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国内最大规模设计类大展如何引领新风尚?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为您揭晓

时间:2023/2/24 22:16:28  来源:艺术中国

  小到一枚胸针、首饰,大到建筑设计和文化聚落规划,从海报、年画、视觉标识,到服装、医疗、汽车、机械,甚至航空航天……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满足和便利着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诉求,更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着新的风尚与生活方式。

展厅现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设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团队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标识设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团队

  2023年2月20日,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设计类大展,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在深圳市开幕。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新起点·新风尚”为主题,分为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的主体展和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的湾区特展两部分,共展出122个案例,1331件作品。展览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高度,梳理我国近年来设计和公共艺术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突出展示了近年来设计和公共艺术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展以案例方式搭建策展结构,还首次同步设立了线上展厅,综合运用图文、视频、三维动画、实物等形式,多维度展示案例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增强展览的观赏性,扩大展览的覆盖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展现国家形象

吴为山 《旗帜》

  新起点,新风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自造”

  大展召集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在解读主题时表示,“新起点”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个层面,近三年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到建党百年,中国经历了重大的历史节点,这无疑也是我们奔向下一个百年的新起点。其次,中国设计自身也遇到了来自国际的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在美国和西方对中国的科技围剿以及产业链脱钩等特殊国际形势下,中国设计也亟需思考如何建立自身的设计体系,在历史变革的关键时刻肩负起自己的时代担当。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设计

悠行220外骨骼机器人设计

展厅现场

  时代赋予设计新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存在,同时更以其独特的方式营造和引领着新的生活方式。谈及“新风尚”,汪大伟说到:“新时代的设计将充分体现我们对生活的价值取向,其根本是一种文化现象。它需要与当代生活相结合,通过设计作品和案例推动整个社会发展,挖掘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引领新的审美概念形成,从而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在这一新风尚形成的过程中,设计带动全民审美意识提升,而文化程度的提升反过来会对中国设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

艺科融合:新时代设计学前沿实践

改善生态文明

引领社会风尚

  案例化展示+线上虚拟展厅 系统呈现近三年中国设计与公共艺术的全貌与发展趋势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沿用以案例方式搭建策展结构和展示线索的方式,并首设线上虚拟展厅,从而将近三年中国设计及公共艺术领域的成果进行更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展示。案例化的展览结构和展示线索,突出了时代设计的典型性、叙事性、前沿性和视觉性,将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的设计成果并置聚合,为观众提供更为立体的感知维度,也更具多元性和包容度。

线上虚拟展厅还原现场展示

  本次大展召集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总馆长杭间认为,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代表了国家级的最高设计水平,虽然经历了疫情影响,但作品更具针对性和自觉意识,在解决中国自身发展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区别于按照传统意义的设计专业分类的展陈方法,以案例为策展主线更能呈现中国设计近三年来发展的广阔维度。案例打破了单一产品或作品的界限,需要策展人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对设计史的洞察力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明晰判断。在这一过程中,案例反映的是设计面临的问题和线索的梳理,也搭建了不同设计师跨界互动的生态场域,他们针对相同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虽有不同角度的侧重,但却殊途同归。通过每个案例分区的汇聚,既有逻辑性,又有综合的交叉性。而对观众而言,每个案例都是设计与生活和社会变革关系的回响,案例的凝聚给人更广的思考维度。一个个案例汇聚编织成中国设计史的一个个缩影,更容易跨过单一作品看到设计行业发展的全貌和趋势,反映出中国设计的民族性和成熟度。

助力文化建设

导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为观众介绍《智能制造:苏绣与拓扑学的邂逅相逢》

《五虎门神送吉祥》图案及其应用设计 姜雨菲

《虎啸生华》图案及其应用设计  徐颖

手艺佛山:都市中重新激活的传统形象

  湾区特展——地域共生再塑文化自信

  不同于前三届大展,本届展览首次设立“湾区特展”,旨在以设计和公共艺术的形式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湾区特展分为“魅力湾区”“共生湾区”“潮流湾区”“视觉湾区”“创想湾区”5个板块,通过26个案例,281件/组作品的展示,为观众呈现粤港澳湾区的独特文化基因与时代魅力。

魅力湾区

瓷板画《湾区之光》局部图  郭俊杰

潮流湾区

创想湾区

  “湾区特展”的增设,不仅是对特殊地域文化的人文关照,也因其自身的发展特色格外引人关注。它缘起于地理概念而命名,却依托地缘文化而自发生长,该展区从不同维度挖掘粤港澳文化的共生与差异化,并探寻设计在其中产生的新的影响力。以“潮流湾区”为例,它的兴起与湾区新的人文生活、新的产业链结构和聚合人群息息相关。年轻人将自己对时代的态度融入到设计的诉求之中,时尚、创意、高频和快消似乎成为时代的代名词,而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注入其中,又结合当下喜人的潮流元素,为潮流湾区增添了生命力与活力。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无形中推动产业发展,并从某种意义上唤起了湾区对本土文化的一种自觉和自省。

《深圳轨道交通》公共艺术

共生湾区

  正如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所言,湾区特展以“大设计“为媒介,从制造、市场到文化、教育等不同层面,从产品、产业再到生活方式,为湾区的觉醒营造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设计展呈现了点-线-面生成的完整脉络,它不仅是积极自发的,更是充满能量和生机勃勃的。“粤港澳共同的地域文化和生长土壤汇聚成了湾区独特的设计面貌,而就如同东京湾区、纽约湾区以及世界上的诸多湾区一样,它们在经济的互联互通中都扮演着更多元、更活跃的角色,相信粤港澳湾区也将充分发掘自身的核心价值,发挥更大力量。”

湾区名片  DJI Mavic 3产品设计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从“产品”到“品牌”:设计助力中国钟表业——民族品牌飞亚达手表敦煌主题系列

湾区特展现场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介绍到,无论是城中村项目的改造,还是十大街区文旅成果的展示,再到大疆无人机、飞亚达手表这些民族品牌,湾区特展集中展现了大湾区在这几年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突出成就,将传统文化活化,以更加时尚、更具创新性的面貌呈现给观众,因此硕果累累、独具特色。

大展启幕仪式领导合影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展览组织委员会主任卢映川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展览组织委员会主任卢映川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卢映川指出,本届展览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设计和公共艺术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广大设计和公共艺术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聚焦社会现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有效推动设计、艺术、科技融合发展,推出的一大批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设计和公共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是设计和公共艺术领域的一次盛会。他强调,本届展览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进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引领我国设计和公共艺术事业繁荣发展,激励广大设计和公共艺术领域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需,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和公共艺术实现新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贡献。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玲致辞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玲表示,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自设立以来,连续在广东省举办4届,为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广东省将以本届展览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总结宝贵经验,强化顶层设计,助力高质量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实现广东文化文艺工作新的跨越。

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展览组织委员会主任覃伟致辞

  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展览组织委员会主任覃伟中表示,本届展览的成功举办,必将为“设计之都”深圳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以“深圳设计”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以公共艺术更好涵养城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展览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为山致辞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展览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为山表示,展览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体现了艺术家为人民而创作的初心,展示了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繁荣发展的广阔前景。

领导嘉宾参观展览

  据悉,本届展览主体展和湾区特展分别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展览持续至3月16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学术论坛和导览导赏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