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荣宝斋与书画名家的交谊往事

时间:2021/1/18 14:17:48  来源:同古堂

  ▲北京荣宝拍卖2020秋拍 “荣名为宝”书画专场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北京荣宝拍卖

  荣宝斋与书画名家的交谊往事
  文/ 同古堂

  “荣名为宝”是北京荣宝拍卖书画板块的经典专场,其秉持以传承有序、来源清晰为理念,频取佳绩,为业界所称道。

  此季,其再度集英萃华,极尽搜求之能事,计有四十余件名家精品,囊括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徐悲鸿、林风眠等近现代画坛巨匠之少见珍帙,亮相秋拍。

  其中,如张大千《吹箫仕女图》、李可染《漓江胜景图》、齐白石《蔬果花鸟册》等,即皆属荣宝斋珍藏,甚是难得。

  ▲荣宝斋 老照片

  荣宝斋“以文会友”,是文化鸿儒的常聚之地,又长年为书画家经营,与诸多名家皆往来不绝,交谊匪浅。有人曾言,“在画家的圈子里,一提画就会提到琉璃厂,而提到琉璃厂自然绕不开荣宝斋。”

  如荣宝斋门楣上“荣宝斋”及巨匾“发扬民族文化”均由齐白石题写。抗日战争中,齐白石家中门首所贴的“停止卖画”,另有旁注“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荣宝斋)接办”等,也可见其与荣宝斋彼此非比寻常的信任。

  ▲齐白石在荣宝斋作画

  事实上,彼时初到京城的齐白石境遇可谓艰难,因其画风与主流相悖,颇受冷遇,鲜有问津。其1920年,即曾有画款,言及“观此者,若以寻常观画之眼使之,则此画丑矣。庚申十月廿三日,独坐无所事事,画此遣愁”。

  而荣宝斋总是在斋中最显眼的位置悬挂齐白石的画作,并设有“笔单”,后又选其精作制于木版水印,此对于齐白石的书画艺术的推广,助益甚多。

  ▲齐白石与荣宝斋工作人员

  ▲齐白石与荣宝斋工作人员

  由于数十年的合作缘分,荣宝斋几乎藏有齐白石各个时期的绘画、法书、印章、手札等甚多精品。如“北京荣宝2020春拍”中,近1.3亿成交的《花草工虫册》,亦或其衰年变法时期,红花绿叶式的大写意花鸟画《国色天香》等,不一而足。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设色纸本 册页
  款识:
  1.璜。钤印:白石
  2.阿芝。钤印:老齐
  3. 幻如仁弟清属。兄齐璜。钤印:阿芝
  4.龙山社长。钤印:齐大
  5.木人。钤印:老齐郎
  6.白石。钤印:白石翁
  7.璜。钤印:齐大
  8. 笑年年仅依此样,直到古稀时。白石山翁并句。钤印:齐大
  9.老萍。钤印:白石山翁
  10.三百石印富翁。钤印:白石翁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著录:
  1.《齐白石画集》P124,外文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2. 《荣宝斋画谱八·齐白石绘花卉草虫部分》P34、P35、P36、P37、P42(封面作品)、P43,荣宝斋出版社,1996年12月。
  3.《齐白石全集·3》图263、图264、图265,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4.《齐白石画谱——分类系列第一辑·梅》图6,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
  5.《现代大师名作与艺术人生·齐白石2》P5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
  6.《齐白石绘画作品图录·中卷》P4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7.《荣宝斋珍藏7·绘画卷七》P122-P131,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8.《荣宝斋珍藏绘画题跋·齐白石》P58-P59,荣宝斋出版社,2017年。
  9.《庚子·二二年——荣宝斋日历·荣宝斋珍藏书画选》出版于9月14日-19日日历中,荣宝斋出版社。
  10.《辛丑·二二一年——荣宝斋日历·荣宝斋珍藏书画选》出版于10月1日-10月2日日历中,荣宝斋出版社。

  27×34 cm.×10 约0.8平尺(每幅)
  RMB: 18,000,000-28,000,000
  ??

  此《蔬果花鸟册》也为荣宝斋旧藏,观之勃勃生气,恍若置身田野,充满自然情趣。齐白石笔下的“蔬果花鸟”,几乎无有不能入画者,类于见过的“草虫”,吃过的“蔬果”等,在文人画中,以民间传统艺术表达,又不为旁物所束,可谓饱含其质朴纯真的个人情思及乡土情结,同时也得鲜明个人风格,妙入毫颠。

  此册页绘画内容分别为《红梅》《秋海棠》《枇杷》《玉兰小鸟》《紫藤蜜蜂》《凤仙蝴蝶》《荷花蜻蜓》《葫芦》《白菜》以及《葡萄蚂蚱》。册页中除《白菜》为水墨纸本外,其余九帧均为设色纸本。册页中有两幅落款为“璜”,其余八幅落款分别是:阿芝、白石、木人、三百石印富翁、老萍、齐璜、白石山翁、龙山社长,其中 “龙山社长”极为鲜见。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葫芦》是齐白石的经典题材,以黄葫芦、墨叶的组合方式为多,葫芦以大笔石黄绘就,不加皴染,直接展现出果实饱满的形态。阔叶以墨块呈现,其墨浓淡有度,干湿分明,藤蔓借用草书线条以纵逸的墨线写出,笔力遒劲,宛转如飞。

  题识“笑年年仅依此样,直到古稀时”,也可见齐白石以画“葫芦”,记怀往事,初心未改,直至古稀之年。“葫芦”谐音“福禄”,寓意福禄吉祥。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1917年,齐白石在某一册页《荷花》一开中,有言“出污泥而不染,余与张五皆足与此花流匹也。齐大并记。”可见其对荷花孤傲不染的高洁,甚是心有所契。

  古往今来,画荷花者不乏,其中八大山人的荷花残败荒凉,恽寿平则工笔规整,吴昌硕金石味浓,张大千婀娜多姿,潘天寿刚健挺拔,石鲁夸张简练,可谓各尽其态。而齐白石的荷花最是豪放大气,淋漓痛快。

  如此作,胭红荷花掩于墨叶之中,荷梗苍劲,不蔓不枝,而蜻蜓欲立于其上。构图亦是极简,颇似于八大山人画风,只是二者对比,齐白石的设色更为鲜艳,少了冷逸之风。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不同于其余文人画家,以梅花寓意冷艳高洁、孤清傲寒,齐白石的梅花更具生机。其年轻时曾租过一个叫梅供祠的祠堂,周围种满了梅树,齐白石称之为“百梅祠”。因此,其画梅时,常可见对于旧日生活的怀念。

  此作红梅枝条交叉奔放,偶见方形,似有承吴昌硕的“女”字形构图;枝干用笔古拙,苍老如铁,极具书写性。花为点瓣,花形写意夸张而不缺法度,花蕊大胆地作装饰性分散处理。其又施以纯净的西洋红平涂,纯而又纯,红艳至极,使得红梅在墨色映衬下更加明亮清新。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是画所绘葡萄藤缠蔓绕,没骨法为之,果实累累,藤条刚韧,一大串成熟饱满的紫色葡萄从叶子后垂下,晶莹如生,犹若一串紫色明珠,令人垂涎欲滴。

  叶子用湿墨写出,墨色淋漓变幻,通过浓淡变化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又葡萄籽多,寓意着“多子多福”、“生生不息”,寓意甚佳。蚂蚱攀爬其上,以此点缀,富有动势,可谓是点睛之笔。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此作中秋海棠,枝梗下坠,错综而多情态,以浓淡曙红画出的花朵,丰满而滋润。意境亦是清新,海棠点瓣,叶片刷脉,红花绿叶之间,摇曳多姿。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齐白石画枇杷,与吴昌硕大同小异,皆以藤黄色没骨画果实,以浓淡墨画叶子。画中枇杷下垂,挂满枝头,根蒂用焦墨点出,有丰收寓意。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玉兰花是知春报恩之花,齐白石曾在一幅玉兰图轴上题“草木逢春君先知”。其笔下玉兰花,花繁而大,洁白芳香,清香远溢,犹如雪涛云海。

  此作玉兰,只绘寥寥一朵花瓣,其余皆含苞待放,恰似初春乍暖还寒。玉兰花萼上的细茸毛,以洋红、石黄点就,又以粗笔划出斜枝。此外,树枝和花朵均以淡墨和浅色处理,凸显枝头小鸟,报春之临。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此作绘“紫藤蜜蜂”,画中花叶并开的南方紫藤,画幅中央一枝弯曲的焦墨老藤,甚是苍劲。新老藤叶,分别以嫩绿与墨青色绘出,花茎则以淡墨调嫩绿出之,愈近花串的头部愈淡。

  藤花为蓝紫色,没骨点画,紫色的花萼,鹅黄的花蕊,可谓情态毕现。观之整作,简洁的藤蔓,构成全作的骨干,花叶附着其上,疏朗而通透,三只闻香飞来的蜜蜂,令不大的幅面,顿时洋溢着勃勃生机。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齐白石曾有言“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亦曾在为友人所作的《白菜图》上,题写“他日显扬,毋忘斯味。”知其之淳朴。

  此作,其以几笔淡墨挥写出菜叶,再用较浓的墨勾出叶筋,同时淡墨画出菜头,“清白图”则跃然于纸。白菜也寓意“百财”。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花鸟册十开,局部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明人瞿佑曾有诗云“高台不见凤凰飞,招得仙魂慰所思”即是赞颂凤仙花。

  此作中,凤仙花花团锦簇,叶叶相拥,笔墨繁杂间,处处透出一种大雅之美,又有一种乡野的生命力。 同时绘一只墨蝶,闻香而来,情态自然,栩栩如生。整作意境恬淡清新,用笔婉转流畅,节奏明快。

  题识“幻如仁弟清属”,暂不可考。

  此册页画艺精湛,其以率真老辣的大写意笔墨,鲜艳亮丽的色彩,“兼工带写”,奇趣乃成,俱显齐白石衰年变法后的成熟艺术风貌,殊为可宝也。

  图片▲齐白石(1864-1957)大富贵家风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齐大
  款识:大富贵家风。三百石印斋主人齐璜。
  说明:此作品为北京市文物商店旧藏。

  68×34.5 cm. 约2.1平尺
  RMB: 2,800,000-3,800,000

  牡丹花寓意富贵、吉祥、幸福,常可见于文人画笔下,而齐白石晚年时期,尤喜以大写意笔法绘牡丹花卉,且多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徐渭曾有言“不求形似求生韵”,此幅《大富贵家风》立轴,即是齐白石遥师先贤,神韵兼得的妙作,无论笔墨、色彩、构图、格调等,皆是痛快淋漓,独树一帜。

  ▲齐白石(1864-1957)大富贵家风,场景图

  此作构图饱满,其以粗笔写意,没骨法洋红淡墨描绘一朵盛开牡丹,石青石绿涂染叶片,叶皆繁复重叠,却可分阴阳向背,浓墨线条勾划出叶脉。花朵及叶片形势略呈左侧倾斜,似有微风拂过,而摇曳生姿,活色生香。

  画幅上侧一对嗡嗡飞舞的蜜蜂,盘旋左右,可谓春机盎然,形神兼备。齐白石润格中,曾有言“凡重用洋红者,画价加倍,花卉加虫鸟,每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一只加二十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可见其对“蜜蜂”,尤是得心应手,价昂于其余草虫。而且,从中可见花卉饱蘸洋红,艳丽而高雅,当时洋红是进口颜料,价值不菲。

  ▲齐白石(1864-1957)大富贵家风,局部

  此外,齐白石的牡丹花叶片下垂,与其余画家的叶片朝上不一致,为“雨后牡丹”,更是鲜艳欲滴,绚烂灵动。花瓣形态处理也见章法,或显或隐,或浓或淡,或枯或润,各不相类而变化万千,虽仅一朵,却仍得“姹紫嫣红开遍”的勃勃生气。

  画中篆书题款“大富贵家风”,也喻家业兴旺、富贵永昌,与富贵牡丹相得益彰。款识署三百石斋主人,亦属少见。

  此作为北京市文物商店旧藏,传承有绪,更是难得精品佳作。

  ▲齐白石(1864-1957) 雄鸡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29年作
  钤印:木居士
  款识:山本先生之雅。己巳秋九月,借山老人齐璜。
  著录:《书画博览》P7-P8,天六书房出版发行。

  135.5×32.5 cm. 约4.0平尺
  RMB: 1,000,000-1,500,000

  此幅《雄鸡图》中,上半部分绘菊花,下半部分则是红冠棕羽的雄鸡与红冠黑羽的母鸡,正在菊花下闲庭信步,怡然自乐。

  所绘秋菊的笔法散淡而轻松,刻画雌雄双鸡则变以生拙质朴的落笔,将它们的厚重沉稳描绘得颇为到位。鸡的身态以及眼中的神气表达得亦为传神,并将一种诙谐幽默的气息传达出来,体现出白石老人对于乡间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

  齐白石所绘禽鸡的眼睛和鸽子的眼睛几乎一样,多是画个圈圈中间再画个黑点,类此画法在其画禽类时也常可见。而雄鸡毛羽的描绘中,如画重墨与上部羽毛的连接处时,墨色似断似连故意留出了部分空隙,使得羽毛蓬松,更为生动鲜活。

  ▲齐白石(1864-1957) 牡丹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木人
  款识:老妇愚姬心胆寒,每逢危险强相安。耻闻昨夜黄村战,塞耳关门画牡丹。韵松先生清正。齐璜制并题。
  著录:《墨缘·流入东瀛之后的中国书画》P41。

  136×33.5 cm. 约4.1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此亦为齐白石所绘牡丹,整幅画作,色彩浓艳明快,构图备极饱满,典雅之余,也显见雍容华贵。

  款识“老妇愚姬心胆寒,每逢危险强相安。耻闻昨夜黄村战,塞耳关门画牡丹”即齐白石所言“闻黄村有战事,余关门作画,聊安一家恐怖。”黄村战指1917年军阀段祺瑞和张勋之间的争斗。面对枪林弹雨,齐白石安顿好惊慌失措的家人,还要把耳朵塞上棉花,照样画牡丹,也可见此画之难得。

  “韵松先生”暂不可考。哈麐(一八七六至?),字少甫,一作少夫,又字韵松,号观叟,晚号观津老人,清末民初时南京人。擅书画,精鉴赏。可作参考。

  张大千与荣宝斋,也有诸多交谊。在北京时,张大千的画作都由荣宝斋装裱,荣宝斋还专门精心为其研制朱砂、石青、石绿等绘画颜料。投桃报李,张大千曾先后三次“屈尊”为荣宝斋作笺纸画稿三套,每套八张,既有山水,又有花卉,分别刊于1935年、1951年和1957年各版本的《荣宝斋诗笺谱》。

  ▲张大千(1899-1983) 吹箫仕女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944年作
  钤印:蜀郡张爰章、大风堂、大千豪发
  款识:跨虎乘鸾去未遥,闲庭寂寂夜迢迢,殷勤凉月西楼下,忆听云林凤唳箫。甲申十月,沙河居弘丘子爰。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著录:
  1.《荣宝斋藏品展暨深圳荣宝斋有限公司开业庆——荣宝斋深圳96艺术进万家活动纪念》P5,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荣宝斋承办,1996年。
  2.《荣宝斋珍藏5·绘画卷五》P71,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130×64.8 cm. 约7.6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张大千的仕女图,极是清雅,其线描、没骨、水墨、重彩种种技法无不谙熟,故得寥寥数笔间,仕女之优雅姿态,在线条的起伏中,已呼之欲出。

  此作《吹箫仕女图》,其以白描手法绘制,造型准确,线条灵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背景以淡墨略加点染,不着一色,似云若雾,更衬托出画中主人清尘脱俗、飘飘如仙之韵致,美不胜收。

  ▲张大千(1899-1983) 吹箫仕女图,局部

  据《太平广记》及《列仙传》所载,《仕女吹箫》颇有典故,所言者乃萧史和弄玉之爱情故事。萧史是秦穆公时人,善吹箫,穆公以其女弄玉许之,遂教弄玉作鸾凤之响,其箫声似凤声。一日,月下吹箫引紫凤和赤龙,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二人翔云仙去,传为佳话。

  ▲张大千(1899-1983) 吹箫仕女图,局部

  此作画于1944年,据其敦煌之行结束不久。其笔下之仕女,或可分为两个时期,其未有敦煌之行前,多娇俏纤弱,概从唐寅诸人出,形象则以心中所契佳人表现。而敦煌之行后,画风虽未大变,然取材形象则摒弃此前柔弱之风,代以端庄雍容之唐人气象。

  是作即为其线描仕女人物大成之作,衣纹线条简洁流畅,风格高古,挽着发髻,发饰秀美,弯眉凤眼,直鼻小嘴,勾勒精细,面容娇美,再现弄玉的绝世姿容,惟妙惟肖。

  ▲张大千(1899-1983) 吹箫仕女图,局部

  画中手部的描绘,甚是细腻,娴静温婉,姿态优雅。其曾言“别的我不敢讲,但是我在敦煌临了那幺多壁画,我对佛和菩萨的手相,不论它是北魏、隋唐,还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宋代、西夏,我是一见便识,而且可以立刻示范,你叫我画一双盛唐的手,我决不会拿北魏或宋初的手相来充数,两年多的功夫没有白费哟!”

  此作亦为荣宝斋旧藏,著录累累,传承有绪,珍而宝之。

  ▲张大千(1899-1983) 仿王蒙青卞隐居图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设色纸本 镜心 1949年作
  钤印:爰玺、大千、法匠
  款识:凝碧丛丛接九,染花乔木识灵根。登山高思如云暖,浅笑虚堂梦里痕。己丑闰月大风堂写并题,张爰大千父。
  展览:“血战古人 · 张大千绘画”,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馆萨克勒美术馆,华盛顿;亚洲协会,华盛顿;圣路易艺术馆,密苏里州,1991年5月11日-1992年4月5日。
  著录:
  1.《张大千学术论文集 · 九十纪念学术研讨会》P162图版29,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88年。
  2.《血战古人· 张大千绘画》(展览目录)P180-P181图版38,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馆萨克勒美术馆,华盛顿,1991年。
  说明:
  1.此作品来源于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编号2523拍品。
  2.此作为罗家伦先生旧藏。他是中国二十世纪影响深远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亦是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收藏家。早年在上海的复旦公学求学期间,已热衷于政治。1917年,罗家伦在北京大学研读外国文学,他担任学生刊物《新潮》的编辑,提倡文学改革,促成他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一名学生领袖。毕业后美国、伦敦、柏林和巴黎深造六年。1926年回国后,罗家伦先后担任中央政治学校、清华大学及中央大学三个教育行政职务。抗战初期,他领导南京中央大学,安全转移至重庆,他于1941年辞任中大校长职务。1947-1949年间,担任中华民国驻印度大使。1949年定居台湾,专注编纂国民党党史,及中国近代史研究。此画之创作灵感源自王蒙《青卞隐居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张大千于1919年在上海收藏家狄葆贤处观赏这幅珍品,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夏天,即他离开中国大陆前夕,根据王蒙《青卞隐居图》的构图创作此幅《临青卞隐居图》。1950-1951年张大千旅居印度大吉岭,得到罗家伦大使多方帮助,成功在当地举办画展。张大千得悉罗家伦大使热爱中国书画,特以此作赠与罗家伦大使,感谢他热诚帮助。

  163×51.5cm. 约7.6平尺
  RMB: 8,000,000-12,000,000
  ??

  此作为张大千临摹与自我创作相结合的力作,其构图参照王蒙的传世名作《青卞隐居图》为蓝本,略加调整,省去了前景中的湖水部分,几间点景屋舍从左移至中部位置,隐士面壁之处另辟松下茅屋,山下高士已然呈现是大千风格独特的面貌,两叠流泉及主题山形依然如原作。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轴 纸本墨笔 140.6x42.2cm 上海博物馆藏

  《青卞隐居图》画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是元末著名山水画家王蒙的代表作。画面描绘卞山高峻巍峨的气势,并渲染山深林密的幽寂气氛。技法亦是丰富多样,集中体现了王蒙的艺术风格,明代董其昌推崇为"天下第一王叔明"。

  而张大千以古为师,始终践行着古人的绘画要求,并且不断的突破自我,才能屹立于画坛之中。 其曾言“临摹,就是将古人的笔法、墨法、用色、构图,透过一张又一张的画作,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并加以了解、领会、深入内心,达到可以背出来的程度。然后经过背临过程,使古人技法运用自如,最后把古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

  ▲张大千(1899-1983) 仿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张大千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梅清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如王蒙、倪瓒,乃至敦煌壁画等。其深学精研,仿笔法,能乱真。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张大千仿石涛的画作流传于世,极难分辨。

  据传,1938年,徐悲鸿在广西购得一幅署名董源的巨幅古画《水村图》,同年张大千在桂林与徐悲鸿会面,见之爱不释手,遂带回四川研究。几年后,张大千从自己的藏品中挑出徐悲鸿喜欢的金农《风雨归舟》(有人即认为此画系张大千伪作),换得此画。

  可见,不论金农《风雨归舟》是否为张大千伪作,其之书画造诣之精绝,也是亘古难见。

  ▲张大千(1899-1983) 仿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此张大千《仿王蒙青卞隐居图》,层次分明,山石树木都有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表现出山上树木茂密苍郁。全图不多渲染,其深远之处,有条不紊,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

  又千岩万壑,峰峦曲折,山势峥嵘,气势雄伟秀拔,意境深邃,构图繁复,可谓融汇诸家技法之长。山脚下高士,宽衣博带,缓步慢行,山腰处隐约可见有茅屋数间,屋内有一隐士正抱膝倚床而坐,相为呼应。

  此画境界深邃幽雅,深得古意,又可见其自己笔墨语言,观之可知“五百年来一大千”,此语诚不我欺。

  ▲张大千(1899-1983) 仿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1919年,张大千在上海收藏家狄葆贤处观赏王蒙《青卞隐居图》,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夏天,即他离开中国大陆前夕,根据王蒙《青卞隐居图》的构图创作此幅《临青卞隐居图》。1950-1951年,其旅居印度大吉岭,得到罗家伦大使多方帮助,成功在当地举办画展。张大千得悉罗家伦大使热爱中国书画,特以此作赠与罗家伦大使,感谢他热诚帮助。

  ▲张大千(1899-1983)王维诗意图

  设色纸本 镜框 1982年作
  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壬戌、摩耶精舍、大千豪发
  款识: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此右丞逸诗也,数见董思翁写之,予以二石笔法图写,拙重逊思翁清矣。七十一年九月似桂祥仁兄方家教正。八十四叟爰,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
说明:
  1.此作品来源于香港佳士得2011年春拍编号2759拍品。
  2.此作品原为罗桂祥博士旧藏。罗桂祥博士,1910年2月2日生于中国广东。其热爱中国的艺术和文化, 1995年捐赠了605件从西周时期到20世纪的茶具,香港公园里的茶具文物馆增建了罗桂祥茶艺馆,其中以宜兴茶具最富代表性。另外,罗桂祥博士亦捐出了重要瓷窑烧制的陶瓷器皿。这批藏品虽然只是罗博士收藏中的一小部分,但却展示他的收藏兴趣,及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激情。罗桂祥博士旧藏中的张大千作品,展现画家灵活多变的才华,充分体现他的实力、热诚和经历,是他一生艺术生涯及其丰富游历的见证。
  105×60 cm. 约5.7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张大千以古为师,一路溯源,上窥董巨,旁猎倪黄,深切了解古代名家的绘画技巧与内涵,另一方面则融合多年来遍历名山大川对自然的观察和生活体验,借古开今,技艺上渐入随洒自如,成就自家面貌的艺术成熟期。

  此作为其晚年之作,此时其画艺已臻化境,可谓精妙至极。

  ▲张大千(1899-1983)王维诗意图,局部

  款识中“此右丞逸诗也,数见董思翁写之,予以二石笔法图写,拙重逊思翁清矣。”,其中“右丞”即王维,“董思翁”为董其昌。“二石笔法”则是石涛与石溪。

  而“拙重逊思翁清矣”为张大千自谦之语,如此画中,既有对董其昌山水纯正追求,又有融入了个人性的变化意识。画作下部树的变形处理,数笔重墨点染山石苔点,以皴法表现山石凹凸起伏的结构和肌理效果,都延续着董其昌之面貌,同时,也更强化笔墨意趣的表现。

  上款人“桂祥”,为罗桂祥博士。原籍广东梅县,香港市政局及立法会原议员、香港消费者协会原主席、维他奶大王,香港著名企业家、收藏家、社会活动家。

  其曾与燕笙波、葛士翘、杨永德、张宗宪、曲桂流、梁义、陈烘等人于1979年12月共组“求知雅集”,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团体。

  ▲张大千(1899-1983) 宋人松泉图

  设色纸本 镜框 1941年作
  钤印:张季、大千居士
  款识:宋人松泉图。辛巳春日临似,廷梁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沱水居。
  著录:《张大千精品集》(上卷)P142,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说明:
  1.此作品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2.上款人为陆廷梁(民国年间人),上海著名房产评估师之一。曾与英商大小哈同共事。为人忠良、诚信、敬业、开明大度,在上海口碑极好,与张大千、刘春霖、张元济等书画家交谊深厚,喜书画收藏。

  100×38 cm. 约3.4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画中可见清涧折曲而来,至磐石处急泻而下,激起漩涡与浪花。 水涧两侧绘有古松,左侧树身扭曲,多瘤杈枒,右侧则挺直,郁郁葱葱。白衣高士临渊听泉,泉水之音,如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甚是清幽。
??
  此作为张大千为好友陆廷梁所作,亦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出版于《张大千精品集》中,来源有绪。

  ▲张大千(1899-1983) 瑞士雪景

  设色纸本 镜心 1965年作
  钤印:大千、张爰
  款识:爰翁乙巳十月,风雪中与内子于瑞士得此奇胜。
  45×57 cm. 约2.3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为其对传统山水的一大创新,其所幻化之墨色与矿物彩糅合的重彩,恣肆如汪洋。

  如此《瑞士雪景》,长空巨壑中暮云四合,烟尘风雪,奇幻胜景也,石绿、石青、珠白等诸色重迭,诗情画意,空灵妙韵,皆在丹青下,造境纸上。大千世界,梦中山水,诚是“千山有雪千山暮,暮雪初来满春山。”

  款识中“风雪中与内子于瑞士得此奇胜”,其实,张大千在面对瑞士风雪山景,内心想到的依然是故国山水,面对他乡山景触发的亦是磅礴的游子湖山之思。

  荣宝斋与李可染的交往亦是十分密切。早在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的水墨山水画,其表现手法还处于探索期时,荣宝斋就已经在不断地销售他的作品了。直到如今,荣宝斋仍收藏着不少其艺术珍品,如《万山红遍》、《漓江胜景图》等。

  ▲李可染(1907-1989) 漓江胜景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78年作
  钤印:李、可染、师牛堂、江山如此多娇
  款识:世称漓江山水佳天下,吾曾三次往游,觉江山名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因略得其意。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一九七八年岁尾,可染作于北京。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著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记念·中国荣宝斋展览会》P30,中国文化部荣宝斋、中国国际书店、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东方书店,1979年。
  2.《现代中国巨匠绘画》16号,东京出版株式会社、东商事株式会社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北京)、荣宝斋协办,1990年。
  3.《近百年中国书画精品集·藏品系列》P172,荣宝斋出版社,1994年。
  4. 《荣宝斋藏品展暨深圳荣宝斋有限公司开业庆·荣宝斋深圳96艺术进万家活动纪念》P39,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荣宝斋承办,1996年。
  5.《荣宝斋珍藏5·绘画卷五》P251,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107.3×69.8 cm. 约6.7平尺
  RMB: 4,000,000-6,000,000

  李可染是二十世纪最具盛名的山水画革新画家之一,其作品笔墨厚重、光影幽冥、构图饱满,是现代写实派积墨山水画集大成者。荣宝斋旧藏的此件《漓江胜景图》创作于1978年,适值其创作成熟期。
  其一生曾多次游漓江,面对江山云胜,其激情澎湃,现场吟出“漓江山水天下无,万山重叠一江曲“的绝唱。此外,漓江山水的奇秀和变化无端的四时、照暮景色兼具山水画高远、平远、深远之美,特别宜于拓展为大幅创作,然实际构图却殊为不易。

  ▲李可染(1907-1989) 漓江胜景图,局部

  如其题识所言“世称漓江山水佳天下,吾曾三次往游,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境也。”此作李可染运用传统“以大观小法”,减弱远近透视大小差别,人为地扩展境界。

  又山峰体势之排列,起伏动盈,水势回环,船帆错落,比照呼应,繁多归一,整体摒弃传统山水的图式特点,游目山川,纵深感强烈,契合其“为祖国河山立传”的艺术追求,从传统文人画转移到写实山水画,肩负着山水画的革新。

  ▲李可染(1907-1989) 漓江胜景图,局部

  而岸上二人,立于漓江之侧,仰望远眺,感叹大自然之奇绝壮美,可谓点睛之笔。远处山峦层层,群山巍峨,似直入云霄,有绵延不绝之感。笔墨则浓淡相间,富有干湿变化。

  纵观整作,锦绣山河,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充满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与东方气派,可谓创造性的开启了现代山水画里程碑。

  徐悲鸿与荣宝斋也是交谊深厚,荣宝斋公私合营后的第一块牌匾“荣宝斋新记”即是徐悲鸿所题。五十年代,荣宝斋也曾为徐悲鸿制作木板水印画作《骏马》等。

  ▲徐悲鸿(1895-1953) 奔马

  水墨纸本 立轴 1942年作
  钤印:徐悲鸿
  款识:卅一年四月十八日同盟国空军大炸东京,悲鸿时在多风之下阙。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存商品。
  95×61.5 cm. 约5.3平尺
  RMB: 4,000,000-6,000,000

  徐悲鸿的奔马堪称时代号角,其将铮铮铁血男儿的强烈民族精神赋予奔马中,爱国之忱,溢于纸上。谢冰莹也曾赞其所画奔马“……那有悲壮哀情的脸部和尾巴,令人一见就想佩好枪弹,跨上马去,直冲入敌人的阵营,杀他个落花流水!……”

  奔马画作所倾注着国人不屈服的勇气,振奋着国人团结一致抗御侵略的信念,是华夏儿女在“马蹄声”、“嘶鸣声”的呼唤中觉醒的缩影。

  此作款识“卅一年四月十八日同盟国空军大炸东京”即美军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起飞,空袭日本东京,史称“杜立特空袭”。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饱受日寇的侵略,伤亡惨重,血债累累。闻知同盟国空军“大炸东京”,抗日战争初露胜利曙光之时,徐悲鸿为振奋民族精神而创作此“奔马图”。

  此作为荣宝斋库存商品。

  ▲徐悲鸿(1895-1953) 五花散作云满身

  设色纸本 立轴 1941年作
  钤印:东海王孙
  款识:五花散作云满身。邦珍仁兄存。悲鸿,辛巳。
  说明:此作品来源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编号1383拍品。
  93.8×59.5 cm. 约5.0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此作,徐悲鸿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作笔酣墨饱,神采飞扬,给人一种豪放沉雄的美感。在笔墨的运用上,既细致严谨,又粗犷豪放。而“五花散作云满身”语出杜甫《高都护骢马行》。奔马脚下的草,描绘的亦是细劲而又生动,迎风飘拂,草地微施藤黄和赭石。

  上款人“邦珍”暂不可考。同时期吴邦珍(1883~1961年)字士翘,城厢人。清末拔贡,早年留学日本弘文书院。回国后,宣统二年(1910年)任宝山县视学。民国9年(1920年)任县学务课长,后改任第三科长。20年代,先后担任青浦、昆山、吴江诸县县长,后调任国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秘书。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政府秘书。可作参考。

  “荣名为宝”书画专场,佳作诸多,另有傅抱石《西陵峡烟云图》、蒋兆和《两个母亲一条心》、田世光《双喜图》、吴昌硕《松菊犹存》、关山月《铁骨清香》、黄宾虹《山居图》、林风眠《溪江小景》、石鲁《炎天所见》等,亦皆难得佳作,篇幅所限,实无法一一俱足。

  图片▲傅抱石(1904-1965) 西陵峡烟云图

  水墨纸本 镜心
  钤印:傅抱石、新谕、踪迹大化
  题跋:1.傅抱石作《西陵峡》。一九六○年,抱石赴四川等地写生,归来曾作西陵峡一画,后又以同题材写成此巨幅。一九八五年,罗时慧补题。钤印:罗时慧
  2.西陵峡。西陵峡峡谷两峰壁立千仞,云天一线,漩涡洄澜,惊心动魄。先父抱石以其独特而豪放遒劲之笔法写成此稿,而西陵峡逼人之气势已跃然纸上矣。傅二石敬题。钤印:傅二石
  3.先父傅抱石写山水最讲气势,行笔豪放泼辣,如有千钧之力。此帧《西陵峡》以丈二之巨幅而能一气呵成,实为其晚年难得之佳构也。傅二石敬题。钤印:傅二石印
  4.“赖有墨成池,淋漓豁胸臆。”此放翁句,似合于斯图。斯图抱石先生晚岁巨制力作也,其笔势纵横不羁。“独扫千人军,倒流三峡水”。令人动魄惊心,真古今画坛所罕见也。乙酉夏月拜观并识,戈父萧平。钤印:萧平之、大江东去
  5.西陵峡烟云图。去国灵均大泽悲,湘波又上傅翁眉。长歌不惹寻常格,逸笔清风万古垂。岁乙酉夏,读傅抱石先生所写,因忆于傅厚岗题赠罗时慧诗,不胜感喟云,范曾。钤印:十翼范曾、抱冲斋主   
  展览:“河山万里—新金陵画派重要作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5月。
  著录:《银座风韵·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集》P54-P55,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
  画心: 56 3/4×141 3/4 in.
  题跋: 1.范曾 12 1/4×141 3/4 in.2.萧平 56 1/4×8 5/8 in.3.傅二石 56 1/4×8 5/8 in.
  画心: 144×360 cm. 约46.7平尺
  题跋:1.范曾31×360cm. 约10.0平尺2.萧平143×22cm. 约2.8平尺
  3.傅二石143×22 cm. 约2.8平尺
  RMB: 10,000,000-12,000,000

  60年代初,傅抱石带领江苏画家作行程二万三千余里的旅行写生,此后举办的“山河新貌画展”影响于画坛,他带领的江苏美术群体被称为新“金陵画派”。其作品也更加激情奔放、气势磅礴,富于时代气息。傅抱石在“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的创新思想的激发下,借鉴历代山水皴法,结合对地质学的研究,创造了“抱石皴”技法。

  《西陵峡》为傅抱石此期的代表性山水作品之一,那破笔散锋的“抱石皴”法,在他所喜用的皮纸上将西陵峡表现得苍劲雄健,水墨淋漓,意境浩瀚。画面构图饱满,峰不见顶反而愈显其高耸挺拔、气势磅礴。作品重视大形节奏,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此作有范曾、萧平、傅二石题跋。

  ▲蒋兆和(1904-1986) 两个母亲一条心

  设色纸本 镜心 1954年作
  钤印:兆和
  款识:中朝两国子弟兵并肩战胜侵略军,为了保卫和平,故两个母亲一条心。一九五四年,兆和。
  著录:
  1.《两个母亲一条心》,为庆祝抗美援朝胜利宣传海报,1954年6月。
  2.《蒋兆和画集》P3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8月。
  3.《中国绘画大师作品集-蒋兆和作品全集》下卷P16,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3月。
  4.《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蒋兆和》P150,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
  5.《蒋兆和画集》上卷P187,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12月。
  6.《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蒋兆和》P152,人民美术出版社/台北锦绣文化企业,2007年。
  7.《蒋兆和研究》P102、P107,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0月。
  105×114 cm. 约10.8平尺
  RMB: 3,000,000-4,000,000

  蒋兆和是中国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齐白石曾以“妙手丹青老,功夫自有神。卖儿三尺画,压倒借山人”形容其人物画作。其于解放前是为底层民众发声的呐喊者,于解放后是劳动人民的歌颂者,一生以“真”、“善”、“美”作为艺术的最高追求。

  此作为其因抗美援朝胜利而作,如题识中所言“中朝两国子弟兵并肩战胜侵略军,为了保卫和平,故两个母亲一条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田世光(1916-1999) 双喜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63年作
  钤印:田世光印、公炜、师造化
  款识:一九六三年元旦,公炜田世光写。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旧藏。
  130×65.5 cm. 约7.7平尺
  RMB: 400,000-600,000

  作为失传数百年的工笔重彩画法的异代重光者和现代工笔重彩大师,田世光的作品既蕴含有浓厚的古典功底,更体现出破茧重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勇于实践、富有探索精神的他,根据自己的艺术旨趣,大胆吸收百家之长,革新技法,逐步形成了在鲜艳中含有幽雅气氛的独特风格。

  此作中“两只喜鹊”造型之生动,传神之精妙,可谓一气呵成,令观者无不惊叹于其高超的写形造诣。是作亦为荣宝斋旧藏。

  ▲吴昌硕(1844-1927) 松菊犹存

  设色纸本 镜心 1915年作
  钤印:吴俊之印、缶道人、归仁里民
  款识:松菊犹存,泉朋安在。风菊似杂,山河破碎。阵地谁家,我思种菜。乙卯秋仲,七十二叟吴昌硕。
  150×82.5 cm. 约11.1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吴昌硕是晚清画坛之承上启下者,齐白石、潘天寿、沙孟海等均曾得其指授。其作画常以篆籀、草隶笔势入画,所作跌宕起伏,有雄强沉厚之力,亦有古拙朴茂之趣。

  其曾言“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故有诗云“离奇作画偏爱我,谓是篆籀非丹青”。

  此作设色丰富艳丽,笔意酣畅淋漓,笔势奔放,俱足金石味,观之“笔法、气势”一以贯之,知缶翁如火纯情之笔墨造诣。

  ▲吴昌硕(1844-1927) 秋菊灿朱霞

  设色纸本 立轴 1903年作
  款识:1.拟李复堂学石涛。癸卯深秋,吴俊卿。钤印:俊卿大利
  2.秋鞠灿朱霞,篱边斗大花。沧英能益寿,根下有丹砂。钤印:俊卿
  145×72 cm. 约9.4平尺
  RMB: 500,000-700,000

  此作整体构图布局新颖,设色艳而不俗,清新明快,又以篆隶之笔入画,在随意中更显匠心独具。时人谓之融金石书画为一炉,集“诗、书、画、印”为一身,无愧近现代之旗帜人物。

  ▲关山月(1912-2000) 铁骨清香

  设色纸本 画心 1988年作
  钤印:漠阳、关山月印
  款识:铁骨清香。一九八八年盛暑挥汗成此,漠阳关山月笔。
  96×177 cm. 约15.3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关山月山水、人物、花鸟皆擅,尤以“画梅”见长,被誉为“当今画梅第一人”。此作《铁骨清香》,梅枝如铁,红梅繁花似火,笔意亦是老道,层次立体感完足,观之画面霜节愈坚,难得佳作也。

  ▲黄宾虹(1865-1955) 山居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52年作
  钤印:黄宾虹
  款识:有笔苦无墨,空谈吴道玄。学己参画趣,且载米家船。壬辰,八十九叟宾虹。
  著录:《黄宾虹画集》P35,安徽黄山文艺出版社,黄山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合编,1985年。
  95×44 cm. 约3.8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在跌宕起伏的生活磨难,国破家变以后,黄宾虹的绘画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早期清逸淡雅的风格转变为中晚期浑厚华滋、雄厚浓黑的画风。

  其诸多山水画并非色彩斑斓,黑与白成为作品中的主要色调。由于画作中那种挥洒点染的浓重笔墨,画坛上有人甚至戏称他为“黑宾虹”。此作即为其晚年所作,所呈现者亦是前无古人的风貌。

  ▲林风眠(1900-1991) 溪江小景

  设色纸本 镜心 1973年作
  钤印:林风眠印
  款识:友直先生赏玩。一九七三年三月,林风眠。
  展览:“林风眠”,法国赛努奇博物馆,1982年9月22-10月28日。
  著录:《林风眠画集》图54(封面作品),法国赛努奇博物馆,1982年。
  47×47 cm. 约2.0平尺
  RMB: 600,000-800,000

  林风眠笔下的风景画,则是开创了中国当代彩墨画的先河。其成熟期,题材多以平原、丘陵、村庄等为主,在色彩与墨的碰撞中,充满着感染力。

  画中,丰富的色彩,勾勒出景色的艳丽,又不着一人,远处重山叠峦,屋后柳树荫荫,似乎给人以生命的希望与力量。林中的小屋,屋前的流水、乱石,放眼望去,除了静谧,竟也有一些苍茫。

  青绿山水,溪江小景,设色也甚是缜丽清逸、雅腴灵秀。

  ▲石鲁(1919-1982) 炎天所见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石鲁写生
  款识:炎天所见。石鲁写。
  说明:此作品由石鲁家属友情提供。
  51×60 cm. 约2.8平尺
  RMB: 400,000-600,000

  由速写小稿再做笔墨的变稿,是石鲁六十年代的创作方法,生动的素材,敏捷的观察,案头笔墨程式的变化与表现,是打破中国画一味仿古,一味沿袭而至僵化的新途。

  此图写驴,用了没骨淡墨,又加焦墨皴擦的积、破墨混合法;画西瓜的墨破色法,色墨浑然天成,气韵生动而趣致盎然;柳条筐的渴笔线条,正好是淋漓水墨的对补元素。此图笔精墨湛,水清色鲜,上佳品也。

  另有其余诸作,如陈少梅、董寿平、叶浅予、程十发、黎雄才、何海霞等,挂一漏万,又实篇幅所限,无法俱足,好之者可莅往预展现场,一窥究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