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水墨世界——中国国家画院与澳门城市大学艺术家交流成果展在澳门展出

时间:2022/1/12 8:30:30  来源:中国美术报

  1月10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与澳门城市大学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澳门城市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美术报》社联合承办的“水墨世界——中国国家画院与澳门城市大学艺术家交流成果展”在澳门城市大学文化中心展览厅开幕。本次展览甄选了47幅优秀书画作品进行展出交流,包括29幅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的作品,以及18幅澳门艺术家和澳门城市大学师生的作品。这些基于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真实感受的参展作品,体现了他们在秉承写意精神下的多方面探索,多元的艺术语言呈现出了和而不同的艺术取向。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部长万速成,澳门文化局局长穆欣欣、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钟怡,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尚可、人物画所副所长卢志强、花鸟画所副所长姚大伍、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澳门城市大学校董会副主席吴在权、校长刘骏,澳门美术协会会长陆曦、澳门书法院院长区耀南、澳门城市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孙蒋涛等嘉宾及澳门城市大学师生百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嘉宾剪彩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与港澳艺术事业的共同繁荣,积极服从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大局,中国国家画院于2021年策划了“中国国家画院与澳门艺术机构人才交流计划”项目,并被评选为本年度文旅部内地与港澳台重点交流项目。该项目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澳门青年艺术人才的赴京研修活动调整为2021年12月线上教学。本次在澳门展出的“水墨世界——中国国家画院与澳门城市大学艺术家交流成果展”也是该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致辞

  刘骏在开幕式致辞中向出席活动的校内外嘉宾致谢,他表示,澳门城市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一直积极探寻艺术教育的新模式,坚持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并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并重的教学特色。此次与中国国家画院合作,多位业界名家为澳门城市大学艺术学学生举办线上高级研修课程,为他们拓展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藉此亦深化了两地文化艺术的互通、互鉴。此次展览更为澳门城市大学师生及澳门社区民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尚可致辞

  尚可在致辞中谈到,中国国家画院通过线上形式为澳门城市大学开设的多门教学课程,反响良好。通过教学研讨和展览活动,一方面促进了两地美术家的艺术交流;另一方面让澳门城市大学的学生近距离感受到美术家的创作成果,并分享了美术家的创作经验。此次双方的合作,促进了彼此的理论教学和创作实践,是人才培养的有益之举。水墨是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思想观念与表现手法构建了世界美术史中独有的话语体系和样式特征,本次展览以“水墨世界”为主题,即较好地反映了两地美术家在新时代对水墨艺术的思考与实践。

部分嘉宾合影

开幕式嘉宾现场交流

尚可为嘉宾导览作品


展览现场

  对于此次赴澳门的展览交流活动,卢志强、姚大伍、王跃奎均表示感受颇深。

  卢志强认为,在眼下多元的跨文化语境中,对历史文脉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它可让我们从中汲取优秀的视觉与观念资源以资创新之用。在传统与当代、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描绘与表现等课题的创研中建构本土价值,尤其需要突出中国当代艺术的民族身份。

  当今中国水墨创作已达到前所末有的新高度,姚大伍寄期望于后进的学生,作为中国水墨画家要保持中国文化态度。在他看来,坚守文化态度是艺术家共同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这一代画家应该尽力打开自己,让后学者更加直观地看清创作的态度和规律,以此在他们身上看到中国水墨更好的未来。”姚大伍说。

  王跃奎认为,中国画是一种既有优良传统又有旺盛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它曾开出了灿烂的花朵,在新时代它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如今它仍有广阔的语言探索空间和广阔的艺术表现方式。当代美术家有责任传承好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加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表现方式,并推向世界。



学术座谈会现场

  为深化此次交流,1月9日,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与澳门城市大学艺术学研究生进行了学术座谈。座谈会由孙蒋涛主持。在座谈会中,尚可、卢志强、姚大伍、王跃奎分别就中国绘画传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技法与观念及水墨画的国际认知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生就学习与创作中遇到的困难、瓶颈、困惑等向艺术家们请教,思想碰撞良多。孙蒋涛表示,澳门城市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艺术专业基础和综合知识素养、相当的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研究能力、一定的艺术视野及创新理念的艺术专业人才。希望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成为夯实这一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一。

  港澳台青年是祖国内地与港澳台联系交流的桥梁和使者,是践行“一国两制”、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相信这样的学术活动,所指向的不仅仅是澳门青年与内地的文化艺术交流,更是根植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种子。

编辑  | 胡立辉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胡立辉

 摄影  | 赵洪建、崔宏图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2年出版38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