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时间:2022/1/9 18:37:13  

  论画家吕建中绘画中的美学思想

  历史论画者。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末得一画之洪规也。行远登高,悉起肤寸。此一画,収尽鸿濛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

作者吕建中

  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腕不虚则画非是,画非是则腕不灵。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居之以旷。出如截,人如掲。能圆能方,能直能曲,能上能下,左右均斋,幽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之就深,如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髪强也。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摸景,显露隠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

  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故曰:

  “吾道一以贯之。”

作者吕建中

  历史画论说的是画者先胸中有画,即所谓“意在笔先”,作画之前,画家对世界的总体看法,也就是他的整体的美学观,早已凝聚胸中,是几十年对世界的整体认知的积淀。触景生情,南朝刘勰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言说,其实是随时随地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受到外界触动从而引发新的看法,所以是生生不息的。不能局限于一个故事、情节道具、民族服饰上,不能被这些表象吸引得眼花缭乱。要挖掘人与天地自然深层的关系,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和灵魂沟通一体的大的一种“意”。落实到一笔一画,都是生动的有生命的。绘画的最高要求,一笔一画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生命的轮回。因此,以意为精神的中国造型艺术大境界就是省略细节,关注生命的要害,直追形象之外的元神。

作者吕建中

  图片画家吕建中以不拘于学习先人的境界,用浓重的,大刀阔斧的,蘸满激情的笔,展现出一派雄浑的气势,映射出无穷的凌志。画中感动心灵的意境和精神守望,表现出画家强烈的艺术魅力,其中的笔墨语言是精湛的,形式是纯粹的,表现是本质的,达到了艺术自然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绘画不是复制,而是创作!静谧而简远,酣畅淋漓而别致,绽放出美丽旖旎的梦想,令人神往。

作者吕建中

  当今画界中,学习积墨画的人很多,崇尚黄宾虹者不在少数,积墨画很早其实就有。

  自春秋始,秦人尚黑,以焦墨入画,而画家吕建中在学习中,自然是得了古人真气,与其要表现的精神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画中偶尔飞出的几只大雁,使得五支龙脉一般的树升华为江山万里,而水秀于中!

作者吕建中

  多年来,他写过各地名山大川,更写自己熟悉的山脉。他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在虚拟美与写实之间,找到了平衡,找到了契合点,这给他的画风带来一种平稳的正气隽永的格调。

作者吕建中

  历史画论中章法所言:

  规矩者,方圆之极则也。天地者,规矩之运行也。世知有规矩,而不知夫乾旋坤转之义。此天地之缚人于法,人之役法于蒙。虽攘先天后天之法,终不得其理之所存。所以有是法,不能了者,反爲法障之也。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自远矣。

  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

  墨受于天,浓淡枯渇随之。笔操于人,勾皴烘[火共]染随之。古之人,未尝不以法爲也。无法则于世无限焉。是一画者,非无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也。法,无障;障,无法。法自画生,障自画退。法障不参,而乾旋坤转之义得矣。画道彰矣。一画了矣。

作者吕建中

  画家吕建中在运用笔墨上,得于古法,又脱于古法,即将笔墨熟悉于手掌之中。

  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爲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旷。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

  又曰:“至人无法。”

  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至法。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工于化。

作者吕建中

  境 由 心 生

  ——吕建中山水画作品

  放眼朦胧雾罩山,

  白云深处有炊烟。

  叮咚泉响闻人语,

  信步林中比醉仙。

  ——大树《为吕建中君画作题诗》

  远山雾漫近山花,

  绚丽芳丛住几家。

  结队山禽歌秀色,

  归乡游子赏奇葩。

  ——大树《山村——欣赏吕建中君美画》

  炊烟袅袅雾连天,

  鸟归霜林云浪翻。

  窑洞人家黄土情,

  是我故乡大秦川。

  ——贾逸云《为建中山水画题诗》

作者吕建中

  画家吕建中艺术简介

  吕建中,号半僧,半生堂主人。祖籍浙江绍兴,书香门第,系易俗社著名社会活动家,戏曲家,剧作家,易俗社创始人,社长,吕南仲之重孙,世居长安,1956年生于陕西西安。

  现为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世界华人艺术网艺术顾问,陕西华夏艺术中心艺术顾问,陕西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作者吕建中

  本文作者提示,观赏画家吕建中的绘画作品时,要结合历史中国画中的理论,即中国的美学历史。

  传统绘画强调意境构成的先导,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提出了“立意”,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重意”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宋、元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文人画家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尤其是苏轼在绘画上力倡诗画一体的艺术主张,以及元代画家倪瓒和钱选的“逸气”和“士气”说的提出,使传统绘画从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摹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以情构境、托物言志的创作倾向促进了意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清代画家兼理论家笪重光在《画筌》一书使用了“意境”这一概念,并针对山水画创作提出了“实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论,对绘画中意与境的涵意和相互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绘画中的虚实、形神、情景等问题,亦即意境的表现问题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文章作者介绍

  冯德祥,1953年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年轻时就酷爱文学创作,并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而且涉猎颇广,对中国画、西画、文学创作、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书法及绘画功底扎实,能够表现多种语境与题材。

  后因工作关系放笔三十年,近年来退休又重新拾笔。

  现为文化旅游部中国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协会会员。

  2019年至2020年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在2021年4月经参展活动被国礼艺术家官网推荐具有“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