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展览回顾:更多元 更有生长性的“南京东”

时间:2022/11/29 20:21:07  来源:新浪收藏



  2022年9月16日至11月15日,“南京东——城市艺术生态的江南样本 :江南再造·南京站”在南京可一美术馆展出。展览由李小山担任艺术总监,总策展由郑闻担任,陈瑞任策展人。本次展览在江南文化的视野下,以“南京东”艺术聚集区为概念,联合卞松、陈辉、陈建华、封加樑、顾小剑、郭召方、李素芳、刘冰、刘国夫、刘伟、刘养闻、陆霄虹、陆笑毅、毛进、毛可一、彭涛、秦艾、秦修平、沈勤、沈石京、孙俊、王静、王琳、王张莉、吴翦、吴思骏、吴湘云、武小平、吴扬、徐弘、闫栋、杨明、喻勤、张以偌、张正民、赵慧儿、赵勤、郑恺伽等38位艺术家,呈现了当下南京的创作生态,展现了新时代的“江南叙事”。

  在展期尾声,先后举办了两场展览延伸活动,一个是相关讨论与谈话,另一场是赵慧儿音乐沙龙。在两场活动的助推下,展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升华,也让大家对“南京东”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江南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充满文学意象和人文情怀的渊薮所在。本次展览是建立在南京现当代艺术若干年的发展历程后对区域艺术生态的一次切片式的展现。尽管展览已经结束,但是“南京东”这个群体不会就此解散,它从这个展览被正式提起并对外输出,也将继续发展并壮大。正如李小山所说,“让大家聚在这里,不断举办各种活动,进而形成新的生态环境,这种艺术群落就形成了。如可一艺术中心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展示空间,希望能给南京东这个生态持续提供活力,同样这也需要在座的艺术从业者与艺术爱好者的共同努力。”

  南师大教师、艺术家喻勤介绍了此次带来的艺术作品《喜马拉雅》,“我参展的作品是两件2020年分别两次去珠峰整个环线徒步之旅的摄影作品,我用的是一亿像素的相机拍的,所以它的显像率特别高,而我现在也是自己在输出,呈现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音乐沙龙环节主唱、艺术家赵慧儿在座谈会上笑称专辑在刚才已经一售而空,现在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身份。“我在演出时感受到跟我的父亲相比,在表演的时候还有很多需要积累与提高的地方。在艺术创作这个部分,我目前在做各种尝试,想要表达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这次参展作品也是在做影像交互的部分。”

  她本次的参展作品是视频作品《 A & B 》(时长:04:50)。主人公A的生活一成不变,有一天梦到完全不同的B,于是尝试改变,从头发到衣色到鞋子,从行为到举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加入,最后大家又变得如此一致,毫无区别。A与B就像人生的两面,一面是庸扰平凡的日常,一面是渴望的远方。有时侯你竭力跳出循规蹈矩,试着改变这个世界,但免不了灰头土脸,又回到从前,仿佛梦一场。这件作品意在用形式与内容上构成的矛盾体和结局开放式的轮回,留给不同年龄和生活背景的观众更多空间去对这个故事进行不同的解读。


研讨会现场

  所有参展艺术家中最年轻的张以偌工作与生活在英国伦敦,她在发言中说到,“我平时在做设计相关的作品,设计与艺术是有区别的,本次参展作品也是涉及数据的模糊性,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概念。”她本次参展作品是场内很吸睛的一件由很多黑白小圆球组成的装置作品《蜂》,黑白小圆球寓意着无数忙忙碌碌的小蜜蜂,或聚或散,在视频里它们各自飞翔,相互碰撞,越聚越多,原本个体的轻盈演变成群体的僵化。张以偌紧接着介绍到,“这件作品最初为半成品,最后成品是没办法预期的,而这件作品也是由我跟所有来到这里的观众共同完成的。”

  可一集团、可一书店&可一画廊总经理钱晓征最后发言,“什么是艺术生态?它其实是一种艺术互生的关系。我不是学艺术专业的,我现在从事并发展着的艺术事业,也要感谢李小山先生的帮助与鼓励。南京东应该是艺术区的概念,可以如艺术区一般成为一个群落。‘南京东’这个群落,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互相影响的,背后有很多力量跟原因。我很同意李素芳老师的观点,我其实也常常对自己不自信,我能做好吗?这里能成为所谓的新地标吗?尽管这一路都有很多困难,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在护生关系中,在这片艺术生态的土壤里面,我不断获得力量。二十年前仙林的荒芜感跟现在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时间与人力共同坚持下来的结果。”

  接下来,钱晓征又说到,“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我们这里有很多诸如南师大的学生们这样一个群体,还有很多其他学习型的居民,他们渴望着文化艺术的内容。类比很多艺术区,有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当然也有大自然的环境因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有信心,但是也有焦虑跟压力,我会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个事情。我愿意与‘南京东’中有力量的艺术机构与艺术家、艺术院校一同完成这件事,大家一起把这个概念做下去。我们接下来也会与南师大有更多的合作。”

  策展人陈瑞最后做总结性发言,“‘南京东’对比其他地区的艺术生态,它的底色更多元,也更有生长性。这个概念是李小山老师最早提出来的,这也显示了李老师的艺术敏锐度,虽然只有简短的三个字,但它里面富含了很多意义。像他用三十多年写了《中国画的穷途末路》一样,不在文章本身,而在于它起到的引领与反思的作用。我觉得提出‘南京东’的说法,有着相同的效果。今天在座的艺术家、嘉宾、观众共同丰富了它,所以它其实是生长性的概念,未来也期待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