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53/80页 共2358

铜镜中的盛唐遗韵

时间:2014/9/19 文章来源:扬州日报


唐代飞天金栉

  唐代的扬州由于社会安定、经济富饶、商旅群聚,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亚洲最大的国际商贸大港,在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动遍百数”。物产的丰饶成就了唐代扬州文化的丰富和旖旎。唐代的“打马球铜镜”及“飞天金栉”就可见证唐代扬州经济文化含纳与交融的风范。

  唐代扬州是著名的铜镜生产地和输出地。唐玄宗时期流行的歌谣唱道:“潭里车船闹,扬州铜器多。”韦应物也在《感镜》中说:“铸镜广陵市,菱花匣中发。”唐代扬州生产贡镜,因其奇特的制造方式而被称作“江心镜”,唐代扬州学者李肇在《国史补》有这样的记录:“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造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

  多年来扬州出土的铜镜有数百面,仅仅在扬州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铜镜,就有100多面。在扬州博物馆收藏的这百余枚唐代铜镜里,大的20多厘米,最小的只有3厘米多,称为“怀镜”,便于妇女随身携带。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葵花形、菱花形等等。铜镜背面的装饰图案形形色色,无所不有,如花卉葡萄、奇珍异兽、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1965年出土于扬州市邗江县泰安乡金湾坝工地的“打马球铜镜”。有关马球图案的铜镜全国现在仅存三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和安徽怀宁县,而扬州博物馆收藏的这面铜镜品相为最好。

  打马球纹铜镜直径18.5厘米,厚1.0厘米,为八角菱花形,半圆球钮,镜背纹饰是四名骑士手执鞠杖,以不同的姿势环绕镜钮,跃马奔驰作击球状。人与球之间饰以高山、花卉纹,显现出在郊外比赛的情景。此面铜镜品相极好,包浆绝佳,纹饰饱挺,由于受千年地下墓室地热作用土质干湿程度以及镜体水银挥发等诸多因素影响,铜镜皮壳变成通体皮蛋古般的黄绿色,光可鉴人。马球运动源于波斯,汉代传入我国,到了唐代,此项运动十分活跃,深得皇帝和贵族的喜爱。该镜的纹饰组合搭配自然,布局主次分明,而铜镜的整个背面因为所表现的打马球比赛生动记录了唐代贵族的生活场景,而极具艺术和历史价值,被后人称为唐代铜镜中的精妙之作。

  唐代扬州不仅仅是全国最大的铜镜产地,金银器等手工业也十分发达。《新唐书·地理志》载:“扬州广陵郡,大都督府……土贡金、银、铜器、青铜镜。”1983年在扬州市区三元路(文昌中路)一口古井中出土的唐代伎乐飞天金栉就代表了当时扬州手工艺的最高水平。

  栉在古代是梳子和篦子的总称,既可梳理头发,又有装饰意义,与簪、钗、胜、步摇、金钿、铢花、勒子并称为中国八大发饰。古代名贵栉以金制为上,薛昭蕴《女冠子》词:“翠细金篦尽舍”,可见当时的名门贵族妇女喜欢用金栉来装饰头发,在我国有些少数民族至今仍有用精美梳篦作发饰的习惯。

  此件金栉高12.5厘米,宽14.5厘米,重65克,用厚0.2-0.4毫米的薄金片锤錾刻而成。栉面为马蹄形,纹饰细密繁复,线条细如蚁足,上部满缀纹饰,下部剪制成梳齿状。主题纹饰为奏乐飞天,中心主纹以卷云式蔓草作地,飞天对称排列,一吹笙,一执拍板凌空腾飞奏乐,飞天下方饰两朵对称如意云纹,周边饰多重珠纹,带有单相莲瓣纹带、双线夹莲珠纹带、镂空鱼鳞纹带、镂空缠枝梅花间蝴蝶纹带等。从纹饰上看此件金栉具有传统中国风格,但其栉面出现的炸珠、掐丝、累丝等工艺显然也受到西方金银制作工艺的影响,这正说明唐代社会的开放和对外来文化、工艺的包容性。

打马球铜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铜镜中的盛唐遗韵-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