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青年水彩画家的传承与突破——以“第三届重庆市青年水彩粉画作品展”为例

时间:2024/2/28 20:36:13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青年一代能够激活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昭示了未来文化发展的新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艺术家肩负着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责任,承载着文明互鉴的使命。

   以“彩溢龚滩——重庆市青年水彩粉画作品展”为例,这是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关注和支持青年美术事业的发展,培养和挖掘更多的青年美术新锐,在创作展览方面集思广益、精心筹划,大力扶植发展的青年水彩画项目。该展览走过了五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见证青年艺术家成长和充分自我展示的重要舞台,并且从中涌现出具有生命活力和发展生机的年轻艺术家,很多青年画家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和个体经验的认知与思考。展览的作品代表了艺术家对美的热爱和对创造力的追求,而这份执着恰恰是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个展览对促进中国青年水彩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当今青年艺术家更为自由和开放的面貌与特色。这是研究青年美术现象的一个切片,反映出重庆区域美术发展的精神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溯20世纪30年代,随着抗战爆发,重庆成为战时大后方的美术活动中心。一方面,当时重庆汇聚了许多美术院校,除了西南美专的美术系科以水彩画教学为主,还有从外地迁入的国立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武昌艺专等专业艺术院校汇聚重庆,学院与学院之间纵横交错,学院水彩画教育在此处展开,这种独特的美术现象对水彩画人才培养和地域美术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时重庆名家荟萃,如李剑晨用作品表现抗敌救亡,唐一禾用水粉绘制抗战宣传画,余钟志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庞薰琹采用装饰性的手法表现少数民族生活,倪贻德、李可染创作了一系列表现重庆自然风光的作品,林风眠在重庆探索出融中西一体的水彩粉画。这些作品体现出老一辈艺术家的现实主义精神,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在地性的呈现。此外,宋步云、余钟志、李剑晨、倪贻德、司徒乔、钱延康等都在重庆举办个展,构成了当时重庆水彩画开放多元的格局。这段历史对后来重庆水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照历史,当代青年艺术家面对的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区域与全球等多重复杂的语境,以“第三届重庆市青年水彩粉画作品展”为例,在秉持水性媒介本体艺术语言的基础上呈现出学术性、研究性和探索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实主义关怀下个体精神的自由表达。在以写实主义风格和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为主流的美术意识影响下,该展览的作品体现出青年艺术家深入扎根生活的信念与理想,表现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观照并将个体意识融入创作中。有些作品描绘了大时代中人们的鲜活形象和生存状态,有些作品反映出对日常生活独特视角的微观体验,有些作品追溯反思不同历史、地域、文化场景下的形象记忆与意义。

   二是学院精神传承的多维呈现。该展览的大部分参展艺术家均接受过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艺术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作品在继承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和前辈艺术家精神传统的基础上,塑造出当代学院青年艺术家的精神状态和观念图式。有些作品体现出现实语境下当代具象表现绘画的文化质性和深刻内涵,有些作品追求在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相互交融中的意象风格样式,有些作品探索在虚构个性化的空间中挖掘新异视觉的图式符号。

   三是当代水性媒介艺术语言的综合探索与拓展。在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的艺术语境下,该展览的作品展现出对青年艺术家水性媒介的探索性、实验性。部分作品将水性媒介转化为自然肌理,建构自然生命的痕迹和情感记忆;部分作品将水性媒介的视觉美感与画面形象相结合,制造有别于传统的新符号语言与图式。

   今天,青年艺术家逐渐趋向专业化、职业化,数量更为庞大,艺术面貌纷繁。如何以史为鉴,研究青年美术现象、精耕青年创作土壤,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让未来有迹可循。我们看到青年艺术家对时代性、现实性和原创性的坚守,也看到他们通过提取、转化、再创造的纯粹视觉形象,更能看到他们在画面中闪光的思想和真情实感的痕迹。这个舞台既是展现他们匠心才华和艺术生命力的重要阵地,也是使他们抒发对艺术的饱满激情和书写心性的一次升华。青年水彩画家们以一颗颗诚挚的心来面对大千世界,在时代洪流中对现实生活和艺术选择进行着思考。

   (文/雷勇斌,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