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付斌版画探索“过程”:从都市边界线到内心图景

时间:2023/9/20 9:46:49  来源:艺术中国

  版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从诞生初期就与“复数性”“传播性”密不可分。而在当代,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付斌却另辟蹊径,他“以版为画”,在创作中直接将刻制的“版”作为作品本身,通过手绘填色、立体制版等方式,不断探索且延展着版画的艺术边界。在他的刻刀与画笔之下,版画与更多艺术形式聚合,释放出更多的可能。

  正如《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的评价,“付斌将对版画的认识和定义推至一个临界点,既是版画,但往外再跨一步可能就不再是版画,通过在钢丝上的行走来建构自己基本的艺术理念和形态”。

展览大厅

  2023年9月16日,“过程:付斌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分三个单元,展陈了付斌近十余年创作的60余件作品,描画出艺术家跨越时空的创作心迹。

展览嘉宾合影

  在展览的执行策展人段少锋看来,展览主题“过程”有四个层次的含义——它是时间的发展,是付斌十余年作品的排演和汇总;它是空间的演化,是社会现场、工作场域变化对创作的影响,也是艺术家对“空间”关注的持续进化;它是理念的更新,体现出艺术家在处理版画的学院传统和个人经验、时代经验之间关系的成熟;它是创作的线索,呈现出付斌在艺术创作中线索的形成。

展览现场

  有意味的形式:从“刻而不印”到“印而不刻”

  品读付斌的版画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刻”与“印”的分离。

  传统的版画制作包含了草图绘图、雕刻制版、印刷复制几个过程。其中“印刷复制”是体现版画“复数性”的关键环节。而付斌在“地平线”“此时彼地”等一系列作品的创作中,有意把这个关键省略了。

彼时此地 木板综合材料

  在创作过程中,他先刻掉木板的部分画面,以凸起部分构成画面的主干,在下凹的空间以手绘方式上色,再对凸起部分的痕迹进行打墨,使之呈现高饱和度的黑色。他放弃了版画的复数性,不用纸张印刷,保留具有凹凸刀痕肌理的木板作为画面本身,使其成为具有唯一性的综合材料作品。

  传统版画印制过程中常采用“套色”手法,留给色彩变化的空间有限,而手绘上色,可以将绘画语言里的色调、冷暖、笔触和颜料的厚薄加入画面,将版画的间接表达与绘画的直接表达融于一隅,让版画在绘画性的更进一步。

绿影 木板综合材料

绿影 细节

  作品《绿影》尤其生动地展现出这种“绘画性”。从画面的左下角开始,付斌直接用画笔晕染绿意的渐变,沿着这片恣意的绿荫,油墨透明而典雅的光泽感与木刻粗犷概括的线条遭遇,却又散发出恰如其分的和谐。

平行线系列之34 木板综合材料

  2003年,付斌来到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求学,从石版画的创作开始系统研习版画艺术。四年后,本科毕业的他继续留在央美版画系攻读硕士,这一时期,他已在认真思考版画语言的创新,将版画与绘画结合是他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由此他转向了木版这个更灵活、更具创作空间的媒介。从《平行线》系列到《彼时此地》系列等,一幅幅风景“画”从他的刻刀与画笔下流淌而出。

格子墙 木板综合材料

格子墙 细节

  当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他独特风格的时候,付斌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例如,他将版画拼接成长方体,堆叠摆放在展厅中,让作品同时兼具了绘画、版画和装置的复杂属性。

凸版印刷实验系列 纸本版画

  此外,今年创作的现成品印刷系列作品,更是版画艺术在观念上的新尝试。在作品《凸版印刷实验系列》《凹版印刷实验系列》中,外卖包装袋或各类包装盒成了付斌的创作主体,他采用凹版或凸版印刷的方式将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呈现为作品。

展览现场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张敢看来,取消了制版的过程,“这也是对版画特有的程序性的一种突破”。付斌则提到,这一系列作品与之前的木质综合材料作品“在观念上是一种对应”,“之前的作品以木板制版与绘画相结合,只制版不印刷,现在的印刷实验系列是以版画的印刷过程为媒介,着重呈现印刷美学”,只印刷不制版。

红房子 木板综合材料

  这组“刻而不印”和“印而不刻”的辩证法,实则是付斌在版画艺术之路上执着探索的脚步,在他看来,传统版画形式正被不断边缘化,如何承载这个古老艺术形式的永恒魅力,正是他们这一代版画人有待审示和发现的课题。

展览现场

被审视的城市:从“钢铁森林”到“精神图景”

展览第二部分:镜像

  城市中的人造景观是付斌非常感兴趣的创作主题,从最初的“平行线系列”到“别处的风景”抑或相近系列的作品中,描绘对象大多是城市中空无一人的街道、楼梯、台阶、建筑门脸。人是都市生活的主题,当人的痕迹被抽离,这些城市中熟悉的角落变得陌生和萧索,而这种“陌生化”的景观被用来反映都市人的内心世界。

  这些画面并非典型意义上的“风景”,付斌说,他有意识地消除了典型性,力求通过描绘碎片化的建筑局部来关注都市人陌生与疏离的精神状态。

展览第二部分:镜像

  付斌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他的青年时代经历了中国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城市化进程。高效现代的都市生活有其光鲜、便捷、舒适的一面,然而,钢铁森林的快速崛起也难免让历经城市化的一代体察到一种记忆的割裂和环境的疏离。

36号楼 木板综合材料

彼时此地系列 木板综合材料

  付斌在采访中提到,他很喜欢在画面中呈现人造的线条,如墙壁外立面、交通标识、门窗、电线等。借助木刻粗粝的黑色线条,在无人的画面中展示人造力量的存在。采访中,付斌还特意强调了“栅栏”和“隔离带”这类在画面中高频出现的意向,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但同时似乎也暗示着某种对于人的限制和规训。

诱人的假设系列 石版画

  这种矛盾性在他早期的石板画作品《诱人的假设》系列中已经初露端倪,画面中西装革履的鸟首人形表现出人在现实环境中的异化。

凹版印刷实验系列 纸本版画

  而在他最新的印刷实验作品中,消费文化成了他思考人与都市生活另一个切入点。当线上消费成为都市生活的主流消费样态,外卖包装袋和快递盒则与这些商品密不可分。在付斌看来,这些包装袋制作精致,却往往是一次性的。它们是消费文化的载体,但在商品的运输过程完成后,它们就成了消费文化的废弃物。

  今年暑假,付斌把自己下单的外卖包装袋收集起来,印刷成作品,并在买张作品下粘贴了消费的票据——这也许就是这些废弃物曾经存在的唯一证明。

  在张敢看来,付斌的印刷实验作品已从《诱人的假设》中简单的拟人化的讽刺,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既挖掘消费产品带来的可能性,又时刻保持着一种具有反思精神的警觉。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付斌曾提到,“艺术创作犹同时代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在形式上探索版画艺术的时代定位,还是从内容上关照时代背景下个体的内心图景,付斌一直步履不停,用一种热闹中的清醒,感知时代、思考时代、反映时代。

展览嘉宾合影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