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美育人物志 | 姜竹松

时间:2020/7/14 8:20:50  来源:高等美术教育学会

  姜竹松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  品

鸡冠花  2009年   3X150X100cm

妈妈和女儿的字典  31x41cm

阳光灿烂     79x109cm

阳光下的花卉NO.3       22x22cm 

明媚阳光      41x31cm 

旅途中的记忆-英国风景之五      41x31cm 

旅途中的记忆-英国风景之六       41x31cm 

皜皜的卧室    41x31cm 

旅途中的记忆-英国风景之八   41x31cm 

园林秋色       57x77cm

石之一       70x70cm 

石之二     70x70cm 

茶墨石     30x110cm

石之三       70x70cm 

点纹十二卷      41x31cm 

超市里的新奇果蔬之二      41x31cm 

命题日的早餐之六      41.5x31.5cm 

命题日的早餐之四      41.5x31.5cm 

爱心枇杷        41x31cm 

命题日的早餐之三      41.5x31.5cm 

艺  谭

  回想个人艺术成长的经历,有两件事对我的成长十分重要,甚至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第一件事是在高中刚刚接触绘画艺术时,有幸遇到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启蒙老师周登五先生。恩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个人创作涉猎油画、水彩、中国画、染织花样设计、环境设计等,可以跨越绘画与设计多个领域,是一个艺术综合素养极高的全能型艺术大家。那时,在周老师家中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里,他与我畅谈艺术和人生。就是在那个小房间里,我第一次听到了诸如列宾、苏里科夫、莫奈、伦勃朗等许多大师的名字,他告诉我艺术要博采众长。他说“画画可以不择手段,但做人要老实本分。”后来,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至今我还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讲“艺术表现应该不择手段、不断创新,但做人必须要有原则,不能没有底线。”第二件事是大约在1979年,刊登在当时《美术丛刊》上台湾画家席德进先生的一段话对我影响深刻。原话现在已记不清了,大意是:如果一个画家用十年时间学习绘画技巧,再用十年时间能够摆脱技巧,那是幸运的。事实上,许多人进得去,再也出不来,找不到自我。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有自我的独创性和自我的面貌。由此想起我之前写的一篇《套路与招式》的小随笔: 

  “画家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办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套路。套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风格,是艺术符号的形式。每个艺术家应有自己的套路,也可以理解为各自的语言和风格。套路是表现在艺术家言语的过程中的,随着对于绘画技巧的磨练,以及绘画主题的思考与选择,言语的方式会演变,绘画的套路也就改变了,最终属于艺术家独有的风格也就形成了。 

  套路要改变,首先画家的思想观念要变。艺术家的思想是隐于套路的招式之内的,套路的一招一式则是显于外的形式。然而,人们常常欣赏的或被津津乐道的往往是显于套路之外的招式,而非内在的观念和思想。更有可悲的“艺术家”,终其一生,刻苦勤劳,钻研招式,却始终形不成自己的套路。套路的招式研究多了,或许只有招式而无套路。招式精湛娴熟者,至多可以称其为画师、艺人。画家是因为有了套路才会有其招式的,所以是艺术家。”

编辑:王海林

投稿邮箱:artforall@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高等美术教育学会公众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