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侯德昌:纵笔写青山

时间:2023/5/6 20:17:28  来源:中国艺术报

长城(纸本设色) 侯德昌

  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种特殊的精神图景。它时而险峻奇崛,时而宁静悠远,时而大气恢弘。古人将山水留影于纸墨,以浓淡皴擦赋予山水画独特的形式美感,并将自己的志向与山林之景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水画这一历史悠久的画科也阐发出新的意境。鲐背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侯德昌的山水中便呈现出一种浩然雄奇的美感和苍然雄浑的生机。他将“至大、至刚、至中、至正”的精神气象与民族精神凝聚在笔端,融汇于峰峦起伏之间。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指导,北京画院主办的“纵笔写青山——侯德昌书画艺术展”于4月28日至5月2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共展出侯德昌创作的书画精品60余件,涵盖书法、漆刻、中国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并收入早期人物画及晚年新作,力求全面地展现侯德昌先生的艺术风采。

  逐艺之路

  1933年,侯德昌出生在河南辉县孟庄南田庄村,童年酷爱书法和绘画。195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设计系,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并留校任教。青年时代的侯德昌从未间断书法练习,1977年,侯德昌的隶书“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从众多稿件中脱颖而出,镶嵌在毛主席纪念堂的瞻仰大厅。他出入书法各派,篆隶行草无不涉猎,创造性地将草篆与髹漆工艺相结合,创作出独具装饰美感的漆板刻字作品。此外,侯德昌潜心研究古文字,严谨治学,历经10年编撰的《篆艺通典》甫一面世,便在书法界与学界引起轰动。该部著作艺术性与学术性并重,为篆书艺术的继承、普及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侯德昌精研书法的创作历程同样为其山水画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秉承着以书入画的理念,将线条的虚实变化引入山水之中,以强健笔力赋予画中山水奇伟磅礴之势,笔墨之间尽显意蕴悠长。由其1974年协助白雪石完成的山水画《长城脚下幸福渠》,便可窥见其取材自然、贴近人民生活的创作方向。1978年,侯德昌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种工艺美术系的山水画教学工作,教学经验的积累亦为他的后续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撑。1994年,他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所绘巨幅山水画《幽燕金秋图》,笔力万钧,画风磅礴,体现着恢弘壮丽的时代风貌,可谓一大力作。此后数十年,侯德昌依旧笔耕不辍,始终坚持对山水画的创新探索,晚年所作山水更呈现出浩然雄奇的美感与苍然雄浑的生机。

  纵笔青山

  侯德昌山水创作以篆隶笔意入画,点皴密而不乱,墨色相叠,蔚然大观。笔墨挥洒间以粗笔写其体势,浓墨壮其气魄。隶书的丰厚端正又为氤氲于山水中的狂放注入了沉稳坚实的根脉,如此纵笔写青山,逸气方能盈而不散。

  其山水上追五代宋元,以北派之雄浑尽倾笔端,师古而不摹古,取法自然,结合时代,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开辟出一条独特的道路。画面格调高古,又不失自然之本真。20世纪90年代,侯德昌连续5年与张仃同往太行山写生采风,太行山的浑厚博大向侯德昌展现出师法古人所无法得见的自然之美,由此与传统笔法共同作用于创作之中。侯德昌的成长历程也令其更加贴近人民生活,他将太行山脚下农民淳朴的生活愿景与情感融汇笔端,使其山水于壮美之中更多了一份乡土温情。

  “放下锄头,拿上笔头来耕耘一辈子”,从太行大山走出来的侯德昌始终保持着一份淳朴、宽厚与谦和——鲐背之年,仍执笔不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