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闽浙赣省苏政府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公债券

时间:2020/12/4 16:17:18  来源:收藏快报 李梅/湖南长沙

图1 正面

  1932年12月,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近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面对疯狂的进攻,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等沉着应战,共歼国民党军近3个师,俘1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万余支,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以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又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图2 背面

  当时的闽浙皖赣(又称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共产党人,领导四省边区人民创建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战略基地。根据地鼎盛时期的区域范围,包括江西20余个县、福建12个县、浙江13个县、安徽7个县,共计50多个县。1933年3月18日至23日,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葛源召开。大会集中讨论了扩大红军、加强革命战争的领导等问题,选举出了以方志敏为主席的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其创造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被毛泽东誉称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长达十年,期间历经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27年8月至1930年7月,以江西上饶磨盘山为中心的信江根据地,以福建崇安为中心的闽北根据地形成,但与赣东北小块根据地和浙南、浙西、皖南等地的革命斗争尚未形成统一领导,边区呈现“群雄并起”的局面,此为根据地的前期斗争阶段。第二阶段,为1930年7月至1933年10月,经中共信江特委和(前)赣东北特委的合并、闽北苏区的划归,形成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扩大为闽浙皖赣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此为根据地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1933年10月至1934年底,军民投入保卫基本苏区,开辟新区的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苏区丢失,此为根据地的后期斗争阶段。第四阶段,为1935年初至1938年初,边区形成皖浙赣、闽北(闽赣边)、闽浙边三块游击根据地,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各地红军游击队下山编入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此为三年游击战争阶段。

  在历时一年之久的第五次反“围剿”中,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战斗的艰苦、残酷根本令人难以想象。为缓解苏维埃财政,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财政措施,尽量做到少用或不用纸币发行来弥补财政开支。而发行公债,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故在1934年7月1日,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决定发行“闽浙赣省苏政府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公债券”,并由省苏维埃财政部长、省苏维埃银行行长张其德署名,颁发“发行公债条例”印在公债券背面。当时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除了直接踊跃参战外,还积极购买革命战争公债,从经济上用实际行动支援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

  这张闽浙赣省苏政府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公债券,票幅为143×78毫米,无编号,黑色(曾经发行过深蓝色和黑色两种)。其正面图案(图1),票面有沿以拱形从右到左排列的“闽浙赣省苏政府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公债券”字样。正中刻有工农男女图形,手持红旗和铁锤,两侧有“壹元”二字票面金额。四角对斜各有一个空心五角星,中间都有个“壹”字。四周边框印有花纹,美观大方,粗细分明。印制公债券的纸张是苏区造纸厂生产的“土毛边纸”,比较粗糙厚实。在工农图的正中盖有直径41毫米的红色圆形印章,印章上方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下方写“闽浙赣省苏财政部”,连接处各有一个五角星。印章内圈有镰刀、斧头图形。公债下沿署名“省苏财政部长 张其德”,并盖有12毫米见方的张其德私章。

  券背面(图2)是红色字体、共有8条发行条例。其内容是:(一)省苏政府为充裕战争经费开展经济建设事业,发展革命战争,争取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决战胜利,根据全省工农群众的热烈请求与省苏二次执委扩大会的决议,特发行十万元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决战公债。其用途决以百分之八十作为决战经费,以百分之十作为开展经济建设之用,以百分之十用于救济避匪的革命群众。(二)本公债定额为国币十万元,在苏区与白区推销。(三)本公债利率定为周年一分。(四)本闽浙赣省决战公债壹元券公债限于今年七、八、九三个月内推销完毕。(五)本公债本息,决定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偿还。(六)本公债以苏维埃各种税收为担保品。(七)本公债发行事宜,由各级苏维埃财政部负责。(八)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张带有厚重历史、红色文化的公债券,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发行的最后一种有价证券。它和苏区货币、股票一样,服务于苏区经济建设,保障了革命战争的供给,巩固了苏维埃根据地。它表达了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对第五次反“围剿”的重托,更表达了打败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