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1 20:18:19 来源:美术报
傅纪中张晓骏直播助农——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300×430cm油画
在此次新华社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乱象背后原因有三,一是平台及主播不能慎独自律,二是市场监管的缺失,三是艺术品直播市场并没有完善建立起来。
一直以来“山寨协会”和“假大师”问题屡禁不止,监管部门也在严厉打击。当下兴起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又为其提供了滋生的新土壤。对于这个老难题,大家也都是无可奈何,只能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及时举报、及时处理,一方面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
2016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互联网直播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这一规定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品交易行为进行了规范,但是在泛娱乐化的视频直播平台上,如何保证艺术品真伪以及解决买家不付款的情况,依然没有相关的政策给予保护。
2021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自5月25日起施行。《办法》规定,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明确处理流程和反馈期限,及时处理公众对于违法违规信息内容、营销行为投诉举报。消费者通过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等方式跳转到其他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发生争议时,相关直播营销平台应当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证据等支持。
法律是最后也是最低的一道防线,何不从源头抓起,提高直播带货主体的准入门槛,规范直播主体、进行行业培训,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交易市场?
在人们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广泛且多样化的当下,书画市场开启直播带货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不存在行或不行的问题。直播卖画行业的兴旺,正是可以看出大众对于文化艺术消费热情。但是,我们看到的乱相频发:假画充斥,“大师”满天飞,货不对板、退货难、客服不作为等等,长此以往,是否会让普通消费者对艺术品直播留下一个刻板印象:俗、假、差,从而对此失去信心?想到这个结果,便令人不寒而栗。
在购买、消费艺术品时,都会有一个“正确”的建议:除了消费者的自我提升外,还需要选择正规平台进行购买,特别是对于经验不足的新手来说,将信任托付给有保障的机构,不失为最安全妥善的途径。作为直播主主体,在直播带货赋能各行业的当下,书画经营机构及艺术家在线上寻找到了新突破口。据文旅部网站于2022年9月发布的2021年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达1844.42亿元,行业内共11家上市主体,中头部平台约20家。截至2021年12月,主播账号累计近1.4亿,2022年上半年新增开播账号826万个。网络表演经纪机构数量超过24000家,为直播产业提供内容生产、分发、商业变现等支持。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之下,艺术品直播哪怕占再小的份额,数量也是惊人的。
从平台卖货到短视频卖货,经过这些年的大浪淘沙,虽然依旧充斥着“9.9秒杀”“大牌商品打骨折”的惯常套路,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深耕专业领域,不断地审视自我,完善、放大自身价值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在小红书上,我们可以看到董洁的直播间中商品多为高价位,其中千元商品居多,以品质为先,与消费者真诚沟通,建立起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她的销量一度登顶带货日榜第一。可见,大家对于美是有所追求的。其实,传统的实体、线上艺术品消费已经相对完善,直播间带货只是在销售形式和途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购买之前,查一查卖家是否有营业资质?机构蓝V认证?信誉是否良好?区分山寨机构?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互联网世界是一个异常开放且自由的互动交流平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匿名的途径表达个人的意见与看法,大众也容易被“意见领袖”的声音所左右。如果艺术品交易直播中,只剩下低俗、粗制滥造的,消费级艺术品都算不上的作品,只有那些所谓的“大师”占据主导,很少见甚至找不到有担当、有诚信、有积极社会影响力的正规机构、店家入驻直播间,发出权威、正向的声音,那么何从谈起营造良好的艺术品直播带货环境?从何谈起对艺术的普及、提高大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此,也呼吁更多具备鉴定艺术品真伪能力,质量有保证、服务有保障的“正规军”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壮大艺术品直播的队伍,占据主导风向,良币驱逐劣币,让真正的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激活艺术品资源的生命力,真正提升人民大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