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集藏信息> 正文

古画里的购物趣事

时间:2024/6/16 19:53: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今人有网购热潮,古人如何购物呢?古代,人们的买卖活动主要依托于集市,在特定的日子,大家不约而同地聚集于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商品交换。那时,商贩还会利用一年中的重要节日集中开市售卖货物,如春节、端午、重阳等“重日节”,再到春节前的“腊月集”、春节期间的“庙会”、元宵节的“灯市”等,每一个节日都伴随着独特的“节令生意”。在这些重要的节日里,人们纷纷涌入热闹的集市,采购日常所需。通过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画,如民俗图、“货郎图”等,我们便可略窥一二。

   古人的“购物节”

   想要知道古人“购物节”盛况,就不得不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华盛世:清明街头,人头攒动,来来往往,贸易频繁。

   画作中的街道纵横交错,民居鳞次栉比,商铺百肆杂陈,酒楼歌馆遍设。街道两旁的空地上,张着大伞的小商贩随处可见,货摊上的商品种类繁多,从日常用品到特色小吃,应有尽有。例如,有摊贩售卖茶水、看相算命,也有货摊上摆放着刀、剪等杂货。众多购物者或坐轿、或骑马、或挑担,穿梭于市场之中,他们在货摊前或驻足观看、或讨价还价,体现了市场交易的热闹景象和生动气息。

   清代丁观鹏的《太平春市图》描绘了新春市集的热闹景象,乡人互相鞠躬作揖,摊贩卖爆竹、太平鼓、果品、玩具等,还有耍猴货郎和跑旱船、演傀儡戏的表演艺人等,多姿多彩的市集活动,充分反映出时代特色与年节景象。

   古人的“购物车”

   古代的商品流通不够发达,对于古人来说,挑着担子、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地贩卖商品的货郎无疑是他们的“带货主播”。货郎们不仅为人们带来新鲜有趣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当时流行的风尚。“货郎图”也成为较流行的一种绘画形式。

   一副货担就是一个移动的“百货店”,犹如现在的购物链接,所售货物品种繁多:玩具乐器、脂粉服饰、花鸟鱼虫、茶果蔬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中,左侧货架下有作者自题“三百件”字样,细审此图,货担所绘百货、杂物、玩具确有百件。由此可见,货郎挑担中的商品种类之丰富,甚至不亚于如今的购物节“爆品”。在苏汉臣的《货郎图》中,货郎车上挂满了木叉、门耙、帽子、围巾、布兜、小风车、拨浪鼓、花篮、糖葫芦、花灯笼和各种佩饰等,仿佛一幅中国古代百货博览图。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亦涉足“海淘”之风。其中,张骞堪称“海淘带货之鼻祖”。敦煌莫高窟323窟主室北壁西侧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描绘了其出使西域的传奇故事。他带回的物品丰富多样,包括作物种子如胡麻、核桃、蚕豆、芝麻、葡萄、石榴、香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还有珍贵的汗血宝马、地毯等。这些物品在当时尤为珍贵,大大丰富了汉朝时人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

   古人的花式促销

   如今,商家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特别是购物节期间,各种优惠券、折扣券乃至“红包雨”等不胜枚举。其实,这并非现代人的专属,古代商人们也早已运用各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吸引顾客,营造购物狂欢的氛围。

   “赊销”便是古代版的“先用后付”“分期付款”,商家也会推出如“红票”即赠券、“削价”即打折等优惠活动。倘若客人购买了物品,还有“快递”送货上门服务,称之为“送力”。此外还有名为“关扑买卖”的抽奖方式,相当于现在的抽签转盘摸奖,用预售商品作为彩头,按照约定的方式,如转盘、抛铜钱、套圈等,只要投中了就可以免费或低价得到商品。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便细致描绘了套圈这一场景。

   古人卖货也会找名人宣传,一如现在的“明星”代言。苏东坡的一首《猪肉颂》成就了著名的“东坡肉”,流传至今。清代禹之鼎画的《题扇图》说的便是“羲之题扇赠老姥”的故事:书圣王羲之见乡间老妇苦于生计,便为其所卖之扇题字,嘱老妇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老妇哪知其中奥妙,面露迟疑,不想人们竞相购买,一时传为佳话。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