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小议南明永历“补铸钱”

时间:2019/4/20 11:44:50  来源:收藏快报 师文涛/云南陆良

图1

  1644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之后,清军入关,为了抗击清军,南方一些明朝官吏先后拥立明皇室后裔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键于南方各地,打着“复明抗清”的旗帜作最后的支撑,但在清军的打击下,不久即告失败。1646年11月,瞿式耜等又拥立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次年以“永历”为年号,是为永历帝。历史上称这一段时间为“南明”。虽然南明政权存在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但都铸造了相对应的货币——福王朱由崧的弘光通宝、鲁王朱以海的大明通宝、唐王朱聿键的隆武通宝、桂王朱由榔的永历通宝。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20年前当我开始涉足钱币收藏时,第一次在云南农村见到背星的弘光通宝和隆武通宝时,特别兴奋——没想到在东边沿海铸造的钱币,与云南相隔那么远,竟然流通到了西南边陲之地,应该是比较少见的,因此以较高的价格买了下来。几年之后在网上买了一本《云南货币简史》,才知道永历政权曾补铸了崇祯、弘光、隆武政权的钱,因为没有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依据是“在云南却有大量的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出土或传世,出土时往往是崇祯通宝、弘光通宝、隆武通宝三种钱币混串在一起,除年号不同外,版式风格、钱币大小、铜质锈色完全一样……这几种“星”背钱与其他版式的崇祯通宝、弘光通宝、隆武通宝钱风格不同,区别很大。”(《云南货币简史》126页)其主要特征就是背面有一“星”点,三种钱风格一致,从背面很难区分出是哪一种钱币。而在补铸的这三种钱中,尤以崇祯通宝为最多,也比较大而厚重,因此我认为崇祯通宝是三种钱中最早补铸的。之前一直以为背星的崇祯通宝是崇祯本朝云南所铸,那么崇祯本朝云南铸造的应该是另外一种直径相对较小、光背的崇祯通宝。

  去年年末,在地摊上见到铁丝穿着的一串81枚铜钱,我从中挑选了70枚。其中有65枚背星崇祯通宝,有3枚背星弘光通宝和2枚背星隆武通宝。这些铜钱都带有明显的锉痕,锈色、包浆一致,铜色偏红,这些铜钱也为补铸说再次提供了实证。

  在65枚崇祯通宝中,大小、轻重、厚薄不一,直径在2.5—2.66厘米之间,重量在3.5—6.6克之间,除此之外,面文“崇祯通宝”的写法也略有差异,尤其是“祯”字的写法,根据“祯”的“示字旁”的写法,大致可分为四种版式:第一种是“点礻”,右边繁体“贞”字里面的两横与右竖不相连,这种版式最多,一共有41枚(图1);第二种虽然也是“点礻”,但右边繁体“贞”字里面的两横与右竖相连,有7枚(图2);第三种是“横礻”,也就是“礻”字旁上面的点写成横,右边繁体“贞”字里面的两横与右竖相连,有10枚(图3);第四种“礻”旁写成“示”,右边繁体“贞”字里面的两横与右竖相连,也有7枚(图4)。在《云南货币简史》中仅概括为“礻”和“示”两种版式,称这种艺术风格为“不是对子钱,胜似对子钱。”

  在补铸的背星弘光通宝中,直径在2.5厘米左右,重4克左右。“弘”字的写法也是多变的,主要是“弓”字第二笔的写法,有“不出头”弓(图5)、“右出头”弓(图6)、“双出头”弓(图7)三种,其中“右出头”弓相对要多一点。在《安徽钱币》2013年第4期刊载《浅议南明弘光政权和“弘光通宝”》一文中,把云南补铸的弘光通宝版式概括为“弓”部右出头、双出头和双出头缩字(图7)三种,少了不出头“弓”一种,至于“双出头缩字”弘光通宝,在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目录》一书中,背星的弘光通宝,就是一枚缩字,四字中“弘光”二字较扁,“通宝”二字较狭。但笔者在云南省陆良县,20多年间收藏的星版弘光通宝也有36枚,却从未见过一枚缩字版,只在网上见过几枚,因此对于缩字版弘光通宝的铸造地,笔者认为还值得研究。

  隆武通宝直径2.5厘米,重4克左右,“隆”字的写法与众不同,称为“正字隆”,这种写法只有清朝宝浙局的“乾隆通宝”中有这种写法。另外“武”字也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点写在横的下面,称为“下点武”(图8);另一种是武字没有点,称为“缺点武”(图9),相对较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