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农民博物馆畅想



时间:2020/1/24 19:17:03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布加勒斯特有很多博物馆,具体有多少好像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里既有像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这样的大馆,无疑,它们有反映国家历史和艺术的丰富内容,也有一些另类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不同于其它的独特的主题。可是,在一串名单中,我最想去的还是农民博物馆,因为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体系中,我所知道的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中能有农民博物馆的可能极少,反正我没有见过。而它对于我的吸引力正在于它的独特性,所以,在布加勒斯特参观农民博物馆是必须的。

  在去农民博物馆的路上,顺便参观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真正是顺道看一眼而已,不过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观众真多,和其他城市中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一样,以儿童以及带儿童的家长居多。所谓的顺道参观,也是想了解一下这座博物馆和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哈佛大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有什么不同,实际上不看也知道它的大致状况,一定是有一些大型动物的骨架以及各种动物的标本。自然历史博物馆如果要做出特色是很难的,因为内容的相似性,其特色很难通过常规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墨尔本博物馆中的自然历史部分,其独特性在全世界博物馆体系中却并不多见。

  出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左转,就能看到不远处掩映在大路边树林中的农民博物馆,是一栋有相当规模的红砖建筑。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以农民为多的国家来说,农村、农业和农民是非常的重要,这所谓的“三农”在中国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所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中就有一座“农业展览馆”。北京农业展览馆于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兴建,1959年9月对外开放;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在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基础上筹建了中国农业博物馆,并于198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遗憾的是那一建筑中历年来有和农业无关的各种多样的展览和活动,使得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展览馆”。尽管这不是针对农民的一个专门的博物馆,但是“农”字当头显现出了国家对于这样一个主体产业的重视。因此,可以想象的是,布加勒斯特能够安排一个国家级的农民博物馆,说明这个国家对于农民的重视,并用博物馆的方式来呈现农民的方方面面,显然是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其他城市的特别之处。

  远远望去,农民博物馆的规模是相当大的,红色调的建筑中蕴含着这个国家的丰厚历史。怀着充满想象的心情去猜测它可能会是怎样——一定能够看到劳民劳动的汗水,丰收的喜悦,丰富的家常,异样的居所,别致的服饰,丰腴的家畜,以及伟大的创造,如此等等的构成,正是这个国家发展的历史。同时还能想到,它有着与之关联具体的内容与博物馆矿建的关系,还有独特的展陈方式与体验活动,想到这些,内心都充满着渴望。

建筑前面仅有的一对石雕在草坪上

  走到近前,大楼巍峨。左侧有一脚手架,显现出正在维修的预告。

  门廊左侧的柱子上有一块大理石的装饰,上面有青铜的浮雕像,下面的文字为:

  卡罗尔一世

  罗马尼亚国王

  1912年6月17日奠基

  2012年6月17日奠基百年

  显然,这是为纪念奠基百年而设立。如此超越百年的历史建筑,如今还是那么健壮的存在,而其中经历战火和革命,能够巍然屹立实在也是幸运。看看布加勒斯特历史博物馆中城市变迁历史的展览,可以知道这座城市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对于古和旧的消解。新的建设成就在展览的对比图片中,实际上表现的是城市中过去的和谐正成为新旧对比的不和谐。而这里的周边没有现代化的建筑,也没有现代化建筑背景的衬托,因此,与自然的和谐所显现的是历史的和谐。国王卡罗尔一世,全名卡尔·埃特尔·弗里德里希·泽菲林努斯·路德维希·冯·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Karl Eitel Friedrich Zephyrinus Ludwig von Hohenzollern-Sigmaringen),这名字不是有点长,而是很长。国王1839年 4 月 20 日生于德国锡格马林根,逝世于1914年10月10日,享年75岁,在位长达48年。卡罗尔一世是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亲王卡尔·安东的次子。在推翻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扎后,于1866年4月被推选为罗马尼亚大公,1881年3月26日,罗马尼亚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卡罗尔加冕成为第一任国王。非常有意思的是,卡罗尔一世在任期间鼓励发展工业,扩充军事设施,却由于长期忽视农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酿成了1907年的农民起义。而如今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牌子却挂在了农民博物馆的前面,实在也是一种历史的讽刺。

  拾阶而上,穿过门廊。遗憾的是,大门紧闭。门外还有其他的观光客也在寻找进入的途径。只见门上贴了几张纸条,其中有一张告示可以绕到后面进去。因此,沿着这样一个体量比较大的建筑外面绕到后面,还是要费一点体力。正后面的右侧是一个出入口。这个入口的里面有一个临时展览的广告牌,但展厅也是关着门。出来一位工作人员,应该是门卫,他告诉我们说馆里正在维修,已经三年了;而那临时展览厅也很久没有开放了。

  这确实太意外了,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此前在布加勒斯特的国家博物馆也是遇到楼上的主展厅维修而关闭多年,又浮现出国家博物馆馆长在回答我所问“何时开馆”时的尴尬的表情。因维修而闭馆,而闭馆基本上就是关门,何时能够开馆?谁也说不清。等再从一侧绕到该馆的前面,外面的脚手架所显现出的维修的状况,实际上就是一份特别的闭馆的告示,而那个脚手架也像一件艺术装置作品放在那里,让人们揣测维修的内容以及过程和时间的长短。这样的经历好像当年去巴西国家博物馆,也是遇到维修而闭馆,而实情是因为政府困难而没有经费维持正常开馆。后来在2018年9月2日,这座博物馆被一把火而烧毁,同时与之陪葬的有馆内2000万件藏品。

  对于维修实际上是一种关门的状态,反映了政府对于基础文化设施投入的问题。包括罗马尼亚国家博物馆在内的一些场馆长期处于维修或等待维修之中,使得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无法发挥,也影响了国家和城市的形象。那么,农民博物馆的维修实际上也反映出国家在文化投入方面的严重不足,因此,很难想象出农民博物馆原来是什么样子,维修之后又应该是什么样子。毫无疑问,一座健全的农民博物馆能够显示这个国家的农业发展的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一个整体的社会状况,包括农业生产中过程,农业生产的工具,以及人在其中的作为,还有农民的生活状态,如此等等,可以想象一座内容丰富的农民博物馆能够让城市中的人了解远离城市中的农民的各方面状况,哪怕是他们深陷的皱纹,哪怕是他们粗糙的皮肤,哪怕是他们简陋的生活,哪怕是他们最朴素的装束,不一而足的种种都可能构成一个国家中的农民的整体形象。

  因此,一个国家能有农民博物馆是非常重要的设置。因为通过博物馆的方式来还原农民的基本状况,来展示农民的建设成就以及精神风采,通过各种方式的展陈可以看到在一个农业国家中数以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看到农村、农业、农民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以及影响力。博物馆所呈现的正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过程以及当下状况,而农民博物馆的设立反映了国家对于“农”字当头的基本判断,也表现出了“农”字当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在城市化发展越来越成为主流的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村、农业、农民以和过去完全不同的表现而成为今天具有“现代”标识的一个新的领域,因此,用博物馆的方式来保留过去,还原人们记忆中的那些真实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因为当很多已经成为历史,成为文物,当很多已经成为历史记忆的时候,用具体而丰富的实物来说明农业在过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与农业的机械化、农业的现代化等等形成历史的比照。把过去的方式和历史展现在今天,人们会记住那些千年耕作的农民曾经用最简单最朴素的劳作来建设这个国家,来维系这个国家的发展,来维系家族和家庭。因此,农民博物馆对于我们来了解过去、认识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农民博物馆就是一座农民的历史纪念碑。

鸣谢:罗马尼亚文化艺术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