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页 共174

美学博士、诗人陈忠村国画再次亮相上海艺术博览会



时间:2014/11/11 11:05:18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11月13-16日,随着12日的预展开始,2014(第十八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拉开帷幕,在这个国内以及亚洲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艺术品交易盛会上,美学博士、诗人、画家陈忠村国画再次亮相上海艺术博览会,特别巨幅国画作品《本草纲目》(450CM*150CM)成为博览会当中的一大亮点。


甘草 50CM*55CM 国画 2014 陈忠村


  陈忠村先生既是一位创作的诗人,也是一位有思想的画家。去年的国画作品《存在》系列曾在上届艺博会展出,引起学者和藏家的关注。同济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周兴教授对陈忠村先生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陈忠村因此特别喜欢用红、黄、蓝三色进行创作,开展出变幻多样的画面形相,这些作品正是他近期的尝试成果。但要从色彩抽象抵达诗意抽象,不仅需要艺术家的诗性想象力,而且更需要艺术家对生活的热情体悟和对存在意义的无尽追问”。

  陈忠村讲:“对审真的经验也是一种苦行,对善要静观更要思考。”《本草纲目》是中国的传家宝,医治过世人的各种疾病,在艺术中如何呈现?是陈忠村最近的思考。如何捕获现实中《本草纲目》里的这些花草,其实就是对时间的捕获,但罗丹讲过“是艺术家在说实话,是照片在撒谎,因为在现实中,时间不会停止”。要用自然存在的方式存在作品中,怎样的存在才能超越自然的存在,它应该是艺术的存在,它是哲人/先人创造的第一种“象”的存在,我把它植入到绘画中是——点线面与红黄蓝的艺术组合——是诗。
陈忠村近照

  陈忠村:原名陈忠强,安徽萧县人。系同济大学美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安徽省美协理事、安徽省文联国画创作院画家、安徽省青年美协副主席、蚌埠市美协和作协副主席、安徽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安徽省作协理事、安徽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和艺术设计学院兼职教授等。多次在《美术》、《美术观察》等核心期刊发表作品和学术论文,美术作品参加十二届全国美展和多次全国年展,参加《诗刊》社第27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城市的暂居者》、《短夜》和《城中村》,画集《传混达魂:陈忠村艺术作品》,理论集《原色:克利作品研究》和翻译《克利谈艺术录和克利诗歌选》,诗歌入选《大学语文》等多种教材。

  陈忠村美学观点:提出传混达魂的美学观点,传混达魂即:混生黑白,黑白生三色(红、黄、蓝),三色生百象,百象只是呈现魂的一种生其心的符号,在成千上万个不同魂的境遇中,自我解蔽后重生自我。

 

 

本草纲目 450CM*150CM 国画 2014年 陈忠村






  城中村:陈忠村的绘画美学

  马琳 博士

  陈忠村是具有诗人气质的一名70后艺术家。他首先是以写诗闻名,写诗之余,陈忠村最喜欢的就是进行水墨画的创作。在没有接受专业训练之前,初中辍学后他做过搬运工、泥瓦匠、冷镦机手,由于爱好绘画并通过它考入一所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多与工艺美术有关,设计师、工程师、项目经理以及公司的管理人员等,但他的内心始终没有离开过艺术,他说:“绘画与写作是我体内的动脉和静脉,我热爱艺术,对它们就像我对待血液一样珍惜和爱护”。或许正是这些经历和对生活的领悟让陈忠村对艺术和传统没有太多的重负和成规,他坚持不懈的自学他同时代的大多数学院派艺术家们轻而易举地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凭借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创作了一系列风格鲜明的水墨画。

  受现代艺术形式主义的影响,陈忠村的作品通常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以满幅构图为主。线条是他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这些线条犹如一张迷网铺满了整幅作品的表面。其线条结构的组合,没有中心也没有重点,而是以横线和竖线为主,加以一些斜线,形成一种几何抽象。画面上有少处留白,而留白的形象通常是具象的。色彩的运用也被他尽量简化,在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线条中,我们可以看到红、黄、兰等色被随心所欲的点缀其中,打破了画面的沉闷感,这通常会让人联想到蒙德里安后期使用色彩的方式。如他创作的《存在:故乡系列》、《生肖系列》就是这种风格的作品。

  《本草纲目》是陈忠村最近创作的作品,这件作品尺寸巨大,他沿用了以前的风格,但又有新变化,构图更加繁密,留白处“本草纲目”这四个字揭示了这件作品的主题。他把药名植入画面,讨论了“有”和“无”这样一个命题。这件作品也体现了陈忠村对于水墨画的认识,他提出了“传混达魂”的绘画美学观点。他认为:“传混达魂即:混生黑白,黑白生三色(红、黄、蓝),三色生百象,百象只是呈现魂的一种生其心的符号,在成千上万个不同魂的境遇中,自我解蔽后重生自我”。陈忠村这种绘画观点的形成与他后来在同济大学攻读美学专业博士学位是分不开的。在读博期间,他花了大量时间研读中外美学著作,其中保罗·克利的绘画作品和创作理念深深吸引了他。克利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画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艺术教育家。陈忠村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像克里那样活着,他花了一年多时间翻译并出版了《克利谈艺录及克利诗歌选》,克利关于自然与绘画创作的关系的论述,认为“只有当艺术家们遵循一定的隐藏于自然法则之中的规则时,才能被创作出来”的理论观点给了陈忠村很大的启发,让他明白了艺术家与门外汉的区别,对创作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一是艺术怎样呈现不可见的东西,二是思考的“思”和诗意的“诗”怎么呈现在画面中呈现。

  自然是打开艺术正确方向大门的金钥匙,正如克利所讲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只有那些在自然世界里寻找出路的艺术家才能进入,他们帮助我们的生活摆脱平庸,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添加更多的精神去理解艺术,他们还使得扑朔迷离的愿景变得可预测,陈忠村铭记在心是“原始的力量培育着万物的演变(克利语)”,其实陈忠村就是一个国画版或水墨版的克利。他授传统庄子思想的“心与物忘、手与物化的境界”的影响,在《方·圆》系列中我看到了“无意之韵”。同时他也接受西方的海德格尔哲学,艺术必然成为此在得以实现的通道,或者讲唯有通过艺术,人生此在及其世界才是可揭示的,如作品《存在·自我》和《存在·我们》。

  陈忠村的作品,同时也是扎根于社会脉络和对家乡记忆的反映。看陈忠村的作品犹如从飞机上看阡陌纵横的大地,这通常会让观者联想起他的诗,或者说画画是陈忠村彩色的诗歌。诗歌创作的积累和经历对陈忠村艺术创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要素。在成为一名艺术家之前,陈忠村首先是以诗歌闻名的,是“70后诗群”重要诗人之一,出版有《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诗集并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等。著名诗人洛夫认为陈忠村的诗“可以用来洗涤世人喧嚣、疲惫的心灵,给予灵魂更美的空间生活。忠村对诗的热爱、执著已达到痴迷的程度,真不愧为诗的圣徒”。陈忠村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对故乡的怀念是他创作的一个主题,他把这个主题以图像的方式延续到他的艺术创作中,因此看他的画犹如在读他的诗,我们虽然生活在钢筋丛林的城市中,但我们却怀念乡村的生活。我自己以为,陈忠村的绘画美学或许用“城中村”来表达或许更贴近他的创作理念,城市与乡村,以及对这二者的态度是陈忠村长期潜于内心的思绪和创作主题。他不但将这种理念诉诸于文字,更诉诸于画面,陈忠村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乡村的表面记忆,其实可以引发我们对城市与乡村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城市中的乡村”或者说是“乡村中的城市”果真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