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开云,1958年2月生于上海,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民盟书画院画师、上海百草画院画师。1993年任深圳《红树林》儿童杂志美编,1995年应邀赴法国任儿童杂志美编,2010年个人生平编入《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1949—2009连环画卷》。代表作包括《新编十万个为什么》《隐身衣》《杜里和莎里》《青蛙与蜗牛》《比利的工厂》等。曾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插图优秀奖,“东升杯”全国连环画征稿大赛创作类优秀奖,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沈柔坚艺术基金奖”等,作品《比利的工厂》入选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
徐开云的绘本艺术
杨晓炎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从厂幼儿园借来许多彩色儿童读物,放在我枕边,我如痴如醉的看,大象会说话,青娃会唱歌,猴子会捞月……这些可爱的动物让我进入梦乡。以后我长大了,喜欢画画了,才知国家有各地的少年儿童出版社,请画家创作图文并茂的彩色儿童读物,其中著名连环画家华三川调入少年儿童出版社,他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彩色低幼读物,家喻户晓。当年没有电视互联网多媒体,全靠这些彩色读物,丰富孩子的精神食粮,成为我的启蒙教育,並立志想当这类画家。
发展至今,尽管有了现代化媒体动漫游戏的普及,彩色儿童读物照样存在,这个领域的创作用现代时尚语叫“绘本艺术”,主要是指少年儿童彩色读物。打开百度查阅,发现有大量徐开云的彩色儿童读物的“绘本”,令我惊悚,不禁回忆起老友徐开云和我的交往……
他是我“红专绘画进修班”的同学,当时我们读中学,形势需要我们这些有绘画一技之长的学生,从各学校选拔十几个人集中培养“又红又专”(戏称“黄埔军校”,许多同学活跃在美术界)。他默写造型能力极强,很会用色,进修班结束,我经常到他家看他伏案创作。揽到稿件,请教他帮助我打稿构图。当时他已辞职成为职业画家,要知道这时的出版社已经形成圈子,不是你想象中画得好投稿就有约稿画,除了自己画功的实力,还要有各种关系的因素。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刻苦,闯南北去巴黎,发表很多的儿童彩色绘本,《童话报》的尾页整版,经常看到他的作品。
在他众多的绘本中,有两个绘本艺术值得一谈。
《募捐时间》,这本人文关怀与童真童趣相结合,现实与童画结合的图画本书,是一本非常独特的图画书:因地震这样沉重的题材引发,故事却充满童真童趣,前一刻是犹如新闻报道一般的写实风格,后一妙却进入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徐开云的画或凝重,或活泼生动,一起感染小朋友,带领小读者认识地震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黑白与彩色,写实与素描结合的独特手绘画风——在作品中,徐开云巧妙地运用黑白与彩色的反差、写实与童话风格的对比,编织出一个现实与想象穿插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爱心世界。
另一本是《比利的工厂》跨国合作怀旧主题的绘本,徐开云与比利时著名作家、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瓦力·德·邓肯联合创作。国内作家的文字作品由国外画家配图的不少,而国外作家的文字作品由国内画家配图的几乎没有。故事弥漫着对旧日时光事物的怀念眷恋之情,我读着老外感人至深的诗歌,看着开云的精彩绘图,感觉好绘本需要精雕细琢,老友做到了。开云以写实风格“精雕细琢”工厂机器设备,人物略带夸张变形的幽默形象,黑白和彩色的对比,诗情画意。画中流露出的对今日高科技发展的无奈,将失去很多原生态的东西,让人浮想联翩……
这两个绘本,充分展现出徐开云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绘本风格”,写实和漫画相结合,黑白和彩色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人物造型不完全单线漫画,吸收了美国画家诺曼·罗克威尔(1894-1978)写实技巧和幽默手法,使得作品有一定的耐看厚度而不单薄。我以为这两个绘本是徐开云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这块阵地,业精于勤的创作成就。它形成了独特风格,将会在儿童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不能以物质金钱相比拟的。
我最终没有成为职业画家,而“黄埔军校”的同学成了,他替代了我的梦想。如今咱俩都进入耳顺之年,看着徐开云的绘本,想起年轻时曾经理想、幻想、追求、贪婪过的种种……永远不会忘记咱俩在地铁口分手时的言语,到他家庆贺生日快乐热闹非凡的情景……我仿佛又回到孩提时代,动物会说话,夏天乘凉时仰望星空,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摇啊摇……摇到外婆家……从前有座山……”
以下请欣赏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