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16 18:51:20 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敦煌书法的主要价值
· 审美与欣赏价值
敦煌书法是以约六万件藏品堆积起来的宝山,任意拈取一件,都足以让人欣赏半天,流连忘返。
· 学习临摹价值
敦煌写本文献中不乏精品,而且往往与传世书法家的书风、结体不同,足以用来作为字帖供今人临摹学习。
· 断代坐标系价值
由于敦煌写本数量众多,其中不乏题记,年代写得非常清楚,所以可供建立敦煌写本断代的坐标系。
· 书法史描述价值
中国书法史资料虽然很丰富,但是墨迹原件的流传很困难,现在唐代以前的墨迹几乎都是出土文献。由于敦煌书法文献跨越西晋到北宋大约700年时间,数量达到五六万件,因此是用于描述中国书法史的最佳资料。
· 书法史验证价值
书法史上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到敦煌写本文献中去验证,例如魏碑的刻锋问题,《兰亭序》的时代风格问题,都可以验证一下。
· 异体字宝藏价值
敦煌写本是异体字的渊薮,黄征教授还据此编著了《敦煌俗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敦煌书法材料
敦煌书法所用材料有竹木简牍、绢麻、纸张、碑碣、印章、砖瓦、器皿、牓壁,等等。因此,敦煌书法从作品的载体——书写材料来分,主要有六种:敦煌汉简书法、敦煌纸本写卷书法、敦煌壁画题写书法、敦煌绢本书法、敦煌碑刻书法、敦煌器物题写书法。
· 简牍
竹简、木牍,破竹为简,削木为牍,“简”与“牍”本来是不同材质的两个类别。大致上说,南方多竹,故破竹为简;北方多木,故削木为牍。大约是由于简与牍属于相同时期的书写材料,所以后世往往简、牍连称,以至于今人不论竹木,皆谓之简。
其实,敦煌地区所出土的都是木牍,而不是竹简。
敦煌汉简书法是指在敦煌地区发现的写在汉代木牍上的书法,有疏勒河流域汉塞烽燧发现的791枚,敦煌小方盘城掘得的17枚,敦煌马圈湾掘得的1217枚,和近年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11000枚,等等。
肩水金关遗址位于黑河东岸,为汉代边塞关城,1973年甘肃省博物馆居延考古队发掘出土汉简11000余枚 。《肩水金关汉简》五卷收录了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全部11000枚汉简,由彩色图版、红外图版和释文组成。
《肩水金关汉简(壹)》出版于2011年8月,共收录汉简2351枚;
《肩水金关汉简(贰)》出版于2012年12月,共收录汉简2334枚;
《肩水金关汉简(叁)》出版于2013年12月,共收录汉简2066枚;
《肩水金关汉简(四)》出版于2015年11月,共收录汉简2065枚;
《肩水金关汉简(伍)》7月正式出版,为历时六年的“肩水金关汉简”整理出版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绢麻
敦煌写卷书法是指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约五万卷文书上的书法,以写本为主,也有少量刻印本和碑帖。其它几种分别是写在壁上、绢上、器物上的和刻在石碑上的,也都各有特点和一定的风格。
敦煌绢画 阿张一心供养
· 纸张
敦煌写卷书法是指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约五万卷文书上的书法,以写本为主,也有少量刻印本和碑帖。
· 碑碣
碑碣,指石碑上写字、刻字,以及摹搨成的拓片。原碑大多已经毁损失踪,能够保存的多为拓片。
· 印章
篆刻印章,官印、私印,寺院印,都是。印章实物多已失踪,所见为盖在纸本上的印。篆刻印章,官印、私印,寺院印,都是。印章实物多已失踪,所见为盖在纸本上的印。篆刻印章,官印、私印,寺院印,都是。印章实物多已失踪,所见为盖在纸本上的印。
· 砖瓦
在墓砖、地砖或瓦当上面写字、刻字,也是常有的事。
· 器皿
例如:陶罐之类,经常有朱砂书写的禳解文。
· 牓壁
第一卷《佛说生经》
写经全貌(后有大图)
《佛说生经》
P.2965《佛说生经》残卷,释慧湛写于南朝陈宣帝太建八年(五七六)。释慧湛为白马寺僧,由于题记中使用南朝年号,故其白马寺当为建康(今南京)之白马寺,而非洛阳、长安等地之白马寺。此后,本经由南京传至敦煌,因其书法极佳,来之不易,故为主人所珍藏,直至一○○二年后不久被埋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一九○○年六月二十二日,王道士偶然发现藏经洞,遂开洞出经,陆续盗卖,本卷即其一也。一九○八年,法国探险家伯希和(Paul Pelliot)从王道士手上低价购得,携至欧洲,遂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至今。
本卷写本首残尾全,根据尾题『佛说生经第一』云云,我们可以在《大藏经》中找到其传世文本-西晋三藏竺法护所译《生经卷第一·佛说舅甥经第十二》。竺法护是早期汉译佛经的著名译师,因在敦煌地区译经,时称『敦煌菩萨』。《佛说生经》即《生经》,此其第十二品《佛说舅甥经》。『第一』,就是卷第一。由于《生经》在卷一的最后,所以有的传本划到卷二去了,例如《大正藏》所用的本子即是。通过比对,我们看到有的传世文本有多处错误,例如《频伽藏》『酒宗』实为『酒宍(肉)』之误,『鸣』实为『呜』之误,皆可据以校正。当然,敦煌本由于是手抄本,自身也难免有错字,好在我们都能看出来,例如『 (市人为闹)』 写成了『丙』。
《佛说舅甥经》故事富于戏剧性,风趣诙谐,语言口语化,俗字、俗语词及其口语特殊句法,都独具特色,与同为《生经》 的其他各品都很不一样,特别值得研究。
舅甥故事曾在南亚、中亚、西欧等地广泛流传,钱锺书先生曾作《一节历史故事,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文艺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加以分析评说,黄征曾作《敦煌陈写本晋竺法护译〈佛说生经〉残卷伯二九六五校释》(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加以考释,皆可参读。
本卷书法,堪称精绝:非隶非楷,亦隶亦楷;结体严谨,整饬开张;风格秀逸,含蓄自然;有实用之便利,而不乏审美之情趣。故敦煌写本近六万卷,实为中国书法史之宝鉴。
《敦煌书法精品集》已经出版
《敦煌书法精品集-佛说生经》
开本:16开
定价:55.00元
大图展示(《大乘起信论略述〉、〈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因图片过长未放)
佛说生经
第二卷《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写经全貌(本文最后附有大图)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 年 7 月出版的《浙藏敦煌文献》,收录了浙江省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所、寺庙等公共机构的敦煌文献藏品。其中所收『浙敦 193(浙博 168)』号《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提婆达多品劝持品》,现藏于浙江博物馆,原藏品号为『26089』,收入《浙藏敦煌文献》时统一编号为『浙敦 193』,而在浙江博物馆藏品部分则编为『(浙博 168)』。旧藏者陈誾,字季侃,浙江诸暨人,1919 年至 1921 年曾任兰州道尹、甘肃省代省长,离职回浙时带回多卷敦煌写本。
本卷已经经过原收藏者陈季侃的装裱,并且在引首处题写『唐写《妙法莲花经》精品』九字,并有『陈誾偶得』白文篆书钤印,以表示对本卷书法之美的赞叹;然后在副隔水处题写:『瘦硬通神,此卷书法特为超妙,积健为雄,劲折如髪,尚有六朝沉着意味,为禇河南嫡派。翫其使转处,非石刻所得见也。季侃。』又在引首处亲笔书写自己的记事短文《敦煌 石室藏经记》:『清光绪庚子,甘肃敦煌县莫高窟砂碛中发见石室。室有碑记,封閟于宋太祖太平兴国初元,距今千余岁;以藏经纪年考之,且近二千年!所藏佛经上自西晋,下迄朱梁。纸书帛画,粲然备具。唐写佛经为独多,晋魏六朝稍更希有矣。经皆成卷,束以绢带,完好如新。诚天壤间瓌宝也!吾国官民,不知爱惜。丁未岁,法国文学博士伯希和闻之,自新疆驰诣石室,贿守藏道士,检去精品数巨箧,英人、日人继之,咸大获而归。余度陇之岁,购求唐写精品,已不易致,而著有年代及六朝人书,则非以巨价求之巨室不可得也。苏子瞻云:「纸寿一千年。」今兹发见,突破先例。盖敦煌戈壁,沙积如阜,高燥逾恒,苟石室永閟,即再经千年犹当完好。一入人间,则百十年内可沦夷以尽。证之今日,藏经已希如星凤,其后可知。犹忆在陇时,朋辈与余竞购者,访问所藏多已散亡,余亦何能永保?但念千百年珍墨,閟藏至今,得者应知爱护,不使毁损于吾人之手,私愿已毕。风雨如晦,乱靡有已,其能免兹浩劫否耶?甲申端午,前护陇使者陈季侃。』记叙最早得到卷子的外国人虽然把斯坦因误成了伯希和,但是基本事实和基本见解都是正确的,对我们今日来说仍然很有借鉴意义。『甲申端午』,推算即 1944 年 6 月,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所以收藏者非常担忧珍墨遭遇毁损,故其于卷末抄写苏东坡词三首后跋云:『甲申寇至,家室荡然,纸笔书物,并付一劫,仅携唐经小箧避难周君子豪家。自春徂秋,客居无聊, 因借秃笔就賸纸,写东坡词以自遣,亦一奇也。陈季侃。『浙敦 193』《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提婆达多品劝持品》应为唐朝时期的写本,其时代不应晚于五代。
本卷共由十四张抄经纸粘接而成,卷面可以看见明显的接缝。纸高二十三厘米,十四张纸总长六百一十八厘米;有铅栏线,框高十九点六厘米,栏宽一点七至一点九厘米,共三百三十八行。每行十七至二十不等,每字约一厘米高。麻纸, 染黄,墨色浓黑如新。
本卷书法,陈季侃品评为『瘦硬通神』,又说『特为超妙,积健为雄,劲折如髪,尚有六朝沉着意味,为禇河南嫡派。翫其使转处,非石刻所得见也』,还是颇有见地的。
大图展示
精彩内页
第四卷《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
第五卷《大乘起信论略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