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保加利亚印象派艺术家万尼亚中国首个个展圆满落幕

时间:2020/8/3 9:31:57  来源:雅虎北京

  万尼亚·奥尔基耶娃(Vanya Georgieva)为自保加利亚的印象派艺术家,年轻且才华横溢,从小就展现绘画天赋,11岁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校园时期,她的老师是一些本地有名的艺术家如Tamar Milencova、Angel Kitipov、Atanas Kemeshev,优异成绩毕业于普罗夫迪夫的“Tsanko Lavrenov”第二美术学校(1998/2003)。大学一年后辍学,她迁居至锡尔苗内(意大利),在著名艺术家Athos Faccincani工作室工作八年。在她的画笔和刮刀下,静物、风景画变得如“鲜果汁般”缤纷多彩。

万尼亚·奥尔基耶娃(Vanya Georgieva)

  万尼亚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意大利加尔达湖湖畔小镇乃至南欧著名的日落美景,其作品的特点在于色彩的爆炸与色块的堆积,具有使观众一直沉浸在愉快氛围的魅力,尤其是乐观主义者。在近七年期间,作为专业艺术家的万尼亚用专属的强烈色彩赋予了画作更为鲜明的表现力,同时不断探求着自身进步的可能性。

  万尼亚曾于2018年底参与中国佛山的艺博会,时隔约一年半,她的作品再次来到中国,举办了国内首个个人艺术展,而这次展览的地点则定在深圳。展览在6月底开幕,持续14天,于7月11日圆满结束。此次展览展出了不少万尼亚赖以成名的佳作,如《映日鸢尾花》(The iris that meets the sun)、《魔幻圣岛》(The magic of Santorini)等。

印象派艺术家万尼亚深圳个人艺术展现场

  本次展出作品以意大利、希腊一带的风景为灵感,描绘的皆是万尼亚日常生活中或度假时观赏到的花田、日落、云霞、海色……生活在欧洲南部,万尼亚常在不经意间收获绮丽风光,凭借绘画天赋以及出色的色彩感知能力,她也将这些曾为无数行人夸赞的景色绘入画布,但这些现实生活的景物,经由万尼亚的画笔加工,却在画布上呈现出视觉上“不真实”的美好,这种“不真实”的美好一方面得益于万尼亚标志性的作品风格——用色“多汁”。何为“鲜果般多汁”的画作,艺术家曾这样解释:“将干净的色彩与刮刀的结合使用,会使画作看起来像刚刚完成的一样,鲜嫩多汁(succulent)”。“鲜嫩”在如“蜡粉”、“彩蓝”、“鹅黄”……等活泼色彩的热烈参与,“多汁”在天光、水色对这些色彩的折射和解构,所以尽管作品色彩纷繁,但不扰人,“多汁”的作品熙熙攘攘,迸溅出生命的热力。

展出作品《薰衣草园里的玫瑰》(Roses in the lavender fields) 70×80cm 2018

  另一方面,万尼亚将色彩用在了意想不到的地方。天生明媚旖旎的南欧,本已给予艺术家丰富的灵感和极大的创作空间,即使这样,万尼亚的画笔还是越过了眼睛所见的白云碧水,将五颜六色点缀在圣托里尼的的云朵、意大利卡普岛的岩石、威尼斯的拱桥……之上,人们习以为常的景物,在她的画里绝非只有一色,皆色彩纷呈。当被问到为何不用现实中看到的颜色来描画风景时,万尼亚表示“这是本能、是灵感迸发的结果,曾经会觉得明亮的色彩很庸俗,但随着创作经验的积累,我的视觉审美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她会混合很多颜色让作品看起来足够鲜艳。因而,人们能在画里看到大片黑红色的悬崖、涌动的矿紫色浮云,像打翻了的胭脂盒般的玫瑰色河流……作为年轻画家的万尼亚逐渐摆脱旧规,不再固守原有的审美标准,形成对色彩、自然新的独特的解读,这些都反映在她的作品中。

《日落卡普里》(Sunset of Capri)40×50cm 2017——海洋是五彩斑斓的,非人们印象中的蓝

  在色彩繁杂、虚实交织的创作中,这个被丈夫认为“想法消极”的艺术家想传递的却是喜悦、和微笑,因为她曾说“只要我站在画布面前画画,我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通过绘画作品,万尼亚表达了除却对色彩的理解,还有她对某一自然景观的偏爱——那么多摄人心魂的景色中,她尤爱日落。在《面朝落日》(Towards Sunset)、《桥下的湖映暮色》(Reflections under the Bridge)、《斜阳》(The low sun)等一众作品中,万尼亚描绘了不同地方的日落,说起这些作品,艺术家表示:“每个落下的夕阳和五彩缤纷的晚霞都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是白天平白无奇的光景所不能媲美的,日落的神秘与其浓厚的色彩本就是大自然所赠予的美好。这些画作就如一份永存的阳光,能沉稳陪伴你度过无数黑暗的夜晚,翌日晨自来。”这位被艺术眷顾、享受着自然馈赠的艺术家,显然也期盼自己“鲜果般多汁”的艺术作品能解赏画人心头的烦闷。

描画河岸落日的作品——《桥下的湖映暮色》(Reflections under the Bridge) 40×50cm 2017

  背负着“传递快乐”的使命,万尼亚的作品跨越重洋,在这个夏天出现在另一个国家的人们眼前,它带来的不只是南欧的风景,还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审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