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晨
著名旅美中国画家。1962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号回真,大曦子,济平。先后毕业于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现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国画学会(美国)副会长、秘书长,中美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美国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黑门印社社长。
《李晨:古意和回真》
《傍溪岩居》
50cm×90cm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如果一个画家能够将自然山水的“形”和“神”捕捉到并且通过笔端把山水画那种可望、可游、可居的妙境和诗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也就穷尽了山水画之道,这是多少代山水画家为之努力的方向!
“古意”来自于传统所积累的传统精神,“今情”则来自于对自然富有个性的观察和体会。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便是中国画论中反复强调的“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这也是画家李晨长期以来尊奉的艺术观念并在实践中孜孜以求的。李晨既传承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继续古代圣贤式的“悟道”,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坚持保持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纯粹性和古意,又尊重自己的感受,努力从自然中吸收新鲜滋养,他的山水画是独树一格的。
李晨出生于六十年代的山东省济南市,他没有像父辈那样经历过弥漫的战争和没有硝烟的政治运动,也没有像哥哥姐姐们那样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但是遭受过家境的窘困和辍学的年代。李晨最初的美术起点便是小学时兴致勃勃地把课本中的天安门广场涂成红色,还有临摹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曾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中学时期拜天津画家李墨先生为师,开始学习写意花卉,并且给自己取艺名为李耘。高中毕业进入山东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素描、色彩和工笔花鸟,毕业后任职于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专攻金石篆刻,练就了遒劲而淳朴,凝练而奔放的风格。这些民族传统技艺的训练都是李晨尔后山水画的铺垫。很明显,他的山水画笔墨和章法得益于他篆刻的功底,得益于他金石一刀一划的锤炼功夫。
李晨于九十年代后期一度移居美国,他带着美好的理想希望在那里从事绘画创作并尽其所能地做一些中美文化艺术的交流工作。可是在这期间,他极大地感受到了后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和现实生活的无奈,在异国他乡游离于既想融入又处于客居的心理状态,而中国人深深根植在心中的乡愁情结也无法轻易认同和归化另一种文化,所以李晨的精神家园永远都在他原来的故土。他在中西文化和艺术的比较中,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和以笔墨为主体语言的写意水墨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在美国一直坚持水墨画创作,默默耕耘,不问收获,但心灵得到慰藉,技艺也有所长进。在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后,他毅然决然地返回祖国,在自己的故乡山东继续从事他难以割舍的写意山水画创作,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冰玉一家》
51cm×173cm
《层岩石含雨》
50cm×90cm
《大点苍色如云烟》
68cm×136cm
《登山访古松》
68cm×136cm
在李晨的画作中,既有山东的大明湖,也有美国的洛矶山脉,在他的画作题跋中出现“水中月是天边月”,“旧时离乡径莫道,此无人思绪常寄上,深处足断肠,大曦子居洛矶山八年有余未归”。
李晨的山水画包含了两种韵味,其一是古意,其二是回真,回归本真。徐悲鸿对中国画的态度,是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吴冠中认为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是嫡亲姊妹,他们两者的结合是能达到艺术的至境。而李晨的山水画则是遵循了黄宾虹所坚持实践了一辈子的“澄怀”与“卧游”理念,选择的是传统的空间观以及视觉模式,以坚持中国画写意精神的纯粹性。李晨认为中国画是写出来的,若将西方的明暗色调技法移植到中国绘画上就无法达到石涛所说的两句妙语的境界:“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这样无疑掩盖了中国画特有的线条美,以及水墨的变化美。李晨的长卷画是按照中国画论中所说“近山取其质,远山取其势”的原则创作的,他注重对客观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为了开辟胸中的丘壑他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李晨讲究绘画语言的锤炼,画面墨色淡雅,古意盎然,山峦重叠的起、承、转、合气势万千,皴、擦、点、染也尽在章法之中。而他山水画里的寂寞古意,以及错落有致的题字,既是在笔端瞬间的体悟也是在心头永恒的寄托。
李晨常常在落款中把自己称为“大曦子济平,拟八大”。在我看来,他可能更多的是拟八大山人的“风骨”,题跋多奇致,将大师空灵、苍郁的艺术风格与神韵运用到自己创作当中去,让作品具有一股浑朴酣畅、凝重稳健的气息。2007年,李晨应邀参加日本大阪举办的“回真水墨展”,返美后参加“世界日报”举办的“回真水墨展”,达到一种“莫道笔墨无颜色,寻得开心为最高”的心境。他的一幅幅山水画是他自身心境的体现。意由心生,山水景致与画家内心感受和情绪有关,艺术家回归本真,把一度远离现实的传统山水画重新引向充满生气与温情的人间。李晨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之后广蓄了自然灵气,饱览了真山实水的精粹,对于山水造化有了充分的领悟,其山水画的最大魅力在于既遵循了水墨传统精神和前人技巧,又大胆创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墨色在柔和的调子中有微妙变化——那就是一种古意,又是一种回真,从而构成了他作品沉稳而灵动、宁静而飘逸的艺术风采。
李晨一直记得丁绍光先生对他的教诲,“诚实做人,认真作画,完善自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之大胸襟”,所以无论李晨身居海外还是回归国内,也没有忘记用自己的作品回馈于社会和世界。2008年,他参加“四川汶川震灾义拍展”,将拍得善款捐出;2011年,他又参加日本福岛震后海啸赈灾义拍。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心和有奉献精神的艺术家。
综上所述,李晨在继承了传统文人画人文精神和笔墨技巧的基础上,强化了它的现实品格,赋予他作品以来自自然的勃勃生机,内涵也更加丰富和深邃,这是值得充分肯定和赞许的。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协会理论委员会原主任。
《山间一架藤》
68cm×136cm
《泰山(二)》
300cm×150cm
《泰山(三)》
300cm×150cm
《泰山(一)》
300cm×150cm
《庭前一树梅》
76cm×150cm
《幽涧飞瀑》
76cm×150cm
《有条溪径通峰顶》
50cm×1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