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沈周《游大石云泉庵行书诗册》现北京银座2019春拍

时间:2019/5/22 18:38:37  来源:雅昌艺术网

  石田先生书法虽自涪翁发源,

  然绝无经营惨淡之迹,

  只遒劲奇倔,

  自率天真而已,

  是学古而与俱化者。

  大石山素享“独步江南,天然画本,尺辐千里”之誉。云泉寺则坐落在大石山岩壁间,当时称云泉庵。地势高险,三面临风,云雾缭绕,泉水奔泻,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清修佳境。自明代礼部尚书吴宽等文豪吟诵的大石联句传播以后,云泉庵更是声名远扬,成为当时吴中文士最喜欢游赏的雅集之处,自然作为明四家之一的沈周也不例外,多次游览大石山胜景,据传他曾绘《大石云泉庵图》,但至今已然下落不明。

  沈周(1427-1509) 游大石云泉庵行书诗册

  1496年作 水墨纸本 册页

  释文:十年不到岁月殊,江关所寓非程非纡。山胜石磴足尚健,地势渐高开太湖,庐山秀本夺吴岳,吴赖有此石京香炉。羣龙夭娇聚山脉,奔走左右来争珠。秋天日晶气更爽,何况殷勤亲友俱。茶烟出屋窜野鼠,谷风振竹喧林乌。两番记壁皆有作,己及三过今难无。厓寮觅句要独坐,石梁吟步挥旁扶。老年尽好寻乐地,官府清简无求诛。郊村接目错红树,禾廛寒场鸡狗 膄。行厨足酒不待买,藏阄未畅五白呼。嗽酣多临净涧趾,风襟或倚长松躯。狂言妄发合古韵,兹事谬应山僧图。在游不当鄙下里,同声可应何可孤。青山落落我兀兀,白发种种心于于。衾裯失抱悔莫宿,黄昏出寺随樵夫。

  款识:弘治丙辰(1496年)九月二十七日,鹤洲俞士鸣以余寓许市,与大石云泉庵甚迩,拄近局五六人治酒,载余登焉。因坐石行觞,诸客迨醉,鹤洲举杜少陵所赋《道林二寺行》韵请识兹游,沈周。

  钤印:兴酣落笔

  鉴藏印:西馆(二次)、重文馆(二次)、婴宁馆傥来之物、冰谷、朱之赤鉴赏、第一希有、佩裳曾藏、卧庵所藏、匏庐所藏、复初清秘、沈周考证之家、李泽甫、高阳纪念图书馆章、世界联合图书馆章

  著录:

  1.《朱卧庵藏书画目》第32页,明朱之赤撰,清抄本(徐乃昌积学斋旧藏)。

  2.《美术丛书续集第六辑·朱卧庵藏书画目》第24页,上海神州国光社,民国二年(1913)。

  3.《美术丛书二集第六辑·朱卧庵藏书画目》第24页,上海神州国光社,民国二十五年(1936)。

  4.《中国书画全书(四)·朱卧庵藏书画目》第81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

  5.《中国书画全书 第四册·朱卧庵藏书画目》第81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

  6.《美术丛书16 二集第六辑》第112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注:以上著录信息中所载作品形式皆为“游大石云泉庵行书诗卷”。明清以来,由于长卷形式的书画作品翻阅费时和保藏不便,故而册页形式于明清两代十分盛行,很多收藏家都会选择将书画小品、信札、长卷的历代法帖等集中改为册页装,以便保存和翻阅。

  说明:

  此作初为明末收藏家朱之赤所藏,后经清末广东收藏家孔广陶岳雪楼、番禺李天马递藏。民国三十八年初春,李天马与时任总统府资政的李石曾在广州结识,二人时相过从,谈论收藏,故李天马将此册赠予李石曾。1949年以后,李石曾旅居瑞士,并携此册。且李氏另藏有宋代沈周专册,并与此册相配。考证宋代沈周与明代沈周,甚有收获,特镌“沈周考证之家”以记其事并钤在此册之上。李石曾曾搜集唐颜真卿、宋文公、元鲜于枢和明清诸家手迹合成六代文献墨迹专册,此本即是其中之一。此外,另有历代藏家蒋维崧、潘佩裳、李泽甫等人藏印于其上。

  24.5×13.5 cm×11 约0.3平尺(每幅)

  题跋五开 尺寸不一

  著录文献书影

  册页封面

  此《游大石云泉庵行书册》从款识中所知,书于弘治丙辰(1496年)九月二十七日,沈周与好友在大石云泉庵闲聚时所书。此册最初为明末收藏家朱之赤所藏,后经清末广东收藏家孔广陶岳雪楼、番禺李天马递藏。而后民国三十八年李天马将此册赠予时任总统府资政的李石曾,1949年以后,李石曾旅居瑞士,并携此册。流传有序,著录详尽,册中题跋更是一一佐证了此为沈周传世册页。

  题跋

  沈周是明代极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家,是因为沈周是一位诗、书、画皆精的全才。于诗,沈周十五岁时听宣南京,做百韵诗上户部主事崔恭,史载:“崔得诗惊异,疑非己所,面试《凤凰台歌》,先生援笔立就,词采烂发。崔乃大加激赏,曰:‘王子安才也。’”于画,沈周少年学画,三十三岁画艺渐进。《匡山新霁图并题》录有唐寅题诗:“翁昔少年初画山,苍松黄竹亲潺湲。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远。世外空青秋一色,岩前远黛晓千鬟。天台佳丽同人境,尚恐翁归向此前。”于书,王鏊在《石田先生墓志铭》中记载沈周“书法涪翁,遒劲奇倔”。

  其一

  沈周一生虽无意致仕,但由于松江与苏州地缘相近以及整个书风的影响,他早期的书法受此类书风影响较甚,字体结构工整,字貌方正圆润,四平八稳。五十至六十五岁阶段,可以说是其创作的黄金期,此时期沈周的书法处于变革阶段。他的书法已不囿于“台阁体”或说是家学书风,开始向黄庭坚等大书法家学习,书风出现明显转变,由原来的方正圆润变成了瘦劲坚峭。

  ?其一

  六十五岁至八十三岁这段时期是沈周书法风格的成熟期,他开启了明中期重意趣的书法风气。此时沈周已不囿于单纯地模仿黄庭坚,黄庭坚的大字兼有骨肉与脂泽,线条圆润,丰满多姿,沈周则倾向于突出黄庭坚笔法的骨骼部分,融入了王羲之婉和、外表特征。《游大石云泉庵行书册》用笔较之于其他小行书作品来看,显得更厚重丰满,神完气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