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上海油雕院|作品赏析】石至莹《万佛洞壁》

时间:2020/6/27 14:19:45  来源:上海油画雕塑院


 上海油画雕塑院 | 作品赏析 

《万佛洞壁1》布面油画 240×180cm  2020

《万佛洞壁1》局部

《万佛洞壁2》布面油画 240×180cm  2020

《万佛洞壁2》局部

  石至莹的特征在她的大幅的表现重复的佛像作品中尤为突出。这些佛像与她的小型画作和大幅极简画作均有相通之处。在这里,众佛像如其所是——敦煌附近的万佛洞壁龛里的佛造像的形象。同时,这些佛像构成了由重复元素组成的极少的视阈,它们像她的草、海、沙庭画作一样,创造出了同样的冥想体验。石至莹作画的技巧尤为独特,同范宽的作品一样,这些作品也用极淡的颜料完成,使得虚无感满溢画面而发光。但同时,这一技巧带来强烈的历史或意义消蚀之感:佛像失去了其具体的宗教涵义而成为了单纯重复的形状。这些虚无的形状和她其他的大型画作一样,以极简主义的方式创造出佛教修行的核心——冥想体验。

  因此,石至莹的作品中有两大核心哲学动因:感知的精神性以及事物的消蚀感。这种消蚀感可以清除事物的历史,使其回归本真,作为物件引起纯粹的、可被看作是精神活动的感知。这种精神活动可把我们从日常的自我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这两大冲动通过她的笔触表现出来,而她的笔触同样来源于古代中国绘画。……石至莹的动态的笔触也把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笔触本身,而创造了一个虚幻的图像。她经常让颜料模糊、晕开和飞溅,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这一效果。她并不试图创造出一个形象或山水的具体图像,而是运用技巧邀请我们看穿这一幻象,而一旦看穿,我们看到的便是弥漫在范宽画作里的那种虚无。很多中国古代画家对于这一技巧的运用比范宽更加夸张,而此次石至莹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展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石至莹通过淡色展现的抽象笔墨形态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消蚀,这一消蚀剥离了人类赋予物件的所有语境,留下了一个纯粹的感知物。

——译选自 David Hinton的文章

“Shi Zhiying”

《宝石1》布面油画 40×30cm  2020

《宝石2》布面油画 40×50cm  2020

《宝石3》布面油画 30×40cm  2020

《宝石4》布面油画 40×30cm  2020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20年5月15日~6月30日

开馆时间

10: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馆休)

展览地址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金珠路111号)

编辑:周雨亭

校审:李诗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