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张捷:写生与寻城

时间:2021/12/2 11:01: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初雪(国画)  60×80厘米  2016年  赵斌

  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所谓“古今妙作,从于心者也。外境炫心,心感于物而动,两相神会,蕴为意象。于是发之笔墨,纵情挥洒,化为新境,斯乃锻炼操守而呈之艺术创作也。”

  山水画写生的表现题材基本由四大板块组成,即山野、田园、园林、都市,从而形成了“下乡”和“寻城”的两大概念。山野泛指山岭原野,以及“三山五岳”等名山大川;田园泛指村落乡野,以及自然风光中的田野、园圃等。园林泛指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园林等。都市泛指人口集聚的城市,是由经济、政治、商业、文化等组成的中心。山野和田园组成的“下乡”,都市和园林组成的“寻城”,是山水画写生实践中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而传统意义上的山野、田园、园林往往是山水写生的常规表现题材,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风光,是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习以为常的、触目可及的创作与写生素材,也是当下新的历史时期“笔墨当随时代”的崭新思考与挑战,但相对很少有人去发现它、表现它的独特风貌。我们可以想象古典传统山水画里所表现的都会、城郭、市井等生活景象,比如《清明上河图》,而如今工业文明下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城市森林”,实际上就是往昔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是我们在情感上视而不见,还是传统笔墨难以表达而避而远之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为揭示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取向,开拓创作新视野,激发创造新活力,丰富与增强山水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研习者的自我潜能和探索精神。实际上以“城市山水”为命题的传统山水画由来已久,而今天我们山水画教学的社会调研和写生实践更应针对“下乡”与“寻城”之间的对比和互动,促进教学路径的扩展、延伸、组合和统一,重新思考新形式、新语言下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掘山水画“丘壑论”主体研究之外的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城市山水”的课题研究,是构建中国当代山水画人文精神家园的重要命题。每一座城市都蕴含着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气息,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城市,记录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轨迹,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以及新型城市的不断崛起,现代都市呈现给我们崭新的生存法则和文化气象,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也为现代都市生活和文明注入了新的印记与表情,并且改变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现代化进程和新的文化景观也在丰富着当代都市形象。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情怀如何跟上时代节拍,通过崭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建立当下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生命价值的“城市山水”,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生存环境的改变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如何直面眼前的这片“城市森林”,关注生命与现实环境的链扣关系,用画笔记录当下,记录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城市风景与文明碎片,将母体文化的经典精神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多元迭代进行结合思考,维护与拓展传统文化,开启中国山水画的新篇章,对应时代发展,并以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人格,来认知和架构精神本体与图式语言,对新一代山水画研究和探索者来说都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生活中我们最为熟知的“城市山水”是勾连人与自然的纽带,从繁华城市到美丽乡村,再到山林原野,它们应该是和谐而统一的“山水精神”的整体,自然造福于人类,而人类更应该善待于自然。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乐山林,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人们徜徉于山情水色之中,取诸怀抱,挥毫放歌,尽享自然给予的快乐,同时又聚集于繁华的城郭,拥有市井生活所带来的便捷。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依托,因此江南私家园林可以以“足不出户、开门见山”的移山植木、营造自然的方式让人精神卧游。而今,都市与田园、田野与山林之间的界限厘定逐渐变得模糊,城市的喧嚣与山野的宁静,是否仍然是以往那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社会人口的急剧增长,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旅游事业的空前发展,城市与山野逐步拉近了距离,它们之间开始相互交叉融合,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失去了原有的记忆和本色。同样,当代中国山水画教学和创作所面临的“山水空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我们在洞察自然界的现实境遇中,如何以自我的学术理想去拥抱眼前这个世界,贴近生活,走进自然,去寻找生命的本源?如果说山水是因人而异的风景,是人与天地之间相互对照的心灵往还,那么,我们触目所及的所有环境与空间都应该是山水画艺术灵魂穿行的实地,也是笔墨畅怀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文有删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