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 19:48: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图像时代与媒体时代,一些历久弥新的命题总是萦绕在美术界乃至整个文艺领域,诸如:媒介与图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媒体时代的图像究竟是视觉艺术创造的“救星”还是“敌人”?具体到造型艺术、绘画雕塑领域,什么样的造型才是“有意味的造型”?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媒体时代传统艺术何为……一系列难以解开的相关问题,如此现实而急迫地摆在艺术家和欣赏者面前。正是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求索与思考,一部名为《有意味的造型:图像时代造型艺术问题研究》(以下简称《有意味的造型》)的学术著作应时而生。《有意味的造型》既有“在场”的观察、观展或评审期间的手记,亲自策划组织的“历史书写”,也有书斋案头的反思,既是一本记录作者近年学术成果的学术论文集,更是一部交织着强烈问题意识、凸显思想深度的专题著作。
《有意味的造型》一书承载了作者尚辉一以贯之的严谨、敏锐与求真、务实,80余篇学术文章共同汇聚着他对于中西美术对望的省察和对于当代中国美术界创作生态的所见所思。从“造型的意味”到“史诗的重建”,从“现代性命题”到“在场与见证”,作者从照相图像或机械图像对于造型艺术创作造成的危机谈起,对“图像”“图像时代”的问题展开梳理,延展到历史与现实主题的叙事性绘画超越个体叙事的审美表达,继而从百年艺术史视角开启对于中国美术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最后落脚于造型艺术不同发展方位与学术目标的当下见证与未来判断。
在我看来,该书至少有以下3个方面的学术特色与理论贡献:其一,《有意味的造型》以“造型艺术”与“图像”作为母题,贯穿和衔接了古典绘画与现代艺术、中西美术史等不同美术门类,其间展现了作者宽广的文化视野、对于美术本体的深度理解和源自心底的文化自信。求真务实、要言不烦的文风特点,也使这些观点的表述更加鲜明和笃实。仅从文章标题来看,就显现了作者的研究旨趣与价值诉求,既有清晰肯定的学术判断,如“经典造型是油画叙事的艺术生命”“中国油画发展不能逾越古典主义阶段”“当代视觉文化赋予中国画以新的变革姿态”;也有宏观立论的问题建构,如“重建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形象”“重识主题性绘画的叙事特征与审美价值”“百年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命题与路标”;更有别具趣味的独到观察,如“雷诺阿与黄宾虹”“中国画家对西画的成见”“现实主义的另种表达”“油画写意的险境”等。更为可贵的是,在作者游弋于古今中西的艺术体认的过程中,能够自觉站在中国文化本位的视角,对于本土艺术与中国传统美术进行反省与建构。如作者对于中国美术自主发展的预判,将重点和希冀放在中国画的写意性对于其他造型艺术的辐射作用之上:“它们使这些造型艺术得到一种前所未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力,因现实与文化的双重作用使其持续变异而绵延不尽,中国文化审美的写意性可能已从中国画领地扩展到那些泛化的再现性艺术之中。”
其二,作为一本评论文集,该书显现了作者理性而审慎的批判意识和对于美术领域本土现实问题客观而富有建构价值的历史视野。一方面,能够拨开浮华迷雾,针砭时弊,以鲜明的姿态发声。如在图像泛滥的语境下直陈“近十余年中国再现性绘画开始大面积地混淆绘画形象与机械或电子图像,甚至水墨写意人物画、工笔人物画都开始大量出现机械图像的抄袭或挪用”。书中关于现代性和艺术当代性的讨论也具有辩证的深度。另一方面,作者将美术图像的叙事性问题与近年来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现象相结合,并将其升华到世界艺术史的格局加以认知和评价,认为绘画的叙事性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历史性的复活,这属于中国美术现代性范畴,也在欧美当代艺术之外。得出这样的学术判断,需要深厚的理论准备和清醒的价值认同。
其三,从该书结构逻辑与方法论层面,以自选集的形式载录文论,是一个对于自我研究进行梳理与重审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展现了作者可贵的自省意识和独特的“主编思维”。该书分为4个篇章,并在每一个篇章首页撰述一段富有概括性与导言属性的文字,其文风与内蕴,更让我想到作者主编的每一期《美术》杂志的“卷首语”。而这一次作者是在给自己、而非他人的文章集群写下一段“主编的话”。无疑,这需要一种返身观照的能力与自我省察的态度,更需要在梳理、编辑自己的文章时发现其间的相互关联,是认知与重审自身思考的波动与进程。这与康有为在1899年初写下的编年体自传式回忆录《我史》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以个人的理论思想自传记录时代的发展,给后人留下了解当下时代发展的窗口。这本文集已然超越了一本编年体的著述自选集,而具有了当代美术研究的断代史与思想史的意味。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