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由“子龙”铜戈一窥商代兵器之演进

时间:2019/8/4 18:00:37  来源:收藏快报 王雪/河南新乡

图1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大事。同礼器作为古代政治生活祭祀的物化表现形式一样,兵器则是古代政治生活战争的物化形式。“戎”关乎国家存亡兴衰,其中铜戈作为夏商周时期最常见最主要的长柄格斗兵器,在三代的军事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三代武库之主宰”。

图2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铜戈数量丰富,商周至战国时期的藏品尤其突出,形制多样,中原区域风格明显。其中一件商“子龙”铜戈尤为引人注目。这件商代“子龙”铜戈,通长23.5、通宽6、厚2.8厘米,重433克,属国家二级文物。铜戈上略有腐锈,形制基本完整,状态稳定,1958年入藏新乡市博物馆。

  这件商“子龙”铜戈属短銎无胡戈,援为长条形,援锋尖锐且呈流线三角形,援中有线状凸棱,下刃略内凹,椭圆形銎位于援本中部位置,方内与銎略等宽,内上正面(图1)落有铭文似“子龙”二字,反面(图2)为兽面纹。“子龙”二字字口圆浑流畅,“子”字较小,在下侧,“龙”字写法与商晚期的子龙觯上的铭文相似。

  “子某”之称习见于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亦见于商周典籍,甲骨文“子某”之称多至一百几十人。“子某”是殷人贵族的一种称谓方式,或是“王子”身份的宗法贵族,或是宗族之长子,或是卿士僚尹的宗法族长。与商王室有着血缘关系或者有政治上亦或姻亲上的同盟关系,进而发展为实力强大的氏族。由此推测,“子龙”应属以上某种之一。

  与“子龙”铜戈同类型的短銎无胡戈以安阳殷墟出土最多,辅之以铜戈自身形制的演变与青铜容器的分期成果,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商“子龙”铜戈当属殷墟一期晚段至二期,即商代晚期早段铜戈。分别对比早期和晚期出土的其他类型同戈,我们可以看出,以此为代表的此类短銎无胡戈,率先将扁平的内前部改为短銎,直接将柲贯入銎中,这也是在加强戈头与柲的结合程度上的一种大胆尝试。此种短銎无胡戈克服了柲夹内的安柲方式啄击时戈头后陷以及戈援上倾斜的弊端,使得传统以柲夹内的结合方式大为改观,这种改制明显是受到了北方青铜器中流行的有銎武器的启示,也是商代铜戈的重要发展之一。

  短銎无胡戈出现于安阳,由中原无胡戈与北方青铜器的管安柲的方式结合产生,随后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几乎可与直内无胡戈和曲内无胡戈分庭抗礼。但进入商代晚期晚段便急剧衰落,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銎部上下基本同宽的构造,加上銎壁多无销孔,在实用勾啄时柲容易从銎中脱出;二是为防止援銎结合部发生断裂,在铸造时通常要多投入铜料来加厚援本与銎壁,制作工艺比其他形制的戈头也更为复杂,这与柲夹内戈相比经济成本较高。由此可见,实用性不强与成本过高是导致短銎无胡戈衰落的重要因素。

  寻找最实用的戈形,仍是中国古代冷兵器的重要主题。虽然短銎无胡戈克服了柲夹内戈的弊端,但是在实战中经常脱柲的问题很快就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来,短暂流行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