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指墨澄境——简评张志民先生的指墨艺术

时间:2022/11/29 20:20:11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张志民先生的指墨作品章法坚劲严谨,险绝中见平稳,表现出强悍力量与清超绝俗之美。他用指与掌直接去探察纸纤维的滑涩质感、墨与水的冷暖稀稠,粗细不一、亦连亦断的线条,枯润各异、或浓或淡的墨块构物造型,将内心的情感与精神赋予淳朴天真的意蕴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他把触觉的真实感转化为视觉的虚实对比、动静相生,用乱头粗服解读着天地宇宙,画面万象莫测,静观其作宛若进入皆为虚幻的澄境世界。

   张志民先生作为当代杰出艺术家,他的水墨艺术核心就是真诚的自我,这种“真”在他那里根本不需要标榜,他的画就是他的“本我”。如果说《丘壑无言》系列是张志民先生山水水墨画的第一个“高地”,浑厚雄迈中不乏机趣风神,《北山家园》系列则是他对家国情怀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充盈神韵力量,无论《丘壑无言》,还是《北山呐喊》系列作品,很多画面的墨色层层叠加,线条与墨色的相互生发,密处几无空隙,在墨色变化和细微差异的辨识上,达到非常饱和的程度,赋予作品份量感和厚重感。一次有人让他鉴别作品真伪,他看了作品一眼后即相告伪作的缺陷是画的不够“黑”,那种让整体画面透漏着轻盈与空灵的“黑”,远非凭借技巧就可以达到,而张志民先生“自黑”的“自嘲”,让人能窥见到艺术家的心境,和他的真诚与艺术自信。张志民先生指墨系列作品,深厚浑穆中洋溢着令人心旷神怡的灵妙生机,可谓既气象森然,又灵动自然。虽然他常常把自己的画“自订”为“能品”,在我看来其实不然,他的指墨作品精确、精准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整体认知和思考,他都把自己放在一个谦卑的位置上,遵循着“大道”,从不自欺欺人,亦不欺世盗名,向来真诚面对真实的艺术。

   宗白华说:“艺术家的使命,是在形式中注人生命”,可谓言简意赅且意蕴深远。在张志民先生看来,艺术的全部价值在于创作过程本身,在于不断追求的过程本身,张志民先生的指墨画作品,正是他追求艺术过程中艺术价值的体现。

   2017年开始,张志民先生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工作室从事高研班教学,在高手如云的中国国家画院,各种画法、风格让人目不暇接,从事指墨创作近十年的张志民先生,他深谙指墨艺术之道,他认为指画从原始人即开始产生,而指墨则赋予指画以传统文化的内涵,到清代高其佩开宗立派,可以说历代的画家都涉猎过。“让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当代化,创造性地继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又找出自由抒怀具有时代风貌的当代水墨作品”,成为张志民先生从事指墨创作、教学的根本动因,在当今,将指墨创作作为一个系统的教育学科,将指墨绘画作为一种专门大型的创作形式,张志民先生是首倡者和践行者,他在国家画院工作室首创组建指墨专业化研究团队就是想突破历史,为水墨艺术注入新的使命,引领国画创作创新探索进入新的征程。

   黄宾虹说:“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气源骨力,全关笔墨”,张志民先生在浙江美术学院学习时就深受黄宾虹的影响,他异常重视笔墨的修为,他的水墨作品向来重气韵、重意境、重格调,为此,他不断自我提升胸襟、学问和修养。在绘画上他远追晋唐,近及明清,谙熟中国山水画史,前贤浩如烟海、高山仰止的作品都成为他丰赡厚重的人文遗产,他广纳博吸,兼收并蓄,将笔墨锤炼融进人生命运流转,因此水墨作品洗尽铅华。张志民先生认为没有传统水墨画做基础,指墨画就无从谈起,他将指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支流,与传统水墨画在理念、境界上相融互通,他常说指墨画只是以指代笔作画的特种绘画形式,作指墨画用指头、指甲蘸水墨或颜料,在纸绢上勾画,或间以手掌抹擦,不过是更换了直抒胸臆的的工具而已,但在绘制过程中,一方面用指甲画出的线条易得刚劲之势,用指肉画出的线条浑圆厚重,因为“心手相通”的缘故,指甲、指腹并用、转化绘就的线条往往柔中带刚,刚中寓柔,而且当指甲指腹并用时,落指是圆的,收指也是圆的,线条常常生成沉稳刚健之美,尤如玉筋篆文,浑厚含蓄,刚柔兼备。而且,因为指头、指甲和手掌比毛笔的蓄水性能相差甚远,与纸面的接触所留墨痕有时画不上,还要再蘸墨再画,能够产生一种线的断续链接的“涩感”,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形成生辣、凝重、质朴、淋漓突兀的痕迹,充满浓郁、深重的“拙妙”美感,对这种刚、辣、涩的特殊“美感”的有意识追寻中,让张志民先生在绘画过程中常常呈现“心流”状态,在“难”中抒发出来,被捡拾、保留、强化的凝重朴拙之美,恰恰构成张志民先生追求高意境的一种状态:在驾驭上可控一面的同时,又要充分利用不可控、随性的一面,嬗变成为一种灵性的美或者风格,延伸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在张志民先生的指墨作品里,观者能明显地感受到画面透出有意无意“空”的玄妙。他的指墨画气魄壮阔,思想情感得以在创作时尽情发挥,直抒胸臆,并求奔放于规矩之中,充盈生动之气。“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张志民先生指墨画选择的描绘物象无不“隐迹之形,备仪不俗”,他在心里隐去物象之迹,立出欲画之形,指头、指甲与手掌在纸面上流淌出的是他内在精神的“气”,为了衬托空灵,他甚至将宿墨池的墨汁用手“挖”起来,重重地“砸”向画纸,腕底生风,巧用枯焦、泼墨诸法,增加枯和湿、焦与润、重与轻、软与硬的层次,往往呈现毛笔难到之神妙。张志民先生的指墨作品在构图上大胆突破,破与立、静与动都在一种大开大阖中达到平衡,他还善用各种各样的墨点来调整画面,使画面产生疏密有致、萧疏洒脱的“韵味”。在绘制的过程中,张志民先生的能量和文心背后充盈着一种无畏感,即是那种“见佛杀佛”的勇气,尽管这种隐约的气概不是很“显”,但正是这种若隐若现的气息,让他的画更加本质和本真,契合老子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恍惚”的意蕴。因此,读张志民先生的指墨作品,很难追究画里表现的是什么具体的物象,哪里是山,哪里有云,人物或动物造型准不准,而是让观者沉醉于画面的意境之中,感叹世界之万物的形成应起源于无象之象,或许,他在无意之中找寻到中国传统文化攸关抽象的艺术魅力。当我们随着张志民先生建构新的山川、人物、风景在画面上游弋,那些时隐时现、若有若无,仿佛是从现实性的时空中,那些玄远的记忆一一复活,在他泼墨挥洒的八尺、丈二的宏大画卷中,深深体会高秉《指头画说》中所说“信手涂抹,粗服乱头,愈形其美”的宏阔与韵致。

   纵观张志民先生的指墨画,他跳出了世俗层面的衡量,几乎成为山东绘画史上的特例,他将自己的艺术置于某种“空无”的背景下,不再隶属于特定的世俗文化,形成了一个充满拙趣与奇趣单独“门类”,这种被儒释道精神浸润的信手天成的画作,汲取古人那种宏约深美的文化修识与气度,在这个因为疫情让人焦虑、令人浮躁的时期,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用心感受中国传统美学透出的无穷气势与韵味,张志民先生指墨画反映传统艺术的继承和传新,那是张志民先生对家国的一份情怀,对民族、社会的一种责任与使命。

   【张志民先生艺术简介】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山东省政协第十一届常委、省政协教科文卫体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志民工作室导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画院艺术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