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美术】艺术家多无聊才做出这种事?

时间:2020/8/2 14:32:19  来源:北京文艺网

  实在太无聊怎么办?让我们来看一下艺术界的大神怎么走心,把无聊做到极致吧。

01

安迪·沃霍尔《帝国》

  貌似传奇的片名,但全片只有一个镜头,由始至终只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纽约帝国大厦。当然影片里偶尔也会飘进去的几缕发丝,还有五次晃过镜头的安迪·沃霍尔。既没有美丽的女主人公,也听不到一句台词。从夜已昏暗的晚上8点到漆黑寂静的凌晨2点半。播放到6个半小时的时候,黑夜降临,帝国大厦的灯光突然全亮,算是全片的彩蛋咯。

02

昆特·约克 《铁钉

  昆特·约克 (Gunther Uecker)的作品就是钉铁钉,没错!就是榔头钉铁钉,其他没有任何东西。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30多岁的约克就加入了德国著名的先锋艺术流派“零社(Zero)”,他就以钉子为创作材料的作品。由于具有鲜明的精神指向和先锋性质引起艺术批评家的注意,他们这样评述这神奇的钉子:“他用艺术作品记录着当代,参与时代的进程,对于精神与理性一直也在不停地思考与追求。”

03

理查德·朗《走出的线》

  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的作品是用双脚在地上来回走,走出一条线,如果线不够清楚的话,他还得不时用脚在地上来回蹭。走了将近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直至地面上出现一条可见的直线痕迹。评论家是这样说滴:“当时这件作品对景观的改变只留下了照片作为佐证,此地的印记在事后不久便消失不见,环境也恢复了原来的模样,但这一行为成为日后艺术家创作的方式。对理查德·朗而言,这不计其数的‘行走’是在自然中创造美的仪式。”

04

罗曼·欧帕卡《写数字》

05

沃尔特·德·玛利亚《钻地球一千米》

  如今,我们能在德国卡塞尔的弗里德里希公园看见的作品《钻地球一千米(The Vertical Earth Kilometer)》是一直径为5厘米的截面,但实际上,它是一根长达一千米的黄铜柱顶端。1977年,艺术家沃尔特·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搬来一部钻地机,每天往地里拼命的钻,扰民遭到投诉,花费巨大而遭受诟病。但作品成功地让观众的想象与感知随着艺术家深钻到了地表下的抽象空间里。艺术家在它的姐妹作品《折断千米(The Broken Kilometer)》中将“一千米”长度的可视化,使得我们对地下那一千米的深度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惊叹。

06

约翰·巴尔代萨里
《我再也不创作任何无聊的艺术了》

  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有意挑战“无聊又费解”的难度。在作品《我再也不创作任何无聊的艺术了》中,他将同样的标题规整地写满画布。这作品不禁让人回想起在校时被老师罚抄的经历,原来我们年轻的时候都在创作艺术。我们曾经都是艺术家。当然艺术家其实希望通过这种无聊至极的做法却很好地解答了“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并讽刺了某些当代艺术的存在。

07

谢德庆
《笼子》

  谢德庆的创作一直保持着对待自己的残忍,这次他在自家楼阁里建造一个笼子,并将自己囚禁在其中一年。室友为他提供食物以保证其可在笼内生存;而一位律师公证这件作品的全过程并确保他不踏足笼外。这期间,他不可交谈、阅读或写作,除了思考和为计日做记号以外,他无事可做。艺术家一年时光的“浪费”是因为他认为生命就是他的终身徒刑。

08

张洹《家谱》

  “家谱”系列创作,是张洹于千禧年开始的系列作品,他将自己的脸部用毛笔书写中国传统天象命卜及一些启发人性的故事,在他书写的过程中因文字的重叠而渐渐地失去了可阅读性,使文字符号在反覆书写的过程中消失;他脸部的五官及肤色最后也科被墨色所完全覆盖,像个黑炭儿,哦不,就是一个黑炭儿。艺术家附加阐释道:“并失去了辨视种族的依据,这个概念衍生到最后,表明了民族、文化的特征在现今文化资讯充斥的时代中消失殆尽。”

09

丁乙《十示》

  丁乙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专心致志的描绘十字,你没看错,就画“十”,一画就三十好几年,不厌其烦的画到现在。评论家是这样说滴:“他从极简主义的艺术观念出发,将重复性的劳作和无意识的心理体验凝结在画布上。他从色彩,笔触,材料质地等多方面在这一单纯的主题上发展出了一套丰富的表现方式。抽象的表象背后是艺术理念的自觉和独立精神的追求。”

10

梁绍基《纱砂沙》

  梁绍基跑到浙江天台去整日与蚕宝宝作伴,除了让蚕宝宝吐丝创作以外,还录像、录音记录蚕宝宝的影像声音。艺术批评家又来阐释了:“世界上的生灵都在荒唐的无法平息的矛盾中寻觅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光”象征着希望与文明,而“蚕是光的使徒”——蚕丝柔弱欲断又似断非断,显示了顽强的生命意志,百折不饶的生命信念和以柔克刚的能耐及绵绵蚕丝延伸永无止境的生命关联。以上概念可认为是梁绍基创作的一块基石,其围绕“蚕行为学”所做的研究和实践及漫射出的种种形态作品都以此衍生而发。

来源:文艺星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