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深圳艺术生态热度急速上升

时间:2021/4/11 15:30:51  来源:收藏周刊 记者梁志钦

  简介 刘小东 全国政协委员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油画家刘小东:

  在油画家刘小东身上,一直伴随传奇的色彩。他是画家,但他的故事常常成为电影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等人所表达的题材,例如电影《三峡好人》。2006年,在广东美术馆,“刘小东画林志玲”更成为了第一个轰动全国的跨界艺术与娱乐圈的事件。同年,他的油画作品《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成交,成为了当年艺术市场的一个重磅话题。2013年,刘小东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也是活跃于国内外艺术舞台的当代艺术家首位全国政协委员……

  太多的传奇,使得刘小东一直“很聚焦”,但同时,他又十分低调,他通过大众媒体表达艺术观点的情况并不多。日前,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他接受了收藏周刊记者的专访,话题从个人到公共,从艺术创作到城市文化,详细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写生也建立了一种互动的关系

  收藏周刊:在您的艺术历程中,始终离不开的是“写生”,为何您对此如此钟情?

  刘小东:写生是中国艺术教育最基本的方法,西画教育更从写生开始。我为什么这么主动地用这种方式面对绘画?这可能跟我的艺术针对性有关,我针对的是现代主义时期的艺术,这是一种强调思考的艺术,甚至可能是极端的艺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观念上。可以说,写生对于我,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同时,写生也建立了一种互动的关系,画与被画的关系,甚至画面最终会受现场左右,现场变化,画家也得随着变,画家对画面并不能完全通过想象去主宰,而是跟对象共同完成。

  收藏周刊:您刚刚提到了写生有传统,有传承的一面,但不得不承认,您的作品常常会被放在当代艺术的范畴去讨论,您个人对写生与当代艺术两者的理解如何?它们的关系又如何?

  刘小东:可能是我这种写生的行为,被不少人认为更具有社会学层面的意义。因为在我的写生过程里,也有类似田野调查的环节,更有一点介入到别人生活的性质,这跟传统教学里的写生不太一样,传统的写生基本是模特坐在那里被画,或者画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导演一个场景,包括服装、道具等,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绘画训练。不同的是,我的作品基本在现场就完成了。没有任何回到工作室再篡改的余地。也不是我提前想好要怎么画,而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我想到生活中发现人,去表现人。

  不以材料作为判断艺术好坏的标准

  收藏周刊:您既是写生,同时又是创作,这跟多数把写生与创作分开的画家不一样,您是如何理解写生与创作的关系的?

  刘小东:这或许可以开个玩笑,就是再怎么涂涂抹抹,再草率,都有可能是创作,同时,再认真的绘画,也有可能是习作。我甚至理解为,哪怕随便两笔,那也是一个生命留下来的有思考的痕迹,这便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收藏周刊:从何时开始把当代艺术几乎等同了装置等形式的艺术作品,已经无从考究,但不得不承认,在当代艺术领域,油画确实逐渐被边缘,或者说写实手段的油画也在式微。您会关注这样的话题吗?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刘小东:我从来不以材料作为判断艺术好坏的标准,也不以材料来作为衡量艺术家是否先锋的条件。说油画式微,那是别人的问题,毕竟现在还有那么多画油画的,而且我也从来不这样思考问题。如果出现问题,那么根本因素不在于工具,而在于谁在使用它,用什么方法使用它。

  现在创作比年轻时要放松一点

  收藏周刊:几十年的创作历程,您认为自己的油画有变化吗?哪些地方在变?

  刘小东:我现在创作感觉比以前要更加放松了一点。可能跟年龄有关,其实年轻的时候,多数是紧张的、悲观的、焦虑的。等活到一定年龄之后,就会变得无所谓,自然就更加放松一些。如果我跟过去有什么区别,那区别的因素主要是年龄,世界观也并没有什么改变,我认为我的世界观在七岁的时候便已经确定了(笑)。

  收藏周刊:那您在油画的表达上或者艺术追求上,有变化吗?您到过的几个地区,时间上就前后跨度二十余年,前后思考会有不同吗?

  刘小东:我觉得最珍贵的思考永远是当时的思考,过去了就不要再思考了。

  收藏周刊:您的作品几乎都是把对象的当时状态定格在了画面中,如果更深一层去解读,您希望通过这种状态的定格传达给观众怎样的艺术思考?

  刘小东:我也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过。我只是很在意生命本身,我能够描绘这个生命,我已经很满足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把各种平常事留下来,而不是照相机的方式。

  很喜欢跟广州人交朋友

  收藏周刊:您以前也常常到广州进行艺术交流,对广州文化印象如何?

  刘小东:我总感觉广州人跟北方人思维都不一样,跟江南人思维也不一样,对于我来讲,有非常刺激的印象。真的很生猛,性格也很生猛。这里的世俗生活很自由,这里的人民不追求一样的生活,反而是各自乐在其中,你有你的习惯,我有我的味道,你有你的严肃,我有我的调皮,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而且这里的语言(粤语),我基本听不懂,但我很喜欢,我喜欢那种既熟识又陌生的生活。我很喜欢跟广州人交朋友,感觉跟他们交流很逗,很刺激,因为听不懂他们的话,所以搞不懂他们想什么。我认为,广州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世俗精神,这是一种生猛的,有生命力的精神。

  收藏周刊:当年您在广东美术馆画林志玲,引起了全国关注,当时为何会有这样一种安排?

  刘小东:2006年前后,美术馆还是给人一种严肃感,距离感。当时林志玲几乎是最红的明星,我想,如果能把最潮流的明星与严肃的美术馆相结合,那应该能吸引更多的普通民众走进美术馆。后来确实是这样,之后走进美术馆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美术馆生态比以前也好了不少,不少时尚潮流的事情都跟美术馆发生关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到美术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深圳目前的艺术生态?

  刘小东:在我有限的认知范围内,我感觉深圳的热度正在急速上升,几乎控制不住地上升,这股力量我不知道来自于哪里,但我能感受到。以前是城市迅速崛起的力量,现在我感觉是吸纳人才的力度和对当代艺术的支持,都非常的强烈,使得这里逐渐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城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