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出版让思想“发声”王璜生个展

时间:2020/7/3 16:36:37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20-06-06 - 2020-08-02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机构:中间美术馆
  展览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65号
  策 展 人:黄文珑
  参展人员:王璜生
  展览介绍

  展览是中间美术馆的特别项目“中间实践”的第七期。“中间实践”旨在不定期地呈现艺术家创作以外的多种实践形态。

  王璜生先生与艺术出版有长久的不解之缘。早在1982年至1987年担任民间组织“汕头青年美术协会”副会长年间,他就曾创办《会刊》,以罗丹的“思想者”为封面,倡导思想启蒙,并以此发出青年思想之声。1980年代,受“思想解放”的时代感召,中国文艺界处于求新求变的思想延长线上。艺术领域的出版工作与创作实践一样,被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所驱动,迫不及待地活跃起来。自80年代中期开始,从《江苏画刊》、《美术思潮》、《中国美术报》等杂志的创立、改版到《中国现代绘画史》(张少侠、李小山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高明潞等著)等史书的著述,艺术从业者深感话语实践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的历史化冲动激发着,把书写和出版推到实践的前沿,构成了80年代中国艺术界独特的风景。

  上世纪 90 年代初,王璜生完成了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生学业,加入当时由林抗生先生等领导的岭南美术出版社,在其旗下的《画廊》杂志担任编辑。此时的广州,既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实验室,又是当代艺术市场化的重要阵地。在这个活跃的场域中,王璜生以记者和编辑的眼光敏锐地观察和把握着重要的艺术话题,比如对于第一批从体制中独立出来的自由艺术家的报道,对于文化部设立市场司和艺术市场政策变化的洞察等。

  1996 年,王璜生随林抗生加入广东美术馆。二人同为出版人,从一开始就明确以编辑工作的方式建立起美术馆的性格,确立了美术馆着重艺术研究的定位与目标:挖掘历史具体情境中的艺术家案例,且着重审视作品所承载其创作者的文化品格。1997 年广东美术馆的开馆展《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20 世纪前半期一个普遍关注的美术课题》,可被称为于国内率先为展览标题赋予了个性和精确的切入点。

  早在 2000 年,王璜生已发表文章,论述他对于美术馆出版物的认识和其工作方法。他不仅将出版物看作是展览的文本记录,且受出版工作的启发,反过来把“策展”比拟为 “编辑”的工作,把这种思路贯彻到展览中的选题、作品挑选和展览主题表述等各个方面。相比于展览作为临时性的存在,王璜生认为编辑出版物是为历史负责的工作,他也因此以编辑的要求来制约策展,把策展转化为更严肃和学术性的工作。

  此后,王璜生先后成为广东美术馆(2000-2009)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09-2017)的掌舵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馆建设中的核心人物。在其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与多位艺术史学者共同推动和促成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多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比如对于“实验水墨”的定义与推广,对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的梳理,找寻被遗忘或遮蔽的姓名和集体,包括对冯钢百、谭华牧、梁锡鸿、李叔同、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北平艺专等艺术家和艺术案例的挖掘。与此同时,他也开启了多个具有试验性的项目,如广州三年展(2002年起),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2005年起),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2009年起)、CAFAM双年展(2011年起)等。这些研究与机构建制在其所在的社会语境和艺术环境下都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

  梳理王璜生先生长久以来所推动的出版工作,既是中间美术馆关注 20 世纪下半叶的思想和艺术实践的重要案例,也可为同仁们带来对艺术工作本质的思考与启发。

  此项目由中间美术馆研究与策展部成员黄文珑策划。于 6 月下旬在中间美术馆举办讲座“出版让思想‘发声’”,王璜生先生将届时与观众分享美术馆出版的经验与观点,欢迎大家预约报名!

  我们在此特别感谢广东美术馆、王绍强馆长、黄亚群女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张子康馆长、蔡萌先生、刘希言女士给予本项目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布展期间闭馆通知Notice of Temporary Closure在新展的布展阶段,中间美术馆从即日至2020年6月6日期间闭馆,6月6日将重新对公众开放。敬请期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