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集藏信息> 正文

一篇文章教你识别【商晚期动物形玉器】!全是馆藏,这才是你想看的!(下)

时间:2021/10/8 12:02:21  

  鸟类 也是片状玉雕动物中常见的形象,玉鸟眼形殷墟早期多见“臣”字眼晚期则多见圈状圆眼。圆眼先用斜刀法把眼部琢削成微凸的圆形,然后撒上细砂慢慢碾磨而成,所以很有神采。

  《玉鸟》商代晚期

  长5.1、厚0.35厘米

  1950年至1951年河南省辉县琉璃阁村150号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白色,有褐斑,半透明,浮雕。鸟呈栖息状,尖嘴,圆目,头顶有冠,身较肥,长尾上翘,爪弯曲。胸部有一圆孔,孔旁刻两道弧线,可穿系佩戴。此件琢刻精细,巧妙的把褐斑用在冠、爪和尾上,使玉鸟更加生动传神。

  《玉夔冠鹦鹉 》商代晚期

  高12.5、厚0.4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浅绿色,有黄斑,似为沁蚀形成,浮雕。鹦鹉作站立状,头上有夔冠,夔大头,尾上卷恰如冠形。钩喙,臣字形眼、体丰满、胸外突,翅略翘,作展翅状,尾下垂内弯,肢前屈,四爪作钩抓状。胸尾作扉棱形。钩喙刻人字形纹,胸腹饰云纹,尾刻内弯得弧线。两面纹饰相同,均甚精致,线条娴熟流畅。惜玉料欠佳,美中不足。此鹦鹉以夔作冠,极富想象色彩,殷墟少见。

  《 玉鸟 》商代晚期

  高4.7、 厚0.8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有黑斑;另一面黄褐色,浮雕。鸟作站立状,钩喙圆眼,长冠上卷胸外突、翅上翘,尾下垂内弯,肢前屈,爪粗壮。形似青铜器上的凤纹。翅与尾饰翎纹。两面纹样雷同。冠与肢上各有一孔。系佩戴饰物。

  《玉燕雏 》商代晚期

  长7.3、 高3.3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乳白色,有褐斑,圆雕。作待哺状。仰头,尖喙圆眼,双翅微展,尾不显。胸下雕出双足,足呈长方形。颈下有上下对穿的斜孔,可佩戴。翅雕翎纹,背有节状纹,均双线阴钩。颈下及头部饰羽毛纹,单线阴刻。琢雕精细,商代玉雕中少见。

  《玉长颈鹤》 商代晚期

  高12、 厚0.3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黄褐色,浮雕。鹤作站立姿态。上颈下弯,头置于胸前。尖喙,圆眼,翅微展,尾下垂,肢粗壮,下有爪。两面分别,颈饰羽毛纹;用回纹雕琢出翅的轮廓;翅饰翎纹;尾饰变形云纹。造型美观,雕琢细腻。爪上钻有小孔。

  此鹤两件,成对。另一件略小,眼作圆孔,颈爪各有一小孔,可作佩戴饰物。

  《玉鹰 》商代晚期

  高6、 厚0.2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深绿色,浮雕。作展翅飞翔状,头歪向一侧,颈内缩,尖噱圆眼,双翼外缘雕成扉棱形,两足内弯呈钩状,雕出锐爪,尾分两歧。一面雕出脊背和翎纹,均为双阴线勾勒;另一面以单线勾勒出胸、腹和翎纹。喙上有小孔,可佩戴。

  《玉鸟》商代晚期

  长4.2、宽1.7、厚0.4

  1953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24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灰白色,不透明,浮雕。鸟作匍伏状,圆目,鹰钩嘴,双肢前屈,翅上翘,尾直呈刀形,头部有一圆孔,可系佩戴。

  《玉长尾鸟》商代晚期

  长7.6、高1.8、厚0.5厘米

  1987年河南省安阳市郭家庄东南1号墓出土

  中国和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灰色,有斑纹,浮雕。鸟形,长身,长尾,尖喙。鸟身两面用阴线刻出眼及翅形。胸部有一小孔,作系用。

  《玉鸟 》商代晚期

  长7.8、 宽3、 厚0.2厘米

  1953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8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白色,不透明,浮雕。鸟呈匍伏状,圆眼钩喙,头顶有冠,向上卷曲,肢前屈,四爪着地,宽尾下垂,用阴曲线琢雕出翅与尾,两面纹样相同。头部有两个圆形孔,可穿系佩戴。

  《 玉双鹦鹉 》商代晚期

  高8.1、 宽12、 厚0.3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深褐色,浮雕。双鹦鹉尾相对,略呈伏状。圆眼钩喙,短冠,胸脯外突,短翅,长尾内卷,肢前屈,有四爪。翅饰翎纹,尾饰变形回纹,两面饰纹雷同。尾相连处有一圆孔,冠上各有一小圆孔。可穿系佩戴,也可作镶嵌饰物。

  片状玉雕鱼与鸟的尾部,还常被延长并在末端琢磨出斜刃,这种将鱼、鸟等动物作为柄部的玉刻刀,是商代独有的器形。

  商代的圆雕写实性动物,强调突出动物的形体特征,象的长鼻、虎的利齿、羊的盘角、熊的尖嘴、鹰鸮的勾喙、螳螂的刀足等,姿态各异,形态逼真。

  《 玉鸮 》商代晚期

  高6.5、 底径4.6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玉质较好,局部有黄色玉皮,圆雕。鸮作站立状,体呈圆形,钩喙,目字形眼,眼珠微凸,小耳上竖。凸胸,双翼并拢,短尾下垂,两肢粗短,肢下有爪。胸饰羽毛纹,双翼饰云纹。两肢后刻有横槽,两肢与尾间刻有竖槽,体下中间钻一圆孔,孔径1厘米,深4.1厘米。顶后部有上下钻通得斜孔。可悬挂,也可作为插嵌的饰物。

  《玉鸮》商代晚期

  残高4.2、宽2.3、厚1.25厘米

  1911年山东滕州市前掌大商代遗址3号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浅豆青色,圆雕。圆头,翘喙,鼓胸,两翼收拢,以三道弧线表示羽毛的层次,尾下垂,腿微弯。翼胸有涡纹。喙下、前胸各有一小孔。系佩戴饰品。

  《玉象 》商代晚期

  长6、 高3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黄褐色,圆雕。象作站立状,体肥硕,长鼻上扬,鼻尖内卷成圆孔,口呈三角形,微张,目字形眼,细长眉,大耳紧贴,四肢粗短,刚健有力,足雕四趾,尾下垂。身、肢饰云纹,背前端饰菱形纹,背中部及尾部均饰节状纹。形象稚态可掬,很像一头幼象。

  同墓出土的另一件玉象造型、色泽、纹样都与此件雷同,成对。有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采用同一块玉料或色相近的玉料雕琢而成。

  《玉螳螂》商代晚期

  长6.8、高2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浅绿色,有褐斑,圆雕。作停立状。体较细长,头向右歪,尖嘴微残,圆眼突起,双翼翕合,两刀足前屈,右足微浅,尖尾。足下有小槽,两足间有小孔,可供佩戴。颈部四周饰阴线纹,翼纹为双线阴勾。造型绝妙,颇具匠心。

  《玉马 》 商代晚期

  长6.3、 高2.9、 厚0.2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灰色,有褐斑,浮雕。马作行走状,肢较粗壮,张口竖耳,臣字形眼(但两面眼睛的位置稍有不同),颈有细密鬃毛,长尾,尾中部有一小节突,尾末雕出斜刃。耳后有一小圆孔,可作佩戴饰物。

  此种形状的马,同墓共出土两件,成对,似为同一块玉料雕琢而成。

  《玉熊 》 商代晚期

  高4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一侧有黄斑,圆雕。熊呈蹲坐状,前肢抱膝、头微昂,面部呈三角形,嘴前突,口略张露舌,大眼,小耳上竖,鼻梁隆起,下有小而浅的鼻孔。前后肢下均刻足趾,前肢趾较长;后肢趾较短。臀下有三角形短尾。背脊两侧与上肢用云纹钩出轮廓,线条简练。古朴生动。背脊上有两个上下钻透的斜孔。可佩戴或把玩。

  《玉熊 》 商代晚期

  高8、 厚0.4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黄褐色,浮雕。熊呈抱膝蹲坐姿态,头微抬,长嘴前伸,小耳上竖,臣字形小眼。按照熊的生态特点,用不同的线条雕琢出臀部和前后肢。两面分别颈饰节状纹;体饰云纹。前爪较长作弯曲状、后爪前伸。全身纹饰虽较简单,但各部位轮廓清晰。其一面后肢与臀部稍残。颈部有小孔,可佩戴。

  《玉牛 》商代晚期

  长4.6、 高3.1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小屯11号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浅绿色,玉质较好,圆雕。牛作跪卧状,口微张露舌,方形目,两角后伏,前肢呈跪状屈于颈下,后肢前屈,短尾下垂。体饰云纹,角饰人字形纹、四蹄磨光。两前蹄之间有一小孔,可穿系佩戴。

  《玉回首牛 》商代晚期

  长11、高5.8、 厚1.5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绿色,有褐斑。头部圆雕,体较薄,近似浮雕。作伏卧回首状,双角后伏,张口翘鼻,两鼻孔穿通,目字形眼,圆眼珠。体长,前肢后屈,后肢屈于腹下,尾下垂,造型生动。前后肢下刻有宽约3厘米的浅槽,可作镶嵌饰物。从牛鼻穿孔观察,大概殷人已懂得牛穿鼻子。

  《 玉猪 》 商代晚期

  长3.5、 高2.4、 厚1.4厘米

  1977年河南省安阳市孝民屯南701号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豆青色。作卷体猪形。以圆雕手法刻出猪头、身形、大耳、大嘴。用浮雕手法刻出眼和鼻的形状。身上有阴线花纹。背部有凹槽一道,由头顶通至尾部。身中部有一供穿系用的圆孔。

  《玉兔 》 商代晚期

  长4.3、 宽2.5、厚0.7厘米

  1953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157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青绿色,半透明,浮雕。头微抬,长耳后状,体较肥,肢蹲伏,短尾上翘,呈欲跳状。磨制光滑。形态逼真。

  《玉鹿》商代晚期

  长6、高4.9、厚0.5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绿色,头部有黄斑,浮雕。形似幼鹿,无角。作伏卧回首状,闭口,圆眼小耳,做警觉状,前肢较长,蜷曲于腹下,蹄朝上;后肢前屈,蹄朝下。短尾。用疏朗的云纹雕琢肩与臀部的轮廓,腹部饰较密集的云纹,类似鹿身上的斑纹。颈饰鳞纹,背脊与尾刻人字纹,前后肢则依据兽类四肢的特点用弧线和弯曲线条勾勒。两面纹样雷同。蹄磨光。此幼鹿栩栩如生,设计颇具匠心。后肢有小孔,可佩戴。

  《玉鹿》商代晚期

  高5.4、宽4.3、厚0.5厘米

  1991年山东滕州市(原藤县)前掌大商代遗址3号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豆绿色兼微黄,两面平雕纹饰相同。两角枝杈突出,弯颈回首状,翘首,圆眼,上下颚鼻嘴分明,颈间有涡纹,圆臀小尾,后腿微弯。颈间有一穿孔。具有写实、夸张之美,系佩戴饰品。

  《玉鹿首》商代晚期

  长3.6厘米

  1985年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墨绿色,不透明,圆雕。为一鹿的头部,角分枝杈,特明显,眼、嘴、耳各部琢雕清晰。颈部有一圆孔,可以穿系佩戴。形象真切,工艺较精。

  《 玉兔 》商代晚期

  长10、 高5.8、厚0.5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一面黄色;另一面呈浅褐色,浮雕。兔作奔跑状。口略张,露舌,圆眼长耳,体肥硕,短尾上翘、前后肢下雕出五爪。通体抛光。虽仅雕琢出头部得眼、耳、口、鼻,但其形象真切。前足上有小孔,可佩带。从形象观察,似为家兔。

  《 玉鹅 》商代晚期

  高7.2、 宽0.6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一面灰色,另一面呈灰褐色,有细小斑点。鹅作站立状,凸顶,圆眼,长扁嘴紧闭,颈像后伸,头弯于胸前,短翅并拢,腿粗短,下有趾,趾下有榫,已残损。通体纹饰雕琢精细,颈饰羽毛纹,翅饰翎纹。两面纹样基本相同。小巧生动。可作插嵌饰物。

  妇好墓一件圆雕玉虎,作匍匐行进状,张口露齿,“臣”字眼,方竖耳,拱背垂尾,尾尖上卷,腹部饰双勾卷云纹,轮廓方折,纹饰刚直,姿态威猛,令人望而生畏。

  《玉卷尾虎》 商代晚期

  长13.3、 厚0.5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有黄斑,浮雕。虎作行走状,昂首,张口露齿,门齿尖锐,目字形眼,大耳。体肥硕,腹外突,尾略上卷,肢前屈,足雕四爪。颈饰鳞纹,用变形云纹钩勒出肩部与臀部,尾饰节状纹。两面纹样雷同。形象凶猛。眼角上有小孔。

  《玉虎 》 商代晚期

  长11.7、 高4.3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深绿色,有褐斑,圆雕。作行走状。体肥硕,方形头,张口露锐齿,臣字形大眼,双耳竖起,背略凹,臀部隆起,四肢前屈,足上雕出利爪,尾下垂,尾尖上卷。身饰云纹,背部雕蛇形纹,尾部为节状纹,主要花纹均为阴线双钩。左前肢有疤痕。形象生动,富有生气。此件无孔眼或榫,与一般用作佩饰的肖生玉雕有别,可能是一种陈列艺术品。

  《玉双角蟠龙》 商代晚期

  长7、 厚1.5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绿色,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龙作蟠卷形,头尾相接,中有缺口,尾较细内卷。龙头为圆锥,张口露齿,鼻梁隆起呈一直线,臣字形眼,眼珠外突,双目明亮有神,细长眉,头上有两后伏的角,角略上翘。腹部较厚,两面平,腹下有两短足。两角刻两组人字纹,角侧面刻人字纹兼饰云纹,身尾饰双线菱形纹,兼饰三角形纹。背部中脊突起,两侧饰小三角形纹,背上部中脊两侧有钻透的斜孔,可佩戴。尾端一面有一未钻透的圆孔。

  《虎形玉饰 》 商代晚期

  长5.5、 宽2.5、 厚0.2厘米

  1953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107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浅绿色,有灰白斑,半透明,浮雕。虎呈伏卧状,张口圆目,双耳直立,肢前屈,爪着地,长尾上卷。身前后各有一个圆孔,可穿系佩戴。

  《玉长尾虎 》 商代晚期

  长18.1、 高3.6、 厚0.9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深褐色,背面腹部呈绿色,浮雕。虎作奔驰状,首微昂,张口露齿,圆眼,外有眼圈,中间钻孔。耳后伏。长尾,尾端呈尖状。前、后肢作前屈状,足雕四爪。颈饰鳞纹,腹饰斑条纹,类似虎皮,臀部饰云纹,尾饰鳞纹,两面纹样相似。前后肢与爪下磨平。尾端磨出尖状刃。颈部有一较大的圆孔,孔壁经修磨。两爪上各有一个未钻透的小孔。此虎尾似锥子,可佩系,或许也有实用价值。

  商代动物形玉雕的纹饰,往往因表现对象的差异而有所变化,如龙身多选用变形云纹或菱形纹,虎等兽类腹部多用变形云纹或绒毛纹,鸟类翅膀多用大螺旋纹,身躯则用变形云纹,但以“双勾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纹饰,千变不离其宗,均淋漓尽致地营造出了剪影式的图案化效果。

  编辑 |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马娇

  声明 |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