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页 共591条
|
|
陈履生:新中国绘画中女性形象的衍变
- 时间:2022/3/17 9:50:18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本文为《巾帼:新中国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全文约54000字)的第十二部分“结语”(总二十一)
民国时期美人广告
陈行《毛泽建同志在衡北游击师》,1977年
陈嘉言《苗族同胞欢迎解放军》,1951年
郭俊卿《西北妇女积极生产》,1950年
郑震《牧羊女》,50年代
邓澍《夸媳妇》,50年代
黄鹂《姐姐要做新娘了》,1954年
何海霞《春在田间》,1959年
1952年《美术座谈》第5期报导,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绘画系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连环画创作运动,有122位同学参加,达98%,共创作85套作品,达1400余幅,其中每套多者可达100余幅。内容分为:1、抗美援朝;2、爱国公约;3、治淮;4、保护森林;5、亲与仇;6、郝建秀;7、农村妇女开抽水机;8、佃户到县长;9、知识分子下乡;10、民兵;11、拥军优属;12、婚姻自主;13、镇反;14、少儿队夏令营;14、历史故事。
陈菊仙《祖国颂》,1961年
杨之光《不爱红装爱武装》,1961年
黄均《我要在这里永远落户》,1964 年
吕学勤《科研小组》,1964年
忻礼良 童庆生《姑嫂选笔》,1964年
程十发 《一心为集体》,1966年
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绘画创作在连环画这一个方面出现的新题材,可以说,每一个新题材都关系到妇女。这是从解放、翻身到觉醒、奋斗的过程,因此,“半边天”所构成的时代风景在历史的发展中就成为独特的景观。这是从传统仕女画发展而来的新的变化,是新中国给予女性的新的生活和发展空间,而她们亘古不变的美却在新时代表现出了新的内涵,由纤弱变成壮硕,由涂脂抹粉到不爱红装爱武装。
“巾帼”的感天动地,曾经激励了几代人为之努力和奋斗,而作为平常人的女性在日常之中的劳动也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作为时代的点点滴滴所汇聚成的涓涓细流,女性题材的绘画创作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许多与男性平分天下的著名女画家及其作品都是历史星空中的闪亮。关于女性绘画以及美的不同表现在新中国的不同时空下,都以女性独具的审美意义而承担了历史的责任。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看那些与时代相关的具体作品以及形象表现,又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然而,历史的发展却在不经意间调整了方向,因此,关于女性题材的绘画创作又有了新时代的变化。
杨成国《站在钢琴前的年轻的母亲》 ,1989年
吴昕川《海歌》,1999年
季世成《稻子熟了》,2013年
进入新世纪,社会上不仅有女拖拉机手,还有女出租车司机,更有了女航天员,真正是各行各业都有女性的辛劳、奋斗和贡献,而绘画创作中表现女性的作品比比皆是,从全国美展到女画家的个展。多样性的存在,构成了新时代表现女性的又一片天地。其中季世成2013年创作的绝版套色木刻《稻子熟了》,表现一位农妇拖着两捆稻子行走在稻田中。她穿着迷彩服,围着围巾,没有昂首挺胸,也没有意气奋发,却以低着头表现出了埋头苦干的一种新时代的日常。这时候人们可能会想到她的丈夫进城打工了,而农村中的留守妇女就成了时代中的新的问题。当然,在新时代也有诸多表现城市女性的作品,那基本上也是在日常的范围内,其中以时尚、潮流为主的表现新时代的城市日常,在审美上的那种时尚已经隔绝了基层的普遍性,以潮流中的审美融入到城市的时尚之中。这是两极化的表现,一方面表现现时面对现代化的苦涩而拒绝过去的装饰,另一方面表现现代的时尚而隔离艺术的功用。但不管如何,不管从哪一方面去审视,女性之美,哪怕是像珂勒惠支笔下的绝望,都能激发起人们的心灵的震撼,都能够获得女性在艺术表现上的特别的意义。
陈金华《绿色空间》,1999年
胡志荣《旋转》1999年
杨凡《毕业生》,1999年
阿鸽《凉山姑娘》,1999年
(完)
The End
【陈履生博物馆群
临时闭馆通知】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3月16日(星期三)起,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群临时闭馆,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陈履生博物馆群
2022年3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