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6 20:57:57 来源:中国城市报 王楠
江源作品——水墨画《朝阳新貌》
江源水墨人物画作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风情”画展走入人们的视野。实际上,此类画展展出的作品并非只表现风光美景,还有很多作品反映了艺术家们在城市走访观察后,融合自身感受、体验和认识,用传统笔墨语言将所见所闻抽象化、生活化、诗意化,以求达到一种艺术上的真实和完善,进而体现出城市生活的趣味与人文关怀。在全国诸多“城市风情”画展中,由北京市朝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朝阳区文联”)领导、北京朝阳书画院组织的“美哉风兮——北京朝阳城市风情画展”一直令业内专家及大众观赏者称道。
走进几期该主题画展现场,人们在诸多艺术家中总能见到一个相同的身影——北京朝阳书画院院长、国画家江源。牵头组办了一场场以城市为主题的艺术画展给江源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多年的艺术下沉与文化传播,让他逐渐被不少艺术家、美术爱好者所喜欢。
诉风情紧扣时代虽简约蕴含万千
在北京生活期间,这座城市,特别是朝阳区的飞速发展如同不竭的源泉,给予了江源大量创作的灵感和冲动。
故此,当朝阳区文联提出“画朝阳,画当代的朝阳”的想法时,江源立即响应。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与朝阳区文联合作,让我深感文艺工作者须时刻牢记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要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思想来绘就独具魅力的朝阳群众生活新面貌、城市新风貌,彰显其背后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但是,刚接到任务时江源也有过担忧:从渊源来说,“现代化的朝阳”在中国传统绘画里从没出现过;就学术而言,在以往的美术资料中也没有找到以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为角度的绘画。因此,如何在题材上找准方向是江源需要认真探索和细致思考的问题。
经过半年多的走访研究,江源意识到,画“当代的朝阳”不同于以往“都市水墨”和“风情画”的概念。“过去也有不少艺术家通过画老北京胡同、四合院来描绘京城风情,但那终归是京城的老样子、旧风貌。‘当代’应该是能够反映现代人心态精神、社会风气甚至流行元素的城市新风貌。”江源说,他认为北京朝阳的当代城市风情中应体现艺术家对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感受,此后才能通过作品展现当地的群众精神状态、生活面貌和城市风情。
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深入一线的采风姿态以及记录百态的创作内容,让江源的作品在文艺界获得较高评价。著名作家申维曾与江源共同创作长篇小说《扬州美女》。申维认为江源的配图绘画虽造型简洁,但极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强调“以书法入画”,将圆润、有弹性、节奏感强的线条运用到绘画中,追求独到的“立骨”。
申维评价江源的国画作品时曾这么说,小品风景画《落日余晖》中,“晚归的三轮车夫”虽只有简约的背影,却留给人无限遐想;大型风景画《朝阳新貌》中,楼房、汽车、行人代替了传统的山峦、云雾、风月,线条构成画面各种物体相互间关系,众多人物均几笔勾勒;写意风景画《小秦淮河》中,旧式园林简约如两个汉字,柳枝的摆动、水波的荡漾,看似不经意的数笔,表现得传神生动。
把建筑融入画中用艺术释放个性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想和世界多元文化语境经过不断碰撞与融通,进入了五彩斑斓的泛艺术时代,这使得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更加创新、开放的姿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搞创作,江源感到非常幸运,他说:“对于我们这些上世纪60至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城市发展与变迁日新月异,令人感触很深。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身在城市中的画家对这些新变化不可能视而不见,也很难不心生感触。那么如何用贴切的传统绘画语言表现新事物,是每个画家提升自己所要面对和思考的关键。”
从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市到定居地北京市,从建筑研究到艺术修行,江源的跨行举动让他身边人吃了一惊。特别是当他把一幅幅融合了细腻文雅南方特征与大气豪放北方风格的画作呈现出来时,更是收获了不少粉丝。
无论是活动演讲还是居家创作,江源总喜欢身着传统中式对襟衫,手持一把精美的金陵聚头扇。他笑称,虽然自己以追求艺术创新为目标,但主流的、经典的“旧”还是得保留和传承下去。因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是当下艺术前进的使命与方向。
江源时常提到,自己也如同中国古代文人骚客一般,追求浪漫清高的气节而寄情书画,水墨因其幻化多变的特质成为他艺术修行路上的不二之选。
谈到现在从事的水墨画创作与之前建筑设计的区别时,江源认为传统水墨同古代建筑既不冲突也不矛盾,且具有紧密的契合度,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厚重历史的代表和典范。
在包含城市建筑景观的传世之作中,江源尤爱《清明上河图》。“这幅北宋时期的‘城市风情画’,将当时市民文化的兴盛和经济的繁荣以长卷形式展开,其中涵盖的大量写实场景不仅在宏观上展现出宋代城镇繁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风貌,也在微观中描绘了当时的房屋形制、市民衣着、城市版图、商贸活动等。”他说。
江源感叹,如今的画家已不再需要事无巨细地描摹图绘,摄影技术的出现让艺术摆脱了写实记录功能,艺术作品在创作中可以释放更多个性化语言风格,让艺术家能尽情提取感兴趣的内容,再以艺术化手法表达出来。这为创新风格的“城市风情画”水墨主题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
以人文为关注点在继承中寻创新
由于江源的绘画风格秉承了我国清代“扬州八怪”的写意性、书法性、市井化的绘画传统,他组办的各类书画展也多以反映当代社会、百姓生活为主,故一些行业人士称其为“新扬州八怪”之一。
“可以说,‘城市风情画’就是在原来‘扬州八怪’的市井文化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谈到“城市风情画”的传承意义时表示,江源作为“新扬州八怪”的领军画家,调北京工作后继续探索中国画创新求变,从“画新朝阳、绘新风貌”到倡导“城市风情画”的水墨创作,既是画家个人的艺术提升,也是当前中国画创新的一大学术探索成果。
此外,《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也认为,由江源、鞠伏强、徐中、刘扬山、陆太林、钟丹群等画家组合的“新扬州八怪”,可谓当代扬州画坛上一个学术创新群体。代表画家江源从书法入手,再以书入画,深得笔墨堂奥,更与胸次相融、用心灵作画。然而古意未成拘囿,造化之生意与笔墨生发互动,画面奇境迭出。江源的开放视野使他能超出画科之限去实现新的跨越。
有了学术行业的认可和支持,江源加大力度推动“城市风情画”走出扬州,去更为广阔的天地探索如何突破传统水墨中国画在理念、风格上的局限性。“这种突破并非抛弃,而是在保持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推进和探索,至少不要受制于这几种简单分类的禁锢。也许是融合,也许是超越。”江源说。
“在此后的‘城市风情画’系列艺术画展中,江源、石建国、钟捷、陆太林、冯钟云等艺术家们的作品开始呈现出花鸟画中有人物,山水画中有楼房、汽车,在审美趣味上与传统拉开了距离,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风貌。”著名策展人杨维民说,“‘城市风情画’的作品多以普通市民的视角描绘了他们每天生活的都市环境,强调了当代人与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这一点来说也体现出对‘扬州八怪’创作精神的延续发展。”
对于专家学者们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江源表示谨记在心。“我想做的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创新,更是一种理念。是深入了解中国画的原理后,再以中国画为通道去了解文化的本质。”江源说,“未来,我会继续将水墨文化的创新精神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推动‘城市风情画’在表象上接近现实、在意境中超越生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12 版)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