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769/1569页 共47029

明代青铜四臂观音佛像鉴藏

时间:2015/8/8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王筱霖
  明代佛教盛行,佛教人物雕像的制作也在帝王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根据文献资料,明代仿效元朝,在宫廷中专设造像的机构,被命名为“佛作”,专门制作藏式佛像。朝廷常以宫廷制金铜佛像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给西藏宗教上层人士。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制作工艺上,明代佛教造像都是汉族和藏族艺术的完美融合。

  明代观音造像尤为盛行,其艺术价值、历史意义较符合现代审美的意识,受到了现代藏家的青睐,在各大拍卖公司创出了纪录,最高价达3000余万元。其中,四臂观音市场尤其突出,成交率过半。

  四臂观音是雪域西藏的守护神,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当刻画于艺术作品中,四臂观音往往身着绸缎及缨络,前两只手合十胸前,抱着一颗如意宝珠,代表能满足所有众生的要求。后两臂高举至肩,右后手持一串水晶念珠,代表无止尽的救渡众生出离轮回;左手持一白莲,代表净化一切烦恼。四臂代表四种佛行,即“息”、“增”、“怀”、“诛”等。“息”是平息所有的痛苦、障碍及困难;“增”是增加福报、智慧、长寿、财富等;“怀”是救渡众生、领导他们修行;“诛”是诛灭众生种种恶念、克服外界魔障等。

  景湾阁藏品明代青铜四臂观音佛像体现了典型的明代观音造像特点。观音结跏趺坐,造像面部宽平,具有明显汉人审美特征。躯体结构匀称,宽肩细腰。身材和面部均显丰满,面部短宽,长眉细目。观音的双眼微微俯视,守望下方的凡间,表情端庄祥和。胸佩宝饰,衣饰华丽,造型端庄大方。细部刻画精细入微,雕像整体线条优美流畅,质感极好。观音胸前及腰部的U字形联珠式璎珞,体现了中原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其前端两手合十于胸前,后两手分别持念珠与白莲,均为四臂观音的典型符号。

  明代所有造像皆配有莲花座,景湾阁所藏四臂观音亦不例外。莲花座饰以环绕的多层莲花瓣,使整体造型更加和谐、饱满,充满层次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明代青铜四臂观音佛像鉴藏-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