇思妙想和宏伟气势所震撼,不由发出惊叹:“原来大地可以变成这种模样!”
1983年,克里斯托在美国佛罗里达开始了他又一项巨大的作品的制作,在东海岸的比斯开湾中,他用74万平方米的粉红色、闪闪发光的塑料织物,雇用了400余名工人,围住了11个小岛。作品完成后在蓝天映衬下,这11个小岛宛若在海湾里静静躺着的硕大无比的睡莲。成百上千架飞机飞临小岛的上空,见证了这件作品的美妙。
1991年,在经过近6年的策划组织之后,克里斯托耗资2600万美元,在日本东京北面80英里的山坡和美国南加州的田野上,分别插上了3100把高5米、宽6米。重200公斤黄色和蓝色的大伞,题为《日本一一美国一一伞狂想曲》。绵延在山坡田野上达12英里,蔚为壮观,在日本和美国两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冒险!”这是克里斯托地景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他说:“我的创作几乎是濒于不可能的边缘,但这正是令人兴奋之处。我面前的道路总是显得十分狭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种充满风险的艰难过程。”
地景艺术是关于大地的艺术.它是在大地上、利用大地材料创作的作品。地景艺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不到千年的时间里就形成了一场运动,它与当时蓬勃兴起的各种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思潮诸如极简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等都有着普遍的联系和直接的血缘关系。与此同时,地景艺术的诞生,又与当时人们热衷于早期人类文化遗存及关注艺术回归自然的特殊人文环境和艺术理念密切相关。对于地景艺术家们来说,他们想要扮演的是一个艺术反叛者的角色。在他们看来.地景艺术的意义不仅是以巨大的体量、突兀的形式产生震撼,更在于是对现有艺术形式的一种颠覆,按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反叛就是进步。”文/系云
克里斯托出生于保加利亚,珍尼•克劳德出生于法国。1952年珍尼获突尼斯大学拉丁语和哲学学士学位;1953-1956年,克里斯托在索菲亚艺术学院,1957年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就读。1958年他们在巴黎认识,结成伴侣,1964年定居纽约。
1961年夫妇首次合作,创作了位于科隆港口的“一个公共建筑物的包装”和“堆放着的石油桶”,从此开始了共同创作历程。作品有:伦敦的“包装一个女孩”(1962),米兰的V•E纪念碑包装、达•芬奇纪念碑包装(1970),德国的“楼面、窗户及长廊的包装”(1971),美科罗拉多州的“山谷幕布”(1972),岛港的“海滨”(1974),在建的“纽约中央公园的大门”(1979),弗罗里达迈阿密的“被环绕的岛”(1983),在日本与美国的“雨伞”(1984-1991),美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在建的“越河”(1992),德国WK博物馆的“被包装的地板、楼梯和窗户”(1995)与柏林的“被包装的议会”(1971-1995)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