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预告】艺术社区 | 论坛之三:文化志愿者在社会治理中的运作:作为“美好社会”与公共行政的建构

时间:2020/9/10 21:04:44  来源: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文化艺术体验基地

刘海粟美术馆体验站点

“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展览配套活动


Art Community in Shanghai

CASE&FORUM

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

  由刘海粟美术馆主办的“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项目于2020年8月8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启动,首发以上海为重点,回顾以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研究和形成的具体实践,从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角度对此工作的推进,以一系列“艺术社区”案例为对象,包括近几年来在上海的社区美术馆项目、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专业学术的互动项目、文化志愿者与社会的合作,以及城乡社区微更新和各方创意理念等所形成的相关案例研究为背景,为建构“艺术社区理论”提出新的思考。

  项目中八个论坛议题也通过一般原理讨论与实务分析而滚动展开,它由每一个论坛大议题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而延伸出各种小分支研讨。


艺术社区在上海主题论坛之三

论坛主题

文化志愿者在社会治理中的运作

作为“美好社会”与公共行政的建构


论坛概要

  本次论坛是“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的第三场论坛,随着“艺术社区”一点一点地形成,作为推进这样的文化与生活,志愿者的作用也渐渐呈现出了清晰的理论逻辑,并被社会各界所认识。他们首先是专业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策展人,然后又有社会科学的学者、教授参与,他们兼着志愿者身份在社区与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合作。并且,从个体志愿者开始到志愿者们之间的联合,其自身就具有了社会组织的属性,也与通常我们说的志愿者有着不同的内容与方向。他们是通过“艺术社区”,当然还可以理解为更广泛的用文化生活来推进社区治理主体的形成,在实践中,艺术在社区中具有的社会功能超出了我们以往理论中所讨论的社会与艺术的范围,以往的艺术社会学是一种在社会视野下的艺术实践和研究,而现在的艺术社会学是在公共行政层面上通向“美好社会”的一种行动。


演讲嘉宾

上海志愿服务概况

张民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

信息化与培训部部长、志愿服务信息化专家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7年7月27日,由上海志愿者自愿组成的联合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致力于构建五大体系,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据统计,截至2020年8月31日,“上海志愿者网”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超484万,占上海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9%;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达2.5万多个,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达33万多个, 志愿服务总时长4.26亿小时,人均服务时长88.03小时。届时,张民先生将从数据出发,深入介绍志愿者五大体系。

在城乡社区之间的“边跑边艺术”:

社区枢纽站与流动美术馆

马琳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

  “边跑边艺术”项目是由社区枢纽站在2018年发起的一个艺术家进社区的项目,也是社区枢纽站的工作中的一项。最初是与罗泾镇市民徒步赛的艺术配套项目,而后发展成艺术家的参与平台,并在各个社区进行艺术实践,这种实践包括艺术家作品与社区的互动,艺术的公共教育项目在社区的落地,通过实践,将积累的实地经验参与到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的创新中。现在,“边跑边艺术”作为一个常设的组织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到“艺术社区”的营造中。

《一一一》

证明活着 并且精彩

汤木

音乐人

一直想证明自己活着,可一直无法证明,

所以一直在证明的路上。

我认为,

这是人们活着一直并且以后一直做的事情。


分享故事

旁证故事

所以一直在故事商店证明自己,

然后被证明,再证明别人。


活着,很精彩。


城市看字

厉致谦

创新型字体公司3type(三言)联合创始人

“上海活字”综合研究项目发起人

  作为人类文明的汇聚地——千百年来大小城市此起彼伏。越老的城市越有味道,犹如陈年的美酒,厚重的卷宗。我们如何阅读一座城市?区别于需要历史背景的建筑风格,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是最容易被看见与阅读的。城市空间中不同的文字以及它们的字形,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犹如一支合唱团,传递着不同频率的信息。

追痕:社会现场就是美术馆

倪卫华

艺术家

  追痕,是艺术家倪卫华创造并发起,由跨地域、跨年龄、跨职业的各路人士广泛参与的观念艺术活动。追痕运用反衬填色描绘方式,以社会公共空间为场域,以城市边缘工厂、住宅废墟墙壁为画布,用黑白反差将墙体痕迹的对比度拉到最大,赋予它们仪式感。近一个时期以来,追痕得到了包括艺术界、文化界、国内外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追痕经历了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升级,即从工作室走向社会现场、从个体活动发展成人人可参与的蜕变,体现了“艺术公民性”和“意义共构”的新型艺术价值和社会学理念。

艺术社区与情绪和直觉的劳动:

一种艺术家志愿者而来的工作理论

王南溟

批评家、社区枢纽站创始人

  艺术家参与到艺术社区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把艺术家意愿与社区委托广告公司作为第三方服务的习惯做法混淆起来,事实上,艺术家的工作与广告公司行为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所以在社区管理部分对艺术家的工作属性的了解,对如何与艺术家志愿者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艺术社区真正有创意的开始。所以如何认识艺术家的志愿者行为,使其成为一种真正的艺术社区工作,是社会管理部门需要从工作理论上作更新式了解的。


论坛信息


/ 时 间 /

2020年9月16日(周三)

 18:00-21:30

/ 地 点 /

刘海粟美术馆B1报告厅

(延安西路1609号) 

/ 主办单位 /

刘海粟美术馆

/ 论坛主持 /

阮竣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

/ 论坛流程 /

第一部分  主题演讲论坛嘉宾

张  民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

马  琳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

汤  木

(音乐人)

厉致谦

(创新型字体公司3type(三言)联合创始人)

倪卫华

(艺术家)

王南溟

(批评家、社区枢纽站创始人)

第二部分  圆桌讨论

直播参与方式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刘海粟美术馆粉丝群”,观看链接将在直播前发出~已加入粉丝群的朋友们请不要重复加入

/ 现场参与人数 /

20人

/ 现场报名通道 /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预约

我们会通过“我的预约”发布预约审核结果,

当天扫描二维码参加活动,

请大家密切关注“我的预约”!

名额有限,约满即止

每人仅限预约一次,

请于当天活动开始前15分钟前往活动地点,

活动当天名额保留30分钟,逾期作废。


刘海粟美术馆将保留活动的最终解释

“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项目的八大主题论坛

社区与社工艺术家身份:一种艺术生态与一种社会互动

上海乡村与新江南:景观与图像的文化记忆与艺术乡建

文化志愿者在社会治理中的运作:作为“美好社会”与公共行政的建构

老年社会学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生活创意与艺术

社区微更新与社会建筑:创意的历史在地性与主题多样化

新美术馆学与艺术社区:中国艺术管理的动态领域

社工策展人与社区设计师:两个专业的对话

公共文化政策与管理的当下性:创新及文化法维度的立法

更多展览及论坛信息,请持续关注“刘海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观展小贴士

/ 开放时间 /

9:00AM-17:00PM

(每周二至周日,16:00PM开始停止入场)

※ 实行限流措施。馆内瞬时接待量不超过100人

请观众们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避免集中入馆。

/ 地  址 /

刘海粟美术馆

(延安西路1609号)

/ 目前开放展览 /

水墨之外—法籍华人艺术家叶星千作品展
(本馆1号展厅)

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
(本馆2、3、4号展厅)

印说海粟——刘海粟用印研究展
(本馆5号展厅)

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

(本馆6号展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