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安徽书画家肖玉广:诌议中国书画的写意精神

时间:2019/8/24 9:54:38  来源:江淮聚焦

  工商导报、安徽经济新闻网记者 祝海洋 范为民发布————

诌议中国书画的写意精神

肖玉广

  肖玉广,男,1952年2月出生,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安徽省美美术家协会会员,淮北市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淮北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淮北收藏》杂志副主编,淮北市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淮北市美协、书协会员。

  写意精神是中国书画的灵魂,它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伴随着中国书画的形成、成长和发展。

  "意"是人内心的心理活动,会产生意识、意念、意境等。人内心的心理活动是无色、无质、无形的,是捉摸不定的,如何感知,如何去写。那就要依靠外界事物的形、质、声、色去反映、去扑捉、去印证,去感化人的心理活动。人内心的心理活动,一旦被外界事物的形、质、声、色所喚醒,且又产生了共鸣,于是人的内心的心理活动便通过外界事物的形、质、声、色反映出来,以致可以捉摸、感知、会意。"存在决定意识",此时,便进入了写意的过程。

  精神则是意识的内核,写意要上升到精神层面,就需要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就是外界事物的形、质、声、色被意识感知后,又经过大脑层质的再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此时的理性认识,就不是单纯的初级意识了,而是给意识插上思想的翅膀,注入灵魂,使意识发挥出自身的能动作用,使人内心的思想感情反作用于外界事物的形、质、声、色,准确地反映外界事物的精神状态。写意精神便是这种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的书写、绘画过程。

  传统的写意是与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分不开的。古代先民绘制岩画以记录生活场景,绘制陶文、陶画以美化生活,以致精美的青铜图案,华贵的壁画、雕塑,都包含有写意与写意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推进,封建的士大夫、封建的文人雅士便以书画的写意融入自己的生活。唐诗、宋词、元曲的成熟,又为写意扩展想象的空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以意造境,境生象外。",写意渐行渐远,不断地成熟起来。自宋、元以后,文人归隐于山林,以书画为伴,寄情于山水、花鸟、人物,借物喻情,不求形似,直抒胸臆。写竹写其虚心有节,画松画其凌霜傲雪,梅有凌寒之恣,菊有傲霜之态,一笔一划,无不直追物的本性,以此彰显人的品性,而此时物的形便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物的神与人的精神交相辉映,而达到畅叙情怀的状态。

  传统的书画与传统的文人结合起来,写意便生发出精神。因为中国传统的文人不但六艺皆备,而且经、子、史、学,无一不精,儒、释、道贯之而学富五车,如此的文人在学养支配下,启动意念,运用笔墨技巧笔走龙蛇,惊鸿飞雁,用笔墨营造出一种境界,一种精神。特别是社会动乱,改朝换代之时,文人便突显出特有的精神境界,或忠君爱国,视死如归;或隐逸山林,独善其身。岳飞、文天祥怒发冲冠、丹心永留,朱耷、徐渭白眼青天、狂歌傲世,等等等等,数不胜数。文人一旦掌握笔墨的技巧,便能充分展现自我意识,拓展想象的空间,倾注于书画的字里行间中,挥洒天地、畅达情怀。此时的书画中便充满着文人精神,写意精神便油然而生。

  所以写意精神并不是单纯的抹上几笔,画上几笔,就是写意精神了。中国书画历来讲究以人为本,“书如其人、画如其人"是也。人的学识修养、思想境界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不苦读万卷书,不行走万里路,不经事论事,不锤炼技巧,就不会在中国书画上有所建树,更谈不上写意精神。如果是随心所欲,在纸上涂抹,那也可能是画,可能是字,可能是写意(写自我意识),但绝上升不到书法,也不可能是艺术,更谈不上写意精神。

  中国书画传统的写意精神随着历史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暂新的新时代需要为传统的写意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人类的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都不可能停留在原地,"笔墨当随时代"如是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他们的书画实践活动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吴昌硕以石鼓入画,齐白石以生活入画,黄宾虹以宿墨入画,潘天寿以架构入画,李可染的山水,陆俨少雲水,陈子庄的意境,黄秋园的笔墨等等等等,都是在传统笔墨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笔墨关系,特色鲜明,独领风骚,展现出写意精神的新面貌。

  写意精神必须与时代结合,才能显现出中国书画鲜活的民族特色。黄宾虹、李可染的山水,以创新的笔墨关系,营造出祖国山河,“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浑厚华滋、气吞万里"的壮丽境界,張大千、刘海粟的泼墨、泼彩山水,墨色交融,色彩瑰丽,齐白石、赵少昂的花鸟,艳丽多姿,活灵活现,小鸟尽情地歌唱,花团锦秀,迊着朝阳,枝繁叶茂,如果朱耷、徐渭复活,也会为之感叹的。

  有继承才能发展,传统的写意精神虽有峰颠,但峰颠总会有新的耸起,我从成都双流机场飞拉萨,途经十万大山,真是峰峦叠起,万峰竞秀,十分壮观。就是喜玛拉雅山,每年也还再不断地升高,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社会同样,写意精神也如此。我们不必言必朱耷,行必徐渭等,朱耷、徐渭等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与当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也不相同,那么多的不同能产生出相同的笔墨精神吗?“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朱耷、徐渭等所形成写意精神,是传统中国书画写意精神中的璀璨明珠,可以继承,但不可死抱住不放。

  新的历史时期必会产生新的写意精神。这就需书画艺术家用心发奋读书,用脚走遍祖国山河,以身尝尽世间百味,搜尽奇峰,西为中用,拓展中国书画的写意精神,使中国书画以鲜活的民族艺术特色,辉映世界艺术之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