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悟道至简宋瓷之美:佞宋——十面灵璧山居暨诸家藏宋元清翫

时间:2020/10/25 17:06:47  来源:雅昌发布

  Lot 5137
  明  龙泉窑梅子青釉“飞青磁”点褐彩蒜头瓶一对
  H 25.3 cm.
  RMB: 12,000,000-20,000,000
  备注:
  1.1980年代购自台北
  2.养德堂珍藏
  3.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养德堂珍藏中国 古陶瓷”编号3133
  展览:
  东京日本桥高岛屋、京都四条高岛屋、大坂难波高 岛屋、横浜高岛屋、MOA美术馆、吴市立美术馆、 山口县立美术馆,《中国陶磁2000年の精华》, 1992年4月9日-1992年11月23日(巡回展览),图版57号

  此对瓶口沿内敛,口下外弧,形如蒜头,长颈,溜肩,圆弧腹,圈足,型体秀美。梅子青釉水厚润,每件周身饰褐斑,如碧水落花,排布疏密有致,繁而不乱,独具妙趣。造型上也是很有特色,形似蒜瓣的瓶口,细长的颈,饱满的腹,外撇的足,既勾勒出优美的轮廓曲线,又庄重大气,可说是秦汉造型与宋元式样的完美结合。

  它们最具有特点的地方,就是身上的「飞青」斑了。在史料中,这个词无从考察,在中国浩瀚的诗文中也鲜少见到这个词彙,但它灵动而别具一格,如幽泉中跃起的小鱼,在拥有极为厚重的文化积淀的青瓷身上,点缀了一抹全然不同的生气。「飞青磁」,其实是日本对中国龙泉窑点彩装饰青瓷的特有称谓。所谓点彩装饰,就是在上釉的器物坯体上,根据装饰部位的需要,点缀其上,高温烧成后呈现褐红色,与青绿釉色对比强烈。尤其是龙泉青瓷上加点褐色斑与青翠的釉色形成了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这类元代龙泉窑瓷点彩器,一直备受日本人青睐,尤为茶人所锺爱。在日本最重要的国宝级文物中,就有八件是中国瓷器,其中三件是龙泉窑青瓷。可见日本人对龙泉青瓷的喜爱。

  「飞青瓷」蒜头瓶传世仅有一件近似例,高28.2公分,为日本伊势家族珍藏,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见《中国陶磁名品展:イセコレクションの至宝》,石川县立美术馆,2012年,54-55页,编号41。

  龍泉窯「飛青磁」點褐彩蒜頭瓶
  日本藤田氏舊藏 伊勢彥信先生收藏
  日本重要文化財

  伊勢彥信先生蒜頭瓶包裝

  参考一件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飞青瓷」模印八仙纹饰八稜梅瓶,著录于《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陶瓷卷》,台北,1993年,356页,编号626。另有一件「飞青瓷」环耳瓶藏于上海博物馆,载于朱伯谦,《龙泉窑青瓷》,台北,1998年,编号155。台北故宫亦收藏有一件「飞青瓷」三足花囊以及一件「飞青瓷」匜,著录于《故宫藏瓷:龙泉窑》,香港,1962年,54页,图版14号及66页,图版21号。另作为参考,大坂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一例,被认定为日本的国宝级文物,元代龙泉窑青瓷褐斑玉壶春瓶。它曾经是江户时代的大坂豪商鸿池家的传家宝(鸿池家的先祖就是16世纪日本战国时代的悲剧名将山中鹿之介,其后代逃离了战争,弃武从商,终于在江户时期的大坂发展成了一代顶级财阀)。另可参考大英博物馆藏一例青瓷点褐彩凤尾尊(馆藏编号217),著录于苏玫瑰,《Imperial Taste: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旧金山,1989年,47页,编号22。

  龍泉窯「飛青磁」點褐彩玉壺春瓶
  日本安宅英一先生藏品 日本國寶

  本品为中国台湾著名藏家杨俊雄医师之养德堂藏品。杨医师畢生熱衷於收藏,致力於收藏中國陶瓷、高古玉器和書畫。後售於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養德堂珍藏中國古陶瓷」編號3133,为本场封面拍品,成交價為1200萬HKD。曾參展:東京日本橋高島屋,京都四條高島屋,大阪難波高島屋,橫浜高島屋、MOA美術館、吳市立美術館、山口縣立美術館,《中國陶磁2000年の精華》,1992年4月9日-1992年11月23日(巡回展覽),圖錄圖版57號。

  Lot 5118
  明  白釉划花螭龙花卉纹葵口盘
  D 23.8 cm.
  RMB: 8,000,000-12,000,000
  备注:
  1. 德国收藏家 Edgar Worch (1880-1972)旧藏,柏林
  2. 瑞典首相约翰内斯·赫尔纳 Johannes Hellner(1866-1947)旧藏,斯德哥尔摩
  3. 纽约佳士得, 1979 年 11 月 20 日, 编号 173
  4. 欧洲私人藏家旧藏
  5. 香港佳士得, 1996 年 4 月 28 日, 编号 43
  6. 何鸿卿 Josepg Hotung 爵士旧藏
  7. 纽约苏富比, 2005 年 03 月 31 日, 编号 30,成交价:1,528,000 美元
  8. 埃斯肯纳齐(Eskenazi) 旧藏,伦敦
  9.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 EK272
  展览:
  1.《中国艺术展》,柏林, 1929
  2.《Kinas Kunst i Swensk og Dansk Eje》,特隆赫姆博物馆,哥本哈根,丹麦, 1950
  著录:
  1.《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卡纳齐的回忆》,图 268
  2.《香港佳士得 20 周年, 1986-2006 中国艺术品精选》,页 25
  3.《佳士得中国瓷器史照》, Anthony du Boulay,牛津, 1984,页 66
  4.《宋瓷设计》, Jan Wirgin,,斯德哥尔摩, 1970,页 69B
  5.《中国艺术展》, 1929,柏林,图版 597
  6.《Kinas Kunst i Swensk og Dansk Eje》,特隆赫姆博物馆,哥本哈根,丹麦, 1950,图版 317

  温馨提示: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本件定窯划花螭龍花卉紋葵口盤,盤作六出葵口,口沿鑲嵌銅扣,盤壁微呈弧形,端莊大氣,通體施象牙白釉,清新雅致。盤心刻一螭龍,身形矯健,作回首騰躍狀,內外壁分別刻划有肆意盛放的蓮花四朵,葉片舒展,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刻划線條利落,流暢如畫,為定窯划花工藝的傑出代表。窯工先以長斜刀勾勒,繼而用梳齒工具押刻蓖紋,最後於輪廓的一側施加深峻的直刀,有如中鋒、側鋒交替用筆,在牙白釉沈積處暈散出濃淡交替的筆墨韻味,而花、葉內加刻的蓖紋更是抽象的表現出了植物表面的質感,整體刻划沒有絲毫猶豫,那種下刀的速度感時隔千年仍可令觀者心驚,嘆服不已。台北故宮典藏一例定窯盤,與本件尺寸、紋飾幾無二致,原為清宮舊藏,並被指定為頭等器物,而清宮檔案中記載該件定窯盤原為一對,故可推測本件即為清末亂世自清宮中流散而出,更可見珍貴之至。

  北宋 定窑划花葵口盘 香港佳士得,
  2014年5月28日,编号3211
  成交价:HKD 28,120,000

  北宋-金 定窑划花牡丹团螭纹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卡納齊的回憶》,圖 268

  Lot 5135
  明  龙泉窑梅子青釉双凤耳瓶
  D 27.5 cm.
  RMB: 5,000,000-8,000,000
  备注:
  1.司徒霁夫人 Mrs.H.P.Sturgis旧藏
  2.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旧藏
  出版:
  柯玫瑰,ROSE KERR,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院,《宋瓷 SONG DYNASTY CSRAMICS》,页126,编号103A

  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雙鳳耳瓶,瓶盤口,長頸,折肩,直筒腹,淺圈足。內外施梅子青釉,胎厚質細。頸部兩側置鳳耳,器身施梅子青釉,青釉色瑩亮無瑕,盤口稜處釉流縮而呈淺青色,足內有釉,足底無釉。

  龍泉窯位於浙江南部,瓷場分布廣泛,產品種類多樣,南宋之後,成為供應海內外器用的重要窯場。龍泉窯多在長頸兩側加魚形耳或鳳形耳,此造型不僅在宋、元時期的許多墓葬及窖藏中頻繁出現,在海外貿易瓷遺址也經常見及。這件魚耳青瓷瓶的雙魚耳表面飾有印紋,紋路細緻,釉色粉青,瑩潤光亮,勻淨無瑕。

  龙泉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
  北京保利,2016-12-05,编号5103
  成交价:RMB 12,650,000

  東京根津美術館2010年舉辦《南宋の青磁》展覽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龍泉鳳耳或魚耳瓶,見展覽圖錄17-25號。其中一件藏於京都陽明文庫,被列為重要文化財的例子與此器甚為相似,高度亦同,惟釉表片紋較為明顯。另可參考清宮舊藏相似一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香港,1996年,圖版98;日本臨宇山人舊藏一例南宋雙魚耳瓶,形制稍大,載於蘇玫瑰,(Chinese Classic Wares from a Japanese Collection:Song Ceramics from the Linyushanren Collection),《亞洲藝術》,2014年3月至4月,97-108頁,圖20。

  柯玫瑰,ROSE KERR,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院,
  《宋瓷 SONG DYNASTY CSRAMICS》,
  頁126,編號103A

  此件拍品來源顯赫:其一為司徒霽夫人 Mrs.H.P.Sturgis舊藏;其二源於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舊藏(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簡稱V&A)位於英國倫敦,是全球最大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創立於1852年,為紀念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及其丈夫艾爾伯特親王而得此名。V&A博物館藏的中國高古瓷可謂精彩紛呈(傳世唯一一件刻「壽成殿」款的汝窯盞托便藏於此),曾出版於《宋瓷 SONG DYNASTY CSRAMICS》,頁126,編號103A。

  南宋 “万声”青瓷凤耳瓶
  日本 久保惣记念美术馆藏

  Lot 5130
  明  月白釉三足鼓钉洗
  “七”款
  D 20 cm.
  RMB: 3,500,000-5,500,000
  备注:
  1.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2.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02日,编号670

  明初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配有原装清代透雕紫檀座;造型仿青铜器式样、敛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云头足。外口沿稜纹两道,其间环列二十枚鼓钉纹一周,近足处亦环列小鼓钉纹一圈十八枚。通体釉呈月白色,边稜处呈酱色,底施黄褐色薄釉并露部分灰胎,十七枚支钉痕迹明显。底与足均刻有数字「七」。

  此数字之款者,至今所发现的考古或公私收藏的钧窑器物中极为罕有。此类花器属于钧窑历史上独特的一类,底部刻「七」字,存世稀少,检视目前公私典藏资料,同类仅见二例,其中之一源自清宫旧藏,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典藏号「故瓷14035」,高6.5釐米,口径20.3釐米,内外釉色与本品相近,著录于《故宫藏瓷大系·钧窑之部》,图版43。本品原为钧窑花器之一,与之配套使用的花盆,亦为铭刻「七」字款的玫瑰紫釉葵口者,现存世实物可见三例,分别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前者著录于HE LI著《Chinese Ceramics》页151,图239,后二者收录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册,页18、20,图15、16。由此可鉴,镌刻「七」字款的玫瑰紫釉葵口花器流传至今甚罕。此种施月白釉的钧窑器物釉色均匀,需要窑工掌握高超的温度技巧方可不出现窑变现象,因此月白釉的钧窑器物比普通窑变钧窑更加难以烧造。历经岁月洗练,依旧如初,实为当世珍宝。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三”字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元/明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水仙盆 香港佳士得,
  2019年5月29日,编号2753
  成交价:HKD 14,525,000

  可参考近似二例,皆售于香港佳士得,其一于2019年5月29日落锤,成交价为1450HKD;其二于2013年11月27日落锤,成交价为964万HKD。

  元-明初 官钧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钉洗
  北京保利,2019年6月5日,编号5496
  成交价:RMB 17,250,000

  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一”字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此件器物来源于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徐展堂(1941-2010)先生为一代收藏巨贾,醉心于中国文物。「在望山庄」为先生建于港岛半山的私宅,院内单独建一小楼以保存所收藏之古董。而后在1999年11月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编号670,成交价格27.6万HKD.

  Lot 5133
  明  黑釉剔花虎纹梅瓶
  H 33.5 cm.
  RMB: 1,000,000-1,500,000
  备注:
  日本关西茶道家族

  北宋至金代磁州窯黑釉剔花虎紋梅瓶,器物小口外卷,微呈盤口 狀,溜肩鼓腹,腹下漸收至底,造型規整,豐滿圓潤。通體施黑 釉,腹部剔刻雙虎紋飾,漏出白色胎體,黑白相間,十分醒目, 對比強烈。瓶身余部裝飾變體雲紋一周,繁滿與留白相互襯托, 更顯得虎紋生動形象。磁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名窯,為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之 一,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胎 體多使用當地特殊的高嶺土,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裝飾技法突破當時五大名窯的單色釉局限,以白釉黑彩瓷器著稱。且匠師吸收傳統繪畫與書法藝術技法,創造出具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啓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常見品種有划花、剔花、綠斑、褐斑、釉下黑彩及珍珠地划花等,其中,剔花技法最為精湛。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梅瓶的器型經過多年發展,其紋飾亦是豐富多彩,然虎紋出現於梅瓶上還是較為少見。參考故宮博物院館藏北宋珍珠地划花虎紋梅瓶。相似之例可見今上海博物館庋藏宋「黑釉雕剔花卉罐」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黑釉剔花小口瓶」與本品皆施以黑釉剔花技法。

  Lot 5115
  明  白釉刻莲瓣螭龙纹碗
  RMB: 800,000-1,200,000
  备注:
  1. BLUETT & SONS,伦敦
  2.巴黎私人旧藏,购于1979年

  Lot 5114
  明  白釉刻划花卉纹碗
  D 21 cm.
  RMB: 500,000-800,000
  备注:
  1.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2.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3日,编号535
  3.美国私人收藏
  4.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HA4
  出版:
  1.《徐氏艺术馆》,约翰·艾尔斯(John Ayers)、克拉伦斯·尚格劳(Clarence Shangraw)等著,香港,1991年,编号30
  2.《文物粹珍—徐氏艺术基金会藏陶瓷青铜器》,新加坡皇后宫博物馆,1992年,编号46

  Lot 5117
  明 黑釉斗笠盏
  D 13 cm
  RMB: 1,000,000-1,500,000
  备注:
  1.纽约苏富比,2003年3月27日,编号38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158

  Lot 5140
  明 天目盏及剔红花卉盏托
  D 11.8 cm,W 16.8 cm
  漆台的盒子:
  漆箱子外面的纸 的题字:
  「堆朱 天目臺 徳川家 伝来」
  木盒中的仕覆、即 白缎子裹布 的题字:
  「堆朱花形牡丹兼彫 天目臺附」
  建盏的盒子:
  建窯天目碗 箱子外面的纸 的题字:
  「徳川家 伝来 健箋天目」
  木盒中的仕覆、黄缎子裹布 的题字:
  「?茶碗附 五枚ノ内」
  备注:
  日本著名幕府德川家族旧藏

  Lot 5141
  明  黑釉银油滴敛口小盏成对
  D 12.8 cm.
  RMB: 700,000-1,000,000
  备注:
  1.伦敦苏富比,1999年11月7日,编号733
  2.日本壶中居旧藏
  3.埃斯肯纳齐,伦敦(Eskenazi)
  出版:
  《宋瓷.10-13世纪》,卷五,埃斯肯纳齐,页30,编号9
  展览:
  《宋瓷,10-13世纪》,埃斯肯纳齐,2018年

  Lot 5116
  明 黑釉褐斑茶盏
  D 12.5 cm
  RMB: 450,000-650,000
  备注:
  1.蓝理捷旧藏(J.J. Lally & Co.),纽约
  2.纽约苏富比,2002年3月20日,编号17
  3.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109

  Lot 5142
  明 黑釉油滴盏
  D 13.8 cm
  RMB: 1,000,000 - 1,500,000

  备注:
  新加坡私人藏家收藏

  Lot 5136
  明 粉青釉梅花纹鼓钉围棋罐
  W 9.5 cm
  备注:
  1. 秦淦(1894-?)、秦廷棫(1917-1984)递藏;
  2.美国重要藏家旧藏;
  3.中国嘉德2013年5月12日,第3116号。
  出版:
  《The Rosalind Ching Pastor Collection》,第9页。
  展览:
  2005年7月28日-9月25日,美国檀香山艺术学院。

  Lot 5126
  明  天蓝釉玫瑰紫斑折沿盘
  D 17.1 cm.
  RMB: 350,000-550,000

  Lot 5128
  明  天青釉玫瑰紫斑小盏
  D 8.5 cm.
  RMB: 1,000,000-2,000,000
  备注:
  1.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1.日本茧山龙泉堂旧藏,购自1949年
  2.李汝宽家族旧藏

  Lot 5127
  明  天蓝釉玫瑰紫斑钵式大碗
  D 18.8 cm.
  RMB: 800,000-1,200,000
  备注:
  米内山庸夫珍藏,并于1958年题签

  Lot 5131
  明  天蓝釉梅瓶
  H 30 cm.
  RMB: 400,000-600,000
  备注:
  1.蓝理捷(J.J.LALLY),纽约
  2.Ronald Longsdorf 旧藏
  3.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LL121
  出版:
  “纽约亚洲艺术周”,《东方艺术品》(Orientations),44卷,2期(2013年3月),页169

  Lot 5112
  明  青白釉莲瓣形注壶及温碗
  H 25 cm.
  RMB: 500,000-800,000
  备注:
  1.纽约苏富比,2004年3月23日,编号619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09

  Lot 5113
  明  青白釉弦纹梅瓶
  H 31 cm.
  RMB: 800,000-1,200,000
  备注:
  1.著名古董商布鲁特(Bluett & Sons Ltd., London)旧藏,1991年,伦敦
  2.新奥尔良 Robert Barron收藏
  3.纽约佳士得,2005年3月30日,编号308
  4.纽约佳士得,2015年3月16日,编号3253
  5.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71
  出版:
  《Robert Barron藏宋代陶瓷》(Heaven and Earth Seen Within),新奥尔良美术馆,2000年,编号44
  展览:
  《Robert Barron藏宋代陶瓷》(Heaven and Earth Seen Within),新奥尔良美术馆,新奥尔良,2000年

  Lot 5147
  明  黑釉褐斑提梁罐
  D 20 cm.
  RMB: 600,000-800,000
  备注:
  1.肯里夫男爵(Baron Cunliffe,1899-1963)旧藏,编号T-49
  2.伦敦邦瀚斯,2002年11月11日,编号37
  3.旧金山 Marvin Gordon博士夫妇旧藏
  4.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LL80
  出版:
  《Marvin Gordon博士夫妇收藏中国陶瓷艺术品》,蓝捷理,香港,2009年,编号57
  展览:
  《Marvin Gordon博士夫妇收藏中国陶瓷艺术品》,蓝捷理,纽约,2009年3月12日-4月4日

  Lot 5121
  明  青白玉刻龙纹匜
  L 18 cm.
  RMB: 1,200,000-2,200,000
  备注:
  1北美重要私人收藏
  2纽约佳士得,1990年6月1日,编号30

  遠觀此匜,或已暗自嘆詠,以整塊白玉雕就,直壁,淺膛,平底,前部有短方槽式流,流下有鋬,外壁近口沿處刻回紋一周器物形中有型,輪廓清晰,線條勁挺。工匠或大刀闊斧,或深入淺出,手法洗練,造形雍容而端莊,曲線婉轉而流暢,結構嚴謹而和諧,工藝嫻熟而精湛,彰顯出至尊無上的皇家氣息。驀然窺得,器物內壁天賦巧色,妙作一幅山水流雲。徜徉其中,彷彿置身自然萬千之中,意境古雅恬淡。底刻雲龍戲珠,富有神韻的線條,躍然於靈石所造的雲霧之上,詫為奇事。

  温馨提示: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匜底以天然紋理,造自然之景,雲氣翻卷,洶湧澎湃;又有翔龍矯猛,遒勁有力,一前肢探出追逐火珠,一後肢後蹬遨遊天庭,騰雲馭浪,翱游四方,顯彰帝王天威。細觀龍顏,目光如炬,直視觀者,口齒怒張,氣勢磅礡,象徵皇權至上。須發飄逸,四趾龍爪,威武攝人。動感十足的龍軀,與玉質天成的背景自然融合,仿若於雲氣中時隱時現,靈動如生,此番情景與南宋陳容所繪之《九龍圖》神韻相印。

  本例龍紋與清宮舊藏的一例宋代玉獸耳雲龍紋簋式爐的龍紋如出一轍(參閱:張廣文,《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頁208,編號219),具體至軀體扭動的方向,趾爪的位置,龍鱗的刻花手法皆一一對應,唯龍首的方向稍作區別。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另一例同屬清宮舊藏的宋遼時期玉龍紋盤也可佐證相類龍紋紋飾(何傳馨,蒲思棠,《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年,頁234,IV-52)。且本例雲龍戲珠的整體紋樣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一例宋代玉龍紋帶飾亦有異曲同工之妙,乃宋時宮廷之典型紋飾。(張廣文,《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頁196,編號207)《元史·與服志》記載:「器皿,謂茶酒器。除造龍鳳文不得使用外,一品至三品許用金玉,四品、五品惟台盞用金,六品以下台盞用鍍金,余並用銀。」但「御賜之物,不在禁限。」可知宋元時期紋樣制度森嚴,龍紋紋樣亦為皇家宮廷專屬。

  何傳馨,蒲思棠,《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年,頁234,IV-52宋遼時期的玉龍紋盤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周禮·春官·郁人》:「凡祼事,沃盥。《孫詒讓·正義》:沃盥者,謂行禮時必澡手,使人奉匜盛水以澆沃之,而下以盤承其棄水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記載,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淨手洗面,奉匜沃盥是中國古代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自然禮器匜的工藝也頗為考究。

  玉神秘且神聖,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就為身份與地位之象徵。商周時期禮玉崇玉,以玉仿青銅之器,開玉容器之先河,玉匜可謂寥若晨星,目前已知年代較早的是在西周時期,於1975年扶風莊白張家村出土一例。由青玉製成,仿銅匜形,前流後鋬,鋬作牛首形,鋬下有珥,腹部飾瓦稜紋三道,足飾渦紋,為西周時祭祀之禮器,寓意神秘,莊嚴凝重。(見劉雲輝,《周原玉器》,台北中華文物學會,1994 年,第 240 頁,圖版二四七。)

  宋初,理學大興,尚古之風盛及瓷業,宋匠常依古玉及青銅器形制瓷,遞衍遞嬗。正史也明確記載,宋元之際,宮廷尊周制銅質大匜,作為國家禮器。此例玉匜也應是個中代表,形制古雅,承先秦形制,仿青銅之器,正與當時流行之理學相乎。

  匜也常伴隨玉壺春瓶及盤盞一起搭配使用,如《Social Life Under the Mongols as Seen in Ceramics〉,《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卷59,1994-5年,頁 44》,述及在考古發掘中,匜常與瓶器或酒杯一同出土,陝西蒲城洞耳村墓,建於至元六年(1269),墓中壁匜描繪了墓主張按答不花與李雲線夫婦,對坐屏風前,兩側桌案放置花瓶酒器,當中有白色玉壺春瓶與相配匜各一,詳見《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 Chinese Art in the Yuan Dynasty》,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2010年,頁83,圖115。另,匜也稱馬盂,宋高宗有草書「馬盂手札」,見《寶真齋法書贊》卷二,匜既可作日常用具,也能登大雅之堂。

  匜之形制在同時期的金屬器中亦有發現,安徽合肥窖藏(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宋元窖藏金銀器的發現與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頁287f,圖330-31)及湖南漣源(同上著,2009年,頁280,編號571及頁288,編號591)均發現有銀匜,與本品造型十分相似。

  《湖南宋元窖藏金銀器的發現與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
  湖南省博物館,銀匜,頁280,編號571

  匜的器型亦多有變化,據考,宋元時期的窯業鼎盛,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之元青花、元釉里紅對其都有不同的詮釋,參見河南省文物局:《葉縣文集出土陶瓷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年,頁193;沈瓊華,《大元帆影 : 韓國新安沈船出水文物精華》,文物出版社,2012年,頁101。天民樓舊藏的一例元青花蓮塘鷺鷥紋匜,見《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圖版17;《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陶瓷全集11(元)》,上海,2000年,圖版215。玫茵堂舊藏的一例元代釉里紅荷塘鷺鷥紋匜,參考《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32。論宋元時代,匜的各類使用者之身份,從墓葬或窖藏主皆非富則貴,北宋呂氏家族墓、遼代耶律羽之、西安曲江張氏、甘肅漳縣汪世顯家族、北京元鐵可父子、石家莊史氏家族墓、安徽合肥孔廟章仲英、江蘇無錫錢裕、大同曹夫樓(出土陶匜)等。既有高貴的色目人,也有漢族士大夫官宦氏族,且結合元代匜的出土區域,漢族地區似乎更為普遍。

  元代汪世顯家族墓也出土一例青瓷匜,匜之器型也作為宋元時期貴族用器。(見俄軍:《汪世顯家族墓》,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7年,頁80)

  而宋元時期,用玉所制匜器,除本例外,別無他見,同時期玉器唯有相近器型玉魁一例,現藏於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底刻契丹文字,內底有乾隆題記,為遼代皇家玉器。(見洪銀興、蔣贊初:《南京大學文物珍品圖錄》,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68頁。)

  《說文》鬥部中有:「魁,羹鬥也,從鬥鬼聲。」在匚部中說:「匜,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由此可見,魁是一種盛羹的鬥,其形象似注水用的匜。但兩者的區別是:匜柄雖然像魁柄一樣在器身一側,但匜柄上是一條流水的槽道。兩者皆非俗物, 復觀此器,其以上古青銅禮器之形,取天地造化之玉器紋理寓以山川大地,而集人工藝之精巧雕琢以龍紋象徵皇權,天地在上,皇權在下,彰顯古人祭祀崇尚以「天地自然」為尊的喻世之理,可謂難得的一件宋元時期宮廷御制玉禮器之佳作。

  Lot 5120
  明  银鎏金錾刻婴戏图枕
  L 55 cm.
  RMB: 350,000-550,000
  备注: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GC4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