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神笔”王铎写风流

时间:2018/10/11 17:15:35  来源:收藏快报 李全立/河南周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人辈出,争芳斗艳,各领风骚。到明代晚期,书法风尚姿媚,王铎等异军突起,别树一帜,一扫柔媚之风。河南省博物院现存的王铎行书中堂(见图)就是王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该中堂绢质,米黄色,纵155、横45厘米。竖写行书。内容为:“不近严州地,稌秔老石田,狂情耗旅梦,病骨惧秋烟,樵唱深崖里,天低去雁边,古潭无定景,姑息为渊玄。荆岫杨老词坛正,望白雁潭作。”下为款识:“辛巳王铎具草。”该幅作品原属淮阳晚清秀才段正则私人收藏,1958年段正则把它捐献绐淮阳县文化馆。1985年淮阳县博物馆成立,由文化馆移交博物馆收藏。1996年,调拨河南省博物院收藏。1982年,曾参加中日联合举办的“王铎书展”,分别在中日两国展出。

  该件文物保存完好,目前在河南省王铎作品保存不多,且又是王铎五十岁以后之作,其功力已炉火纯青,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990年,经河南省文物鉴定小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明未清初著名书画家,号嵩樵、十樵,又号痴仙道人,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南明弘光朝官拜礼部尚书,不久病死,谥文安。他博学古,工诗文,善画山水兰竹梅石,善书,行草宗二王,正书出钟繇,与董其昌并称。画山水宗荆浩、关仝,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敷以淡色,意趣盎然,间作兰竹墨石,洒然有象外意。著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王铎诗卷》《王铎书幅》《图绘宝鉴续纂》等。

  明末书风竞尚姿媚而少奋发为雄气概,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等提倡取法高古、振兴书坛的活动,当时称之为“三珠树”。他在书法艺术方面,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在董派之外,别树一帜,名重当代。一时高官显臣,无觉斯一字者,人们即谓其人微不足道,足见他的书法影响和地位。

  王铎传世书作中,五律、七律诗轴绝多,一般以行草或草书书就,尺幅阔大,字大如斗。这些大字相较其工稳一路的题画字体、精紧一路的帖册卷子,往往更容易出精品。四十岁以前,其笔法尚未灵通,四十至五十岁,处于求变探索之阶段,五十岁以后则幡然了悟,笔法精熟。如五十一岁所作《望白雁潭作》,中锋尤多,笔势凝重,实属佳作。五十三岁,即与此轴同年的《寄金陵天目僧》,腾跃流通,但不如这件变化丰富。《石斋书论》中评王铎书法风格时说他五十自化,“如欲骨力嶙峋,筋肉辅茂,俯仰操纵,俱不繇人。”

  尤其行草,王铎独宗二王,别具新意,造诣更深,对后世的书法发展有很大影响。从“王铎行书中堂”可以看出其书法艺术结构之美、运笔之妙,铁划银钩,形神兼备。书体沉雄顿挫,笔垫奔放,气垫恢宏,遒媚劲健,虚实有致,长于布白,起笔明显,一气呵成,凝重而不板滞,潇洒而不柔媚,有所谓“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之意,故有神笔王铎之美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