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谁是最早的陶器?
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人类陆陆续续进入有陶时代,人类文明诞生。
关于谁是世界最早陶器的探索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 在亚洲的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西亚、北非等地区都发现有早期陶器遗存。这些陶器都具有器类单一、器形简单、火候较低、胎土中夹有脏杂物等特征, 表现出早期陶器原始性的一面, 但又各有特点, 说明在陶器起源阶段, 世界各地的经济形态及其发展水平并不一致。
一般认为,中国实用陶器出现,至少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000多年。
南庄头遗址
南庄头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2005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源:河北王晓晨的博客,在此鸣谢
下图是在南庄头遗址上,发现的十余片陶片,用它们部分还原了一个陶缸的形状。
南庄头遗址出土的陶片复原
这些陶片的陶胎壁厚约0.8~1.0厘米,火候低、质地疏松。按陶质可分为夹砂深灰陶和夹云母褐陶两大类。标本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9700-10500年,这些陶片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得到的地层和年代都确切的最早的陶制品之一。由这些陶片的质地推测,我国应当有更为久远的陶器发展史。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根据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最早约9000年,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2001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当时的发掘现场
贾湖遗址上出土的陶器(碎片复原)
贾湖遗址上发掘的陶窑
贾湖遗址拥有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笛)、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世界最早的原始宗教、世界最早谷物耕种、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等世界之最。贾湖文化被学界认定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一座中国古文明的富矿。
贾湖出土的骨笛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王子初说:“8300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制作的成批的七音孔骨笛,为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最进步的乐器。贾湖骨笛的发现,为世界音乐考古的重大事件,它改写了音乐史。”
贾湖出土的碳化谷物
贾湖遗址上的墓葬群及墓葬
第八次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壶。 新华社记者 朱祥摄
从贾湖墓葬群发掘看,每一个墓葬边上几乎都有一个陶罐,这是否可以证明,陶罐可能是当时最珍贵的物品?科学家从陶罐内壁上的残留物进行研究证明,贾湖先民用大米、蜂蜜、山楂等制造了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酒”。
有酒、有音乐、有文字、有宗教、有耕种、有家畜!这就是贾湖先民们高大上、有文化的富足快乐生活!
贾湖文化来源哪里?何人创造?贾湖文化的主要发掘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居中,在《舞阳贾湖》的前言里,根据贾湖陶器和龟甲上的刻符与太阳有关来推断,贾湖文化可能为太昊氏部族所创造,太昊氏部族即传说中的大嗥、太皞、大皥、风姓,也就是伏羲氏。
裴李岗遗址
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遗址年代距今约8000年,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根据部分遗物碳14法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5000年,和磁山文化遗址一道,可能是仰韶文化的先驱。2001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源于张永军在开封的博客,在此鸣谢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裴李岗文化是汉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
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
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裴李岗出土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粗红陶为主,胎质粗糙,胎壁厚薄不均,均为手制,烧成温度较低,一般在700-900摄氏度;多素面,有少量磨光或饰以绳纹、篦纹、指甲纹与划纹;典型的器形是砂质深罐、泥质小口壶、三足钵和半月形双耳壶。当时已形成定居的聚落。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并以采集渔猎为辅。
仰韶遗址
仰韶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九公里的仰韶村。1921年在遗址区发现画有红黑色花纹的彩陶和磨光石器。考古界认定,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5000千年。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类文化统称之为仰韶文化。
仰韶遗址出土部分陶器(经修复)
从特征看,仰韶文化陶器是承袭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陶器发展而来,种类多数量大质量好。胎质比较纯净、细腻,陶泥经过淘洗,表面经过磨制,比较光滑。虽为手工制作,但已经出现慢轮修整的迹象。火候比较高,陶色以红色居多,并有一些棕色、橙黄色、灰色陶器和少量的白陶,器型有各式各样的炊器、饮食器和盛储器,质地比较坚实。表明此时的制陶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仰韶文化影响甚广,仰韶陶器又可以分为半坡类型(西安)、庙底沟类型(河南陕县)、西王村类型(山西芮城)、后岗与大司空类型(河南安阳)、秦王寨与大河村类型(河南荥阳)等,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点。说明在这广袤大地上,文化影响和交融已经比较充分,是什么原因造成先民们进行交融?是大规模战争,还是大规模迁徙?
马家窑遗址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城南马家窑村南面的麻峪沟口。1924年首次发现并进行了考古发掘,1957年起经甘肃省博物馆等机构的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从而确定了两者的时代早晚关系,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马家窑文化还包括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以及寺洼文化等遗存,当中以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马家窑文化以及马家窑类型也均以该遗址命名。
马家窑文化,是存在于约距今5300年至4100年甘肃西部、青海东部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她创造了辉煌的彩陶文化,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
马家窑出土的陶器
马家窑类型的陶器,以砂质和泥质红陶为主,泥质胎相对砂质胎细腻。陶器多为手制,表面经过磨光,颜色多为橙黄色,彩陶非常发达,许多器物的口沿、外壁和大口器的里面都施以彩绘,花纹全部为黑色,主要包括有垂帐纹、水波纹、同心圆纹、重叠三角纹、漩涡纹、蛙纹和变体鸟纹等。砂质陶多饰以划纹、绳纹,某些器物的下部装饰有绳纹、上部施彩。表明马家窑文化陶器,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以上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古陶器文化遗址。还有众多的文化和遗址,这里不去一一介绍。如果要详细说明陶器的起源,目前世界上现有资料尚显不足,也就难以断定哪儿是最早的陶器,也许,下一个考古发现,又会把我们的感知,往前再推几千年也未可知。人就是这样,未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留待人们前赴后继地去探求。可以知道的是,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她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鲜明的继承关系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世界史上罕与伦比,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和骄傲。陶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本集结束前,插播一些关于贾湖古酒的故事。
贾湖遗址的发现,在世界影响很大。
据百度“记载”,2004年,美国宾州大学化学系教授莫戈文到中国河南省参与贾湖石器时期遗址的研究工作。他和张居中教授一起,在贾湖遗址出土的16块古代陶器碎片上发现,部分陶器碎片上含有酒精饮料沉淀物。莫戈文把这种物质带到美国,使用化学溶剂分解及作光谱分析。分解出了其内涵有蜜糖、山楂、野生葡萄和谷物等成分。莫戈文的分析研究报告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年报上发布,该报告将人类酿酒的历史起源上推至9000年前的贾湖。
在贾湖酒发现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是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酒类。出土于伊朗西部扎格洛斯山脉戈丁山丘的公元前3100-3500年的泥版作品提及麦酒。1974年叙利亚埃伯拉地区出土的苏美尔泥版有一首“给女神林卡西的圣歌”,是献给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啤酒女神的史诗。史诗里记载了公元前2500年该城市(埃伯拉)生产过啤酒。但是均无实物存在。贾湖的类酒残留物质是人类文明史中现存最早的酒类实物,贾湖遗址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会酿造酒类的古人类遗址。
美国:
2005年,美国著名精酿啤酒厂——角鲨头,很快嗅出商机,联系莫戈文教授,把配方搞到手,用谷物、蜂蜜、山楂原料推出了一款“贾湖城”的还原酒。如图,这款“还原酒”如今在北京的几个专业啤酒经销商店有售,每瓶标价298元人民币。当然这里面噱头的成分多一些,大家对这酒反应很一般。
河南:
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当地的这家酒厂最近刚反应过来,有这么好的噱头竟然长时间没有引用!这就是灯下黑?现在正开始宣传与贾湖古酒的关系。不过很扯啦,那时的贾湖,根本不生产蒸馏酒(白酒)!
江苏:
2014年,南京高大师精酿啤酒公司的创始人高岩高大师,也着手精准复制贾湖酒的工作。
他首先拜访张居中教授、找制陶名人,利用当地的土,按照出土陶器的器型和可能的工序,复制出古老的陶器。
然后组织酿酒团队,使用最古老的麦酒配方和酿造方式,复制贾湖酒。这个过程还拍成记录片。你看他本人在镜头前卖力的样子!
据说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就可以喝到复制的贾湖古酒。
拭目以待哈。毕竟9000年的酒啥味儿,谁都不知道是吧,噱头嘛。哈哈,耶!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后续请看下集:(四)陶器的巅峰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用于商业目的请联系作者本人。
程彦林2016年11月27日于北京
关注作者其他文章,请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作者私人公众号,点击查看历史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