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5 21:22:15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在济南美术文史长河中,学术文化与世家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民国时期,黄固源作为济南书香门第家庭走出来的画家代表,他不仅在绘画方面取得卓著成就,而且在美术教育和工艺美术方面颇有建树,可谓“双峰并秀”。黄固源一家三代的美术活动贯穿于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初建三个时期,流传甚广的书画作品,在民国时期的济南街头巷尾口口相传,有的衍生成种种趣闻轶事,在另一种维度推动济南地域美术的发展。
一
黄固源(1902年—1958年),出生于济南老城司里街46号的手工业者家庭,祖辈在清代早期从泰安肥城迁来历城,后世居老城,有前后两进房子,南屋进门有高大影壁墙,院内有石榴树、大槐树;北院内东西各有两间耳房,院内有一颗海棠树。黄固源的父亲黄恩鸿本身是一名画师,不仅精于绘画,而且善于泥塑,创作的泥塑作品栩栩如生,深受济南人喜爱。黄固源幼年时随父亲黄恩鸿习画,同时进公立学堂习文,他聪颖勤勉,绘事技艺日渐长进。
除家学传承外,与当地画家的纵横关联,开阔了黄固源的艺术视野。黄固源在学画的道路上,深受济南画家杨伦清的影响,黄固源的花鸟画与杨伦清如出一辙,杨伦清与黄固源的花卉,取法恽南田,继承了宋元时期花鸟画的传统,并进行了创新,画法非常工整,整个色调又显得清新秀美,黄固源的花鸟作品设色艳丽,仅设色足以令人倾心:浅淡却不轻佻,“清”的韵致毕现,体现了恽南田追求的“设色之巧,极为浅淡,愈浅淡而越见沉深”的独特美感,黄固源的大量花鸟画作用色墨绘就,艳而不俗,从深沉里涤荡出空灵,将内心的深沉,化作背景苍劲线墨,整体画面呈现雅俗共赏的意蕴,典雅精绝、清润秀逸。在清末的济南,河北正定人王官澄(字鹭田),他的父亲王荫昌为武定同知,为清代山水画名家。王官澄随父亲侨居济南,工于山水画,临摹王原祁的山水几乎可以乱真。王官澄的女儿嫁到同在济南侨居、祖籍陕西大荔的黄家,王官澄的外甥黄立荪,幼时随外祖父王官澄学画,后拜晚清蒙古镶蓝旗人书画家松年为师,松年曾在山东昌邑、汶上、博山、单县、长清县或代理或任知县,虽然身为官员,但酷爱书画,喜欢用鸡毫为笔泼墨挥毫,自成一家,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兰竹无一不精,善于用水破墨,画面秀润文雅。后流寓济南创办枕流画社,被推为济南画坛“盟主”。王官澄不仅将美术传授外甥黄立荪,还教授济南黄固源学习山水画,黄固源的山水得力于黄公望,近追恽寿平、王翚,他的山水画作讲究哲理、诗意、气韵等构成要素,注重师自然、重画理,实现了在传统、自然、自我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了笔墨含蓄,笔意劲峭,脱尽恒蹊的作品,其中很多临古之作,笔墨精细淡雅,善于干笔、湿笔互用,兼以醇厚的墨色,浑厚清逸,丘壑纵横之间峰峦数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疏密有致,重则如高山坠石,衬托的画面厚重苍茫却无浑融沉郁之气,麮笔干湿浓淡相间,意境深远。黄固源传承了父亲的笔墨,也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与原配夫人,城北林家桥人王氏婚后生育有两男一女,长子黄培芬、女儿黄英、次子黄佩松。长子黄培芬科班学习美术,曾经在安雅坊小学担任美术老师,黄培芬天资聪慧,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及兰竹无所不能,常为其父代笔,而名遂不显,可惜在1948年英年早逝,不仅让黄固源品尝老来丧子之痛,更令人痛惜和惋惜的是,济南过早失去一位在美术颇有造诣的美术人才。
1922年暑假,俞剑华在济南芙蓉街开了一家小型的“翰墨缘”美术商店,除卖纸、笔、绘画颜料外,还卖些美术书刊和小画片,这是济南历史记录最早的专业美术画材商店,俞剑华以此服务济南的画家,联络一大批美术爱好者和学习美术的学生,黄固源、黄立荪经常来“翰墨缘”美术商店与俞剑华交流绘画。1924年,因为北平美专发生学潮,俞剑华返济任山东美术学校国画教员,兼任山东师范学堂国画专修科教员等,此时,黄固源与王友石、王子正、胡仲源、朱立福、黄固源、吴天墀、秦振鋆、秦宣夫、李光郙、张眺、张愚谈、李廷梁、姜云亭、王子亨、王贯章、丁琦行、谷鹏棲、武恂如、卫雪樵、臧麟年、刘坤山、徐培基、叚德蛟、关松坪、郑弼良、王幹华、支友年、林宏田、沈鸿鹏、赫辅五、李铭鼎、秦余山、鲁宪章、朱省三、满震东、王景章、边春江、崔玉荣等共39人,在俞剑华的组织下,以此班底成员组建“翰墨缘画社”。翰墨缘画社除了出版文史书刊、编辑发行《翰墨缘》杂志之外,于1925年1月在济南第一中学图书馆,以及同年5月27日至30日三天,在省图书馆举办第二次书画展览会,尤其是在省图书馆举办的第二次展览,很多济南各校的美术教员,社会上书画家,学校中爱好美术的学生都争先加入画展,较此前第一次的书画展览会的画要精而且多,展览会上有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翎毛画作品,西洋画的水彩、油画无不涉猎,其中王友石六丈《群芳争艳》长卷,俞剑华八尺《山水四条屏》尤其精到与壮观,另外崔玉荣女士的工笔花卉,吴天墀的猛兽,王子亭的花鸟,卫雪樵的花卉,张愚谈的水彩,林宏田的油画均是非常精到的作品,其余的优良作品非常多,黄固源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与关松坪、王子正、胡仲源、朱立福、秦振鋆、秦宣夫、李光郙、张眺、李廷梁、姜云亭、王贯章、丁琦行、谷鹏棲、武恂如、臧麟年、刘坤山、叚德蛟、郑弼良、王幹华、支友年、沈鸿鹏、赫辅五、李铭鼎、秦余山、鲁宪章、朱省三、满震东、王景章、边春江等,将中西绘画联展定位于不再是济南画家、文人或艺术家的雅兴,而是画家与各行各业的美术爱好者为了共同的爱好或对艺术的追求,在团体中寻找艺术共鸣。黄固源支持俞剑华倡导的画展,在民国时期的济南,无疑标志着组织体系建设上的巨大进步,翰墨缘画社朝着明确的组织化方向发展,分工明确,职权分明,以黄固源为代表的济南部分书画家开始具有自觉的结社意识,目的在于提倡风雅、保存国粹;也有另外一部分画家提倡向西方学习。对当时济南的社会及美术发展现状有明确的针对性,因此思想与活动具有更广泛的历史、社会意义。黄固源积极参加翰墨缘画社的活动,与济南美术界与社会其它各界进行交流与互动,在瀚墨缘画社声望日隆的同时,黄固源等翰墨缘画社社员也开始确立在济南的美术家形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逐渐树立起来。
二
黄固源是民国时期济南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与参与者,从过去导师带徒式的私塾教育向探索美术教育模式的历史转换过程中,黄固源与关松坪兄弟的“济南国画学社”发挥了历史性启蒙、探索作用。
1931年8月,关松坪、关友声兄弟会同黄固源,在济南芙蓉巷42号创办“济南国画学社”,“济南国画学社”改变了过去导师带徒的传授模式,学社设有领导班子成员,社长由关松坪先生担任,关友声是社务主任,黄固源任教务主任。芙蓉巷是旧省府西侧的一条小巷,东邻珍珠泉,西通芙蓉街,自芙蓉街向北接贡院墙根,前面就是大明湖畔的鹊华桥。济南国画学社成立伊始在一座二层的小楼,学社位于建筑的二楼之上。沿着楼梯到二楼,映入眼帘的是三间通着的画室,中间摆着一张大画案,铺着白色的布罩,里面另有隔开的一间,门口挂着一块小木牌,写着“教务处”三个字。屋子里面主要是书架,罗列的尽是画谱和图籍,北窗下那张三屉桌前,坐着教务主任兼美术老师黄固源,他常常头戴瓜皮小帽,身穿蓝布大褂,满脸和气,每当有人来报名学习,他总是拿起一张简章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参加考试。黄固源担任教务主任,他当时在济南卖画,每平方尺仅收大洋一元。
“济南国画学社”有专门的规章制度,以能画及有正当职业者介绍入会,作品经过审查合格,成绩优良者授予证书,同时可升等为助教,授课的方式“则采取集体授课和个别授课的教学形式”,济南国画学社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落在黄固源身上。他和关松坪、关友声兄弟制定了“以临摹为手段,在临摹中又以临摹古典原作和老师作品两种学习途径”,“济南国画学社”与当时外省绝大多数中国画学研究会一样,在本质上与拜师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济南国画学社”的学生所拜的是一个可以不断循环的教育体系,而不是某一个个人;而专门的评议职务的设定,则更是该社团将美术教育作为主要会务活动的象征,因此,“济南国画学社”实际上是一个以“精研古法”为宗旨的巨大美术培训机构,老师带徒的传统教授向公共学堂的教育方式转变上,发挥了桥梁与过度作用,是值得关注的济南美术界历史文化现象。
济南国画学社成立初期,由于校舍逼仄,很多外地学生在亲戚家投宿。社长关松坪除自任社长外,也教山水课。关友声当时任社务主任,他常常西服革履,爱吸吕宋烟,在社内兼任山水课教同学。黄固源则在画社内书法、山水、花鸟轮换着上课,在关松坪兄弟和黄固源的通力合作下,济南国画学社的名气也来越大,来投奔的学生越来越多,因为房子太狭窄,1934年,济南国画学社搬迁到同巷内的一座高台阶的楼上。学社该处地址位于临街的二层楼,楼上是济南国画学社,总共五间大教室,比旧址不但宽绰,而且敞亮。坐南临街五个大玻璃窗,可眺望无尽的蓝天,透过北面的窗户,可以远眺鹊山、华山的山顶。西南角隔出一间里屋是黄固源先生的办公室,西墙上一列排开黄固源的六尺对开走兽条屏,一为“雷雨及时(龙)”,二为“晨曦双欢(虎)”,三为“柳荫三骏(马)”,四为“深山猿戏(猴)”,五为“呦呦鹿鸣(鹿)”,六为“威镇群山(狮)”。里屋也挂着黄固源的走兽条屏狮、虎、马、鹿的照片。学生的作业画也常在大室的四壁上悬挂。楼下只有一间门房归学社所有,住着社仆孙长茂。学生仍为走读。自从学社迁进新址以后,因为房间很大,除了张挂老师的作品以外,也可以轮换展出学生的习作,供大家观摩,品评,择优借鉴。
在济南国画学社,教务主任黄固源是个男女生分堂上课的坚持者,所以济南国画学社规定,女生上早班,男生上晚班,星期一学花卉,星期三学山水,星期五学人物,其余时间男生在社内作画,女生则回家练习。济南国画学社采取集体授课和个别授课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风格与传承上,也不单单学一家之长,而是博采众家,但凡有值得借鉴的技法与风格都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囿于临摹的单一方法,画社要求社员研习传统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创作感受以推陈出新,济南国画学社定期举办展览会,师生互相观摩与品评艺术作品,以互相交流为主要研习方式,在开放又轻松的教学模式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共同推进画艺的提升。
“济南国画学社”是济南美术教育史上老师带徒的传统向公共学堂的教育转变,发挥了桥梁与过度作用。济南国画学社的弟子众多,不少来自济南之外的慕名投奔报考者,潍坊陈寿荣、青岛张伏山在济南国画学社不仅学习绘画技法,更是注重文化修养的学习与积累,此后他们分别考入北平北华美专私立华北学院艺术教育科,结识齐白石等著名画家,体现了济南国画学社开放的办学思维,以及创办者关松坪兄弟开放的眼界和卓越的见识。济南国画学社1934年9个月关闭时,共培养学生50余人。
济南国画学社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更注重学生的品行培养,学社从事公益事业,危急关头赈灾济困。1933年7、8月间,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受灾面积波及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陕西、山西、绥远、宁夏、甘肃等数省,受灾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00多万,财产损失2亿多元。其中以冀鲁豫三省灾情最重。国民政府在灾后成立了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对灾区进行急赈、工赈和卫生防疫,但由于投入太少,成效甚微,济南当地或者周边农村缺衣乏食、流离失所,很多人不得已流散到城市,济南街头难民的苦难场景,让济南国画学社的师生对灾民生活的疾苦感同身受,亲身感受到灾民们迫切需要社会救助的现实。这次黄河水灾是1855年黄河改道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也是20世纪黄河最严重的水灾黄河济南段水患,济南国画学社在灾难面前没有退缩,作为深受孔孟之道熏染的济南画家群体,在关松坪兄弟和黄固源遵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传统,“仁者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等慈善观念,他们联合盐业富商,在济南的面粉、火柴、医药、染织等民族工业民族资本家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大明湖附近贡院墙根的济南民众教育馆二楼,联合省内画家发起赈灾义卖,关松坪、关友声、黄固源三位老师和济南国画学社同学布置展室,张挂作品,拍卖作品的全部收入用于救灾,充分彰显了济南民国画家在灾难面前博爱与友善,在南京政府赈灾不利的情况下,这份来自济南画家的捐助显示出格外的意义。
随着艺术市场的不断扩大,鬻书鬻画为书画家积累了财富,虽然生活来源并不稳定,他们参与订润助赈活动,既可以为灾民救燃眉之急,同时又为书画家们日后的市场行为积累起了社会影响力。
三
1931年,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向冯玉祥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可以去泰山隐居。早在1930年3月,冯玉祥和阎锡山组成了讨伐蒋介石的联军,挑起了中原大战,中原大战以失败告终,冯玉祥被迫下野,1932年3月,冯玉祥带着全家前往了山东泰山隐居,虽然名义上是隐居,但冯玉祥与西北军的宋哲元、吉鸿昌、方振武等旧部以及当地的政治人物进行接触,希望重新掌控军队、东山再起。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冯玉祥利用抗日的大局,在1932年10月第一次下了泰山,并在张家口收拢旧部建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由他自己出任总司令,这支部队的人数一度达到了七万余人,对于蒋介石来说,冯玉祥、阎锡山等老派军阀依旧是最危险的敌人,他们虽然已经通电下野了,但是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还很大。一旦冯玉祥重新掌控军权,原先的西北军系统的干将重新凝聚到自己麾下,蒋介石的统治基础将再一次受到威胁。所以蒋介石在不顾及抗日大局,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逼迫冯玉祥解散自己所组建的新军队。1933年的8月,冯玉祥宣布解散自己所组建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为避免蒋介石的猜忌,冯玉祥只能再一次前往泰山隐居,希望可以获得韩复榘的保护。韩复榘又一次接受了冯玉祥,除了为他提供安全保护以外,还定时为冯玉祥提供数千大洋的资金供他维持生活,直到1935年10月。在此期间,冯玉祥表面上休闲,与济南的画家、文人交往,他曾经专门找人向黄固源求画,黄固源专门创作《卧薪尝胆》以飨冯玉祥,黄固源不仅用“卧薪尝胆”的画图隐喻冯玉祥虽然隐居泰山,他是为了避嫌,为了养精蓄锐,在黄固源看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上的越王勾践从未贪图舒适的生活,从未消磨了报仇之志,睡在稻草堆上,胸怀“天下”最终完成吞并吴国的历史壮举才是他送给冯玉祥的最终目的,黄固源性内心看好冯玉祥在民族大义方面的坚守,历史最终告诉我们,黄固源的眼光独到而准确,在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坚守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线,从未与与日本人眉来眼去,一度成为中国正面战场抗日的民族中坚。1935年,黄固源的画集《黄固源绘画精品》正式出版,黄固源请冯玉祥题写书名,冯玉祥欣然题字,并将黄固源送给冯玉祥的《卧薪尝胆》图作为画册的第一张作品,作品上赫然写着“赠冯玉祥将军”的上款。《黄固源绘画精品》得到济南知名人士的关注,济南画家关友声,冯玉祥的老部下、时任济南市长闻承烈等人题跋,该书收录黄固源的狮、虎、马、鹿走兽以及花鸟、人物画等,对于黄固源来说,此时无论是身体还是艺术,都处在黄金阶段,是其作品数量和质量的巅峰期。1935年黄固源创作的《虎图轴》,布景精细,构图严谨,可谓笔墨兼顾,无一废笔,半工半写的笔调,书写虎的雄武庄重,王者威仪,却暗含温情,绝无凶猛骇人之状,显示出黄固源扎实的基本功底和多种题材的驾驭能力,《黄固源绘画精品》堪称为黄固源在民国时期的个人绘画图录。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黄固源不仅在关松坪兄弟的济南国画学社任教,还参加了关松坪兄弟创办的齐鲁画社。齐鲁画社则在1934年8月在关友声的“嘤园”创办,济南的报纸《诚报》还刊发有关齐鲁画社成立的消息报道。关松坪兄弟从社会广罗人才,文化名人王献唐和北京潘洁滋即是其中的两位董事。在王献唐《五灯精舍日记》中1935年5月29日日记载:“王香荪偕关友声先生来,以沈周画求鉴定,又约余为齐鲁画社董事,送聘书来”。王香荪是黄固源的同门师兄,又是何思源在山东省教育厅的秘书,帮助何思源处理山东教育厅政务,与王献唐关系极好。黄固源参与关松坪兄弟组织的书画雅集聚会,当时的文人雅聚性质的齐鲁画社,没有确切的组织章程和固定的组成成员,参与雅集的成员以志趣相投即可,依据对于“社团”概念的界定,黄固源与关松坪兄弟等文人结社、书画雅集可以归为社团的范畴,这种画社成为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延续,虽然在当地政府备案,但与传统的书画雅集并无本质上的区别,画社的成员交往在一起研究学问、共同鉴赏金石字画,从侧面证明了在民国时期,济南的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越见紧密,并出现突破性的转变,某种程度上,关松坪兄弟和黄固源等组织倡导的美术社团齐鲁画社,已经成为构成济南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艺术已转化为一种公共活动,成为济南城市公共领域的一个新的社会特征。
四
1938年,随着关松坪的去世,日军侵占济南,黄固源誓言不当汉奸,由于很多民族工业衰败,不少城市居民流离失所,买画的人员锐减,可谓世道艰难,黄固源家庭失去了经济支持,为了个人生存,黄固源成立“菊伴画社”,通过收徒“束脩”维持生计。菊伴画社先后招收学生20余人,为济南培养了胡爽盦、李振鲁、汪长庆、刘鉴泉,马兰田、甘明庚、渠维瑛等人,其中胡爽盦曾经随他的父亲从湖北襄阳流寓济南,胡爽盦的青少年时期,曾经到黄固源先生开办的菊伴画社习画,受黄固源的影响,一生喜欢画虎这个题材。在济南,黄固源绘制的老虎也别具一格,1940年他绘制的《松虎图轴》,远端淡墨淡彩画崇山峻岭,山势巍峨挺拔,给人以似有如无的朦胧美感。近前猛虎站立远眺,有如真虎,威虎生动,不可名状,浓笔粗墨描绘怪石劲草,辅以淡墨晕染,表现岩石嶙峋之感,显示出黄固源功力深厚的山水画基本功。此后,胡爽盦任职于山东省政府,但业余时间非常喜爱画虎,得到大风堂赏识,成为张善子的入室弟子,跟随张善子研习山水、人物,1959年,胡爽盦成为北京市文化局国画组专业画师,终于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画虎名家。出生于济南梨园世家的李振鲁,善操琴,他习画师从黄固源,花卉、人物、走兽皆能,擅画钟馗,人物画《福在眼前喜在手》流传于世,李振鲁是黄固源学生中人物画较为出众的。章丘辛寨村人辛淑荷,她的爷爷是济南工商界赫赫有名的辛铸九,曾任益都师范校长、省参议员、峄县、清平县长等职,官风廉明,深得民心。回济后任济南商会会长,抗日战争期间,因拒任市维持会副会长及其子参加革命而被捕,出狱后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兼山东红十字会会长,作为辛铸九先生的次孙女,辛锐自幼颖敏,尤爱丹青,曾经聘请黄固源担任家庭教师,教授辛淑荷书法、国画,后来辛淑荷在黄固源的推荐下,跟随关松坪、关友声开办的济南国画学社学画。十几岁时,在祖父、父母的支持下,举办个人画展,一时名满省城。后随父亲辛葭舟到沂蒙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改名辛锐后先后任中共山东分局秘书,中共山东妇联秘书,在部队姊妹剧团任团长,辛锐能画善编排歌剧,曾排演《雷雨》等剧目,深受战士喜爱,她不幸于1942年大青山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成为为抗日革命牺牲的济南画家代表。
黄固源的绘画师古而不泥古,不背弃传统,也不为传统所囿。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黄固源对自然的渴望,师法自然,造化自然。这还与他善于与人交往,虚心向画家学习有关。黄固源广交画家朋友,他与济南出身商读世家的秦道榕(?—1947)交好,秦道榕是著名将领秦道恬族兄,筑室大明湖畔,与黄固源、李天佑、周杰等济南本土画家交流技艺,谈诗论画。黄固源的“菊伴画社”徒弟众多,很多跟他学画的人出身贫寒,但黄固源一样尽心尽力口传心授,苏振西追随黄固源学习花鸟、草虫,成为“菊伴画社”的社友,“菊伴画社”也曾经举办过两次画展,其中“菊伴画社”二届画展在1940年6月10日在济南商埠举办,参加合影的有三十人之多,其中有三位女弟子,、关友声参加了合影,菊伴画社在花鸟、山水画领域都延续济南绘画传统,对延续济南传统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固源不仅传授弟子,对于外来的画家他从不“欺生”,他坚信“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道理。1941年,在老济南的商业中心“萃卖场”一楼拐角处,来自淄博的许大峰创办“大峰画社”,在画社的窗外,搭了一间四平方的“东篱草堂”,草堂仅容一桌一凳,屋外小院有一张石桌、几个石凳,院里种几株菊花,野生的牵牛在竹篱上随意缠绕,开着淡紫、粉红的小花,这里却成为当时济南几位知名画家的小小沙龙。黄固源与弭菊田、陈维信、程公博、黑伯龙、岳祥书、支有年、劳福泉、阚厥如、任晓麓、黄立荪、汪皎臣等成为常客,或一二人,或三五人常来到“大峰画社”,他们一起喝茶,聊天,在日军占领济南的艰苦岁月里,画家通过切磋画艺来“报团取暖”,有时谈论时局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1948年济南解放后,迎来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黄固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与关友声一起当选为济南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1955年4月26日到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济南市第一届委员第一次会议举行,黄固源、关友声作为画家代表出席会议,黄固源在会上听取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会作报告,与与会代表一起选举产生政协济南第一届常务委员会,高启云当选为主席,丁梦荪、工翼、尚兰享、吴鸣岗当选为副主席,关友声先生当选为政协常委。此时的黄固源热爱社会艺术活动,为普及书画艺术,一遇机缘,他莫不躬与其事。若有社会活动,一经邀请,黄固源不顾体弱,总是承受不辞。黄固源的泥塑才能在此时得到极大发挥,他的泥塑总体呈现写实的概貌,比例准确,性格特征展示明朗,从传统艺术、雕刻如神像、碑文、石刻中吸取长处,在人物塑造上重视总体效果,略去细节,采用一定夸张手法,表现人物内在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重视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注重人物细节刻画和真实感。服饰运用装饰纹样,注重工艺性和装饰性,吸收国画中的用笔特点,追求形象、动态、肌理上的工艺美。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运用固有色彩,注重表现真实性,色彩搭配注重明度对比,适当运用补色对比,多运用黑色、深红、深蓝、深绿、中黄等较重色彩,色彩效果较为厚重、朴实、苍劲。黄固源创作了《收租院》、《从猿到人》、《第一个五年计划》等一大批泥塑作品,长期在省博物馆、千佛山公园展览。黄固源的艺术追求艺术创造的生命之道,他笃信如果不能超越技巧进于道,那么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是绘物之赘疣,毫无艺术价值。此时,黄固源已经将艺术创造的目的不在于艺术品,而在自我生命的畅达、艺术命之花的自然绽放,他将“天人一体”的生命之舞,作为他心中最美的图画。因此,他往他坚持将艺术创造活动要随情适性顺其自然,强调人的本真生存,发挥神与物游的自在与逍遥。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很多绘画作品寄托了他亲近自然、融于自然的过程,花鸟作品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状态,一方面是他艺术的追寻,另外也是他出世的态度,反映了黄固源积极向党靠拢,热心社会主义艺术之普及教育工作的状态,因此甚得党和政府的赞许。
五
新中国成立后,“保守”的中国画,因无法反映新的社会生活与时代精神而面临被取消的厄运,社会上中国画的市场消费群体被视为封建残余打倒消灭,画商、画铺只能改行歇业,以卖画为生的画家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黄固源源自内心最深处的艺术良知与责任担当,一直找寻画家的“出路”,在艺术创作上反对闭门造车与现实生活隔绝,他从1956年到济南刺绣社工作开始,面向生活现实,以深厚的传统功底和改革勇气,将中国画与工艺美术进行“嫁接”,开始身体力行地进行自我革新与创作。
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济南的刺绣事业从50年代初期开始恢复,济南刺绣业主要以济南刺绣厂为主体。济南刺绣厂前龙神庙位于芙蓉街98号,王府池子西侧,是旧时祈雨之地,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庙门原是三开间有两根立柱的廊房,北面是单檐歇山顶大殿,木格门扇做工精美,两侧为东西厢房。1951年3月,为响应政府“移风易俗”的号召,龙神庙内不再烧香敬神,而开办了一个刺绣学习班,后来由霞侣市街蓬莱院道人王元圣和张志强、刘云莲等人组织筹建了济南刺绣社,一些坤道和尼姑汇聚于此,她们自带工具,在当时的花纱布公司(后来的纺织品站)借来了一匹白布,运用当时的鲁绣民间技艺,开始了有组织的刺绣生产,遂成为济南刺绣厂的前身。随着民间手工艺小组的发展、壮大,1952年,改称济南市二区绣花组,1954年命名为济南市妇女刺绣生产合作社,1963年更名为济南市刺绣生产合作社,直到1973年定名为济南刺绣厂,成为国有集体企业。此后,该企业又经过多次改组、重命名,为了阐述方便,统称为济南刺绣厂。从济南刺绣厂名称的更替可以看出,济南刺绣业的规模呈不断扩大的形态,也是一步一步逐渐发展、繁荣起来的。到1952年,济南刺绣厂“加工的白绸绣花头巾,曾作为礼品赠给苏联、朝鲜艺术团体”,1956年,刺绣生产已初具规模,刺绣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在济南刺绣厂转向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时刻,是年,在济南国画界和泥塑界颇有声望的黄固源,加入刺绣生产合作社任图案设计,他从动物花鸟的自然生长规律、写生造型,到如何在刺绣中顺线用色进行讲学,提高绣花工人的艺术素养。黄固源与绣花工王玉珍等人一起,结合以各类缝纫机为工具进行刺绣的探讨,利用生丝线、毛发和棉线相结合的手法和针法,表现国画折枝花卉图案的墨色晕染、渐变,以及色彩的过渡,用并不复杂复杂和高端的线,创造性地发明机绣长针绣法及其衍生发丝绣、花边绣等机绣针法,表现粗枝大叶及精细、粉嫩花蕾的再现技法,形成山东机绣造型美观大方,图案新颖,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艳丽,地域性明显,针法丰富多变,黄固源将国画、工笔画的传统技术融进刺绣及图案设计,从而奠定了济南刺绣图案设计绘画基础,在这鲁绣设计一点上,黄固源有突出的文化担当,在黄固源的引领下,济南的“鲁绣”一派开始追求传统绘画效果的地方风格,形成的清新典雅的现代机绣济南新特色。1957年后,济南刺绣生产已初具规模,机绣品不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震惊了工艺美术界同行,还以实用艺术商品的形式行销北京、上海、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甚至机绣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为新中国赚回外汇。时隔多年,黄固源的孙女黄荣楣夫妇找到时任济南刺绣总厂的马培淦厂长,他回忆起往事,深情地评价黄固源:“将折枝国画的独特艺术运用到刺绣产品上”,对济南的刺绣设计工作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
黄固源在刺绣图案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济南刺绣业的进步与发展,1957年,他携带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洛神》,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展,黄固源的泥塑洛神,既美丽又善良,附加了曹植《洛神赋》、顾恺之《洛神赋图》,以及赵孟頫《洛神赋卷》等文化价值,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黄固源汲取历史上的文字描绘的形象,加以具体化,他的泥塑具有了形象之美:洛神轻盈得就像受惊后翩翩起飞的鸿雁,体态又像游龙一般灵动;容颜鲜明光彩如秋菊盛开,青春繁盛如春天茂密之青松;行止若有若无仿佛薄云轻轻掩住明月,身影飘忽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就像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亭亭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像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
1957年7月22日到28日,黄固源与济南面塑合作社李俊兴,济南机绣创始人之一王玉珍、淄博的陶瓷艺术家等到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为期一周的会议,成为黄固源等475名代表终生难忘的记忆,在会上,黄固源被中国手工业局授予"工艺美术艺人"称号,并受到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奠定了他在工艺美术研究的历史地位,成就了他人生在工艺美术上的辉煌。黄固源与与会代表现场听了国务院第四办公室主任贾拓夫做了《面向六亿人民,发展工艺美术生产事业》的报告,白如冰的《把我国工艺美术生厂推向前进》动员讲话,还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亲切接见并合影。在这次会议上,黄固源结识了大江南北的手工艺者,见到蜚声艺坛的画家,尤其是会议上提出了“实用、经济、美观”的工艺美术原则,通俗明了,成为济南工艺美术发展长期以来遵循的标准。会议强调国家对工艺美术事业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并提出保护艺人、加强艺人创作等方面的措施。黄固源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工艺美术领域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他感受到工艺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或学科,不仅是中国民众几千年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要支撑,其特有的东方文化特色,在推动济南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一定会发挥更重要作用,他带着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嘱托和信任,从北京回来后,受命筹建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美术,黄固源奔波不息,终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不治而终,享年六十岁。
参考文章:
黄固源的孙女黄荣楣及其亲属提供的家族史料
山东省第一轻局编志办公室 《济南市一轻工业大事记(1905-1987)》
唐家路 《工艺美术学科专业回顾及其重建》 2022年9月《济南大学学报》
严民 《两位画家的莫逆之交》 2008年10月30日 《齐鲁晚报》
陈炳熙 《陈寿荣传》 2000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黄固源艺术简介:
黄固源(1898~1958)名黄钧,字固源。历城人。早年与关松平、关友声等在济南创办国画学社。工山水、花鸟、走兽。除兰、竹之外,均为着色画。晚年尤善泥塑,作品维妙维肖,堪与天津泥人张媲美。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