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发走 丹青留 妙语存



时间:2007/7/18 17:31:27

  昨天下午,一代国画大师心脏停止了跳动程十发生前常妙语如珠

  昨天18时58分,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走出程十发先生病房,难过地说“发老过世了”。这位在画坛上拼搏了数十年的国画大师,离开了人间,享年86岁。病因是“多内脏器衰竭”。

  多次抢救难回天

  两年前,先生因疝气开刀,住进了华东医院,后内脏器多次发病,一直留院治疗,并多次抢救,但都挺过来了。这次是15日下午1时半,心脏停止跳动50分钟,经过华东医院全力抢救,竟然奇迹般地恢复搏动。一度心跳恢复到每分钟80至90次,血压110/70mmHg,氧饱和度曾达到98%—99%。但是由于其弥漫性出血的症状难以控制,病情又有起伏。昨天上午和下午,由于肺部不断出血,一度没有血压,氧饱和度大幅度下降,“再试试,再试试!只要有一线希望,还是要抢救。”俞卓伟不断地这样对家属说。但终于因多脏器衰竭,心脏停止了跳动。俞卓伟说:“发老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心脏停止跳动50分钟竟然恢复跳动;抢救后又过了50小时去世,这真是一个奇迹。”

  与十发先生相识多年的本报资深编辑陈鹏举听闻噩耗,赋诗一首表达痛悼之情:“遥夜忽闻海上雷,英雄性命力难回。三千年后公犹活,画到神工和鬼差。”

  人生无求品自高

  家属们都守候在病房外,小儿子程多多悲伤地说:“父亲一直教诲我们,做人不要贪,家里的字画一张都不要留,全都捐给国家。父亲常说,做人要想到别人,只要别人有难,他都肯伸出援助之手。记得父亲最后一次为我写字,那是为我的昆曲摄影集封面题词,那时手已经抖得厉害,但他仍认真写了一遍又一遍。这些情景仿佛还在昨天。”

  在病房外守候的还有上海中国画院的同仁和学生。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说:“先生把画院交给我,使我感动,也是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他说,先生是“人生无求品自高”。人们不会忘记1996年6月,先生将一生中珍藏的122件古代和近、现代名家书画捐赠给了上海中国画院。其中有八大山人、王冕、赵孟兆页的作品,还有王蒙的山水、董其昌的手卷和陈老莲的仕女图。老家松江区一直打算为他建一个艺术馆,区政府把老镇上相邻的清朝名人袁昶和瞿氏两座古宅,拆墙合而为一,作为艺术馆馆址。同时,还特意将附近另一处明清古宅也移植到艺术馆内。发老在区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修葺中的艺术馆,连声说好:“看见当地政府这样重视,我很放心让他们来操办。”

  十发先生的学生毛国伦得知先生病危,从昨天下午3点多一直未离开病房一步。他说:“虽然先生献身于传统艺术的那颗心停止了,但他热爱传统艺术、追求创新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他说,先生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很早就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作品,笔墨洒脱精湛,气韵生动,抒情而浪漫。在人物、花鸟、山水画三大门类中,他善于通贯其中融为一体,具有纵横挥洒,浑厚、古朴、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即使是书法艺术,同样显示了奇突、清丽的艺术特色。他曾到云南德宏等地体验生活,创作了不少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在中国画史上,不愧是个大家。他对中国画的创新也是有目共睹的,他提出了国画艺术要提倡创新,历史上所有的国画大师都有自己的特色造诣、自己的创新,但不能变得面目全非,不能脱离中国画的基础。

  常留妙语在人间

  发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风趣、诙谐,妙语连珠。他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说:“小的时候画画,当时松江也不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地方,但是它遗留下来文化的影响那是很大的。我恰恰是个小鬼,不肯念书,专去看古迹。现在变成这个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画家。”他常说,连环画是他“艺术生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一生共画了30多部连环画,包括《老孙归社》、《葡萄熟了的时候》、《亚碧与山罗》等,其中《阿Q正传》和《胆剑篇》可以说是连环画中的传世佳作,曹可凡采访他时曾问,其实在你的生活当中,像这样的人物是否有一个原型在你的脑子当中,所以你能够轻易把他画出来。他却回答,我是吸收了这么多人的阿Q,从里面偷了一点东西。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